关于民族声乐艺术继承与发展探析
2018-05-14王晋敏
王晋敏
【摘要】产生于民间的民族声乐艺术是继承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特色,借鉴了西方音乐艺术,融合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形成的当前声情并茂的民族声乐艺术,在声乐艺术学习、继承、发展中,我们要注重发音、技巧、表现力,从而推动民族声乐艺术向着更高的高度发展。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继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学习、继承与借鉴
(一)学习和继承
对于民族声乐艺术的学习和传承,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学习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唱法技巧,如发音、气息、音色装饰、咬字等。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实际曲目的学唱,这个过程中,是对演唱技法的学习和继承,只有通过曲目,才能将演唱技法得以继承。另一个方面是学习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手法,这个方面主要是学习气和声、声和情、咬字、吐字、音位、唱腔和语言等,通过这些的学习,学会演唱者是如何处理声乐的,通过对声音的处理,实现对声音、语言表达、乐曲思想、感情艺术的完美结合。只有学到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方法,才算是真正意义上走进民族声乐艺术的大门。
在学习民族声乐艺术的过程中,我们要反复研究、反复分析,将声乐艺术中的艺术经验解析开,对唱法进行整理,吸收和继承我们所需要的,在不断的探索中实现对民族唱法的不断提高。
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都有着代表其地域风格的特色作品,这些作品在演绎中,人们通过前奏就能判断出是那个民族的曲目。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在发展过程中,无数的作品被创造出来,在艺术之林中不断绽放。如陕西的民歌、东北的民歌、云南民歌、山东民歌等,这些歌曲的旋律、色彩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通过旋律判断作品来自哪里是十分轻松的。
(二)借鉴
对于民族声乐艺术的学习和继承是一个方面,我们也要注重对国外的声乐艺术经验和方法进行借鉴,通过对国外声乐艺术的发音技巧、发音方式中对我国民族唱法有好的部分的吸收,从而实现对我们民族唱法的丰富和提高。民族声乐艺术和欧洲声乐方法在部分内容上是相同的,但更多的是不同,这些不同主要表现在呼吸方式、发音、共鸣、嗓声等方面,如气吸丹田和胸腹式联合呼吸、脑后音和头腔共鸣、小腔和跳音等。由于中国民族声乐唱法传承时间较长,在传承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文化色彩和底蕴的融合,实现了很多声音的独特唱法。这些唱法演绎到现在,是需要在不断练习中才能实现的,这些声音和技巧是国外唱法无法实现和取代的,是民族的瑰宝。
例如洋琴快八板,在进行唱腔和吐字的过程中,音乐是越来越快的,这个过程,换气是讲究快速和灵巧的,这样才能保证气量的长和大,吐字和音腔的明亮圆润。
艺术是世界的,通过艺术交流,让更多的学子在学好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上广泛与世界交流,通过与西方的交流,实现自身技艺的成熟和创新。社会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日益加深,在这样的过程中,各国都开始注重对于自身形象的表达,民族声乐艺术是一块非常靓丽的瑰宝,在世界民族之林不断绽放它的色彩。
二、文化底蕴
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讲究对综合性的学习,还要掌握其背后的文化底蕴。民族声乐艺术源于民间、民族,是所有劳苦大众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对文化底蕴的理解深刻,直接决定了对歌曲的艺术表达和艺术鉴赏能力,这两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演唱者的艺术水平。
民族声乐艺术是源于中华民族的一门艺术,其很多审美要求是符合大众的。在演奏过程中,通过对多民族声乐作品的学习和理解,掌握其演唱特点,形成了民族声乐艺术多样性的现状。就演唱形式,涵盖了我国北方大部分省的所有民间歌曲的唱法,通过气息和声调的调整对不同地区的作品进行不断的练习,在练习中,逐渐将作品的灵魂融入自身。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文化底蕴的过程,只有了解了对方的全部文化背景,才能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三、演唱
随着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融合,通过重新排版、普通化翻译、做文章等方式,将这些民族的瑰宝由过去的小众走向大众,由地方和区域走向世界,使得民族声乐艺术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实现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弘扬。
词、曲的结合是缺一不可的,这两部分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构成了不同地区的歌词,这些歌词反映着当地人民的情感色彩和人文底蕴。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尊重这些底蕴的背后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来源等。通过对这些的了解,从而对当地的曲目有深入的了解。有些创造是根据历史和现代的情节需要,结合生活、文学进行的创作,这部分主要体现为古诗词的谱曲。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这些经典的曲词,不仅丰富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而且提高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层次,往往一首曲目就能催人泪下,引人入胜。
民族声乐艺术演唱讲究“声”“字”“味”“情” “表”“养”“念”。其中,声和情是极为重要的,人们对好的演唱家通常用声情并茂来形容,因为声音和情感的有效结合能够产生对作品最高的抒发境界。声音是音乐的基础,情感是传达的方式,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将两者用好了,才能让情感爆发,让声音具有穿透力,才能把声音传进听者的心中,引起听者的精神共鸣。声与情的结合是一种科学的练习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的练习,才能让演奏者丰富自身情感,在表达中连续不断。
四、教学
音乐学院是培养学生的地方,也是让民族声乐艺术得以传承和生根的地方。我国20世纪建立了很多的音乐院校,这些院校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批音乐艺术人才。在对学生的教学中,主要采用对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深度挖掘,从而实现学生对民族优秀作品的深入理解,实现对其中的灵魂的可视。
每一个从事教育的老师和演员都是热爱音乐的,他们在音乐的道路上走了很远很久,在幼年也好,在成年也罢,他们通过音乐找到内心深处的声音,通过声音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在不断的练习和尝试中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走向职业道路的高峰。虽然有些人没有成為专业的,但是对音乐的热爱是一种快乐和享受,伴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歌手的成长大多要经历音乐学院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有层次、有步骤的训练,让他们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把时间和精力完全放在音乐中,通过查资料、模仿、不断的练习,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从而在经历时间打磨后成长为专业的一代。
五、弘扬
喜欢民族声乐艺术的人是很多的,民族声乐艺术带给人的快乐和享受是独特的。如今,伴随着不同方式的融入,各种风格的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不同声色和气息的演唱家们用自己的才能将对民族的情感和声音通过作品展现出来,让音乐作品更有张力、更显宏大,这是将民族特色与世界文化融合起来的表达。
六、结语
民族声乐艺术是人民智慧的凝结,应该与时代俱进,在我国实现复兴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能够影响世界的作品,让更多的人、更多的民族感知和认识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胡晓.传统音乐在当代民族声乐艺术中的继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5(04):163-164.
[2]夏蕾.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大舞台, 2015,325(06):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