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莫扎特的歌剧创作历程及风格特征
2018-05-14黄小蕊
黄小蕊
【摘要】天才音乐家莫扎特是奥地利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音乐家,欧洲音乐的发展离不开他的贡献。 在西方歌剧艺术领域里,他是一位歌剧大师,他的个性意识和人文主义思想在其歌剧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莫扎特一生的歌剧创作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本文对各个阶段其歌剧所表现出的风格特征进行了分析。莫扎特对歌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莫扎特歌剧;创作历程;风格特征
【中图分类号】J653 【文献标识码】A
一、创作背景概述
18世纪下半叶,当时的音乐创作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人们十分看重道德法规,并且很多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道德法规为基础建立的;爱、宽容、个性解放和人的尊严等,也显示了当时的一种时代精神。 “莫扎特音乐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或者说是与十八世纪启蒙时代相适应的艺术精神,却是在莫扎特成年之后的生活道路中形成的。”因此,莫扎特的音乐中所体现的追求自由和平等、积极宣扬人性以及他强调音乐的感情要适度,不能有勉强之感,前后连接要自然流畅等,都是对这一时期文化、思想和美學观念的反映。
莫扎特短短一生受尽病痛的折磨,但他依然用旋律、节奏以及和声语言诉说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为后人留下诸多经典之作,流传至今为人称颂。莫扎特的音乐创作所涉猎的领域相当之广,歌剧的创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歌剧折射出其所处的时代特征和其个人曲折的人生经历。在那个时代,音乐事业最初都是由宫廷和教会所掌控,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中产阶级的地位越来越高,他们对音乐文化的保护意识以及能力逐渐增强,能够“随心所欲”地谱写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作品或演奏各类音乐作品,这成为了莫扎特歌剧创作的一个良好契机。
二、创作历程及风格特征
莫扎特为欧洲民族歌剧开创了先河, 其创作的歌剧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民族精神。以前,人们很少注意歌剧中音乐语言的特点,歌剧先驱格鲁克在歌剧的朗诵调上花了很大的力气。但莫扎特认为,音乐才是歌剧创作的灵魂,他曾说:“在一出歌剧中间,诗必须绝对服从音乐。”自从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问世后,人们突然发现莫扎特采用了最简洁的手法,使音乐语言完美统一并与乐曲结构紧密结合而产生了良好效果。莫扎特并不是仅仅赋予他们音乐的旋律而是创造了音乐化的人物形象。由于他不断接受各种影响, 作品的风格也随之有很大的差异:创作伊始是没有多少反抗地顺应着拿波里乐派的常规, 随后是明显地受格鲁克晚期杰作的影响, 最后则是从重新复兴起来的德国歌唱剧作品中吸收了一些新的气息,使其歌剧创作达到巅峰。但是,在所有这些作品中, 特别是在1781年以后的作品中,能强有力地感受到莫扎特歌剧独创性的特色。莫扎特一生的歌剧创作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从初期作品中可感受到的青涩稚嫩成功地走向了后期作品的成熟完美。
第一阶段:初级阶段(1767-1779年)。十一岁的时候,莫扎特创作了第一部歌剧,1780年前他创作了六部歌剧, 分别是《装痴卖傻》(萨尔茨堡)、《巴丝蒂安和巴丝蒂安娜》(维也纳)、《米特力达特王》(米兰)、《露齐奥西拉》(米兰)、《假园丁》(慕尼黑)和《牧人王》(萨尔茨堡)。其中,《露齐奥西拉》就是莫扎特在意大利期间写下的最后一部歌剧,台本系加梅拉所编著。这部歌剧取材于古罗马历史的脚本,为这部歌剧谱曲时莫扎特年仅15岁,如此年纪的莫扎特通过对剧中各种人物心态的分析和精心钻研,对充满冰冷、阴影、墓地、哀悼、死亡、鬼神……等各种剧情能够一一把握,而且不破坏全局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的确不容易。但是,音乐神童莫扎特以他的音乐天赋以及对音乐的热爱成功地完成了这部歌剧的创作。莫扎特早期创作的歌剧作品深受意大利拿波里乐派的影响,大部分是按照当时拿波里歌剧的模式进行创作,对剧情的发展、人物性格以及戏剧矛盾的描述较为单一,内容显得相对贫乏单调,不够丰富、深刻,只是单纯地依靠旋律来表达。拿波里乐派在处理戏剧和音乐以及两者的关系上已经高度程式化,正是因为这些固定化模式的缺陷导致了它最终衰败的结果。但是,在演唱方面,莫扎特的歌剧创作对演员的要求较高。想要完美地表达他的歌剧作品必须具备良好的气息支撑能力、共鸣腔体的正确运用及高度统一的声音。
第二阶段: 成熟阶段(1780-1782年)。这一时期,随着莫扎特创作思想的成熟,他对歌剧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主要歌剧作品有在德国慕尼黑创作的《伊多曼诺》和奥地利维也纳创作的《后宫诱逃》。18世纪,在欧洲音乐历史中最有影响的事件就是格鲁克歌剧改革,此时的莫扎特也深受其影响。但是莫扎特的论点“诗歌必须无条件地成为音乐的顺从女儿”,而格鲁克提出,音乐是表现歌剧内容的一种艺术手段,用以展现人物的个性,真实地表达人物的情感,推动剧情的展开,不应该为了毫无意义的炫技性歌唱而忽略剧情发展,音乐要从属于诗歌和戏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首先是一个戏剧家,然后才是一个音乐家”,这似乎与莫扎特的音乐论点相悖。但是,格鲁克改革的主旨“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伟大原则”又与莫扎特追求真实、自然的歌剧思想达到契合。其实,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同一个美学思想,戏剧与音乐本就密不可分,在歌剧中要使音乐达到促使剧情发展的作用,但歌剧情节和歌词也要遵循音乐的发展规律,而只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值得注意的是,莫扎特已经不再把歌剧中的两个因素—音乐和诗歌置于天平两端进行权衡,而是提出了新的要求:歌剧里的戏剧和诗歌不应等同于单纯的戏剧、诗歌,它应该具有音乐的逻辑。莫扎特的性格和在理解音乐的方式上与格鲁克完全不同,格鲁克歌剧的旋律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演唱不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音乐在本质上并没有任何变化,音乐创作完全是根据戏剧情节进行的,因此格鲁克的歌剧作品强调“客观性”;而莫扎特的歌剧创作 “主观性”较强,他的作品重视音乐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人物心理的刻画。莫扎特在创作《后宫诱逃》这部歌剧时,充分体现了他在歌剧艺术上的造诣,音乐结构完全突破旧局,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与戏剧情节的发展极度协调和统一,此时莫扎特结合喜歌剧、正歌剧以及浪漫曲和民间抒情歌曲的创作手法,内容上强调感情的自然流露,摒弃意大利正歌剧中语言的固化模式。莫扎特在创作这部歌剧时与他相爱的康斯坦斯 韦伯步入婚姻殿堂,是莫扎特短暂的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就好像这部歌剧是记录他的青春一样,歌剧语言质朴、真实、自然。虽然这部歌剧的取材和主题都较为普通,之所以能被后人一直称颂,是莫扎特不朽的谱曲使然。《后宫诱逃》的创作为他之后的歌剧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阶段,莫扎特在歌剧创作方面的艺术经验已有一定的积累,在歌剧中他探索音乐与戏剧的统一性, 使得音乐赋予戏剧艺术活力与生命,他能够用简单的音乐语言表达人类最丰富、最复杂的感情,形象地描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物性格和情绪。音乐从纷繁杂乱的现实生活中解脱出来,表现出真挚、动人、纯净、典雅、流畅、明朗的特点。
第三阶段:巅峰阶段(1786-1791年)。这一时期的莫扎特在歌剧方面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有大家所熟知的《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以及《女人心》等作品,除《唐璜》之外都是在维也纳创作完成的。1780年12月16日,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你不必担心你所说的通俗性,除了驴子耳朵以外,各种人所需要的东西,我的歌剧中都应有尽有了。”莫扎特把喜剧元素和人物的情感巧妙地融为一体,这种创作手法在《费加罗的婚礼》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部歌剧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的其中一部,在这部歌剧中,对于人物心理性格的刻画和细微的感情差异处理都恰到好处。“因为这部歌剧……歌剧院从此常常爆满,城里的人把他看成是给全体市民带来欢乐的人……”。每次上演这部歌剧时,都会座无虚席,这正是因为这部作品触动了听众的心灵,在灵魂深处与之产生共鸣。《唐璜》是莫扎特继《费加罗的婚礼》之后的又一力作,它着重于刻画人物的心理,为十九世纪正在发展的音乐心理戏剧奠定了基础。创作手法也别出心裁,用音乐语言勾勒出剧中两个完全对立的人物形象,达到音乐与剧情的高度配合。在此之后,莫扎特又根据童话《璐璐的魔笛》创作了《魔笛》,它是在莫扎特处于贫困、疾病的双重困扰下完成创作的,这是莫扎特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这部歌剧融合了多种音乐形式和戏剧表现手法,既有正剧的严谨又有喜剧的诙谐风趣,使其音乐语言更为丰富,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该剧以童话的形式含蓄地揭露当时的社会形态,表达他对当时奥地利封建政权欺压愚弄百姓的不满,也表现出他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在这部歌剧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艺术经验和人生阅历更加丰富,思想也更为成熟、稳重,对于剧中人物形象的描繪更加立体、生动。莫扎特对歌剧的创作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创作了无数经典。
三、结语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莫扎特以他过人的音乐天赋以及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认识,促使莫扎特的歌剧创作形成其独特的风格特征。莫扎特一生涉猎了几乎所有的体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个性意识和人文主义思想在其歌剧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在西方歌剧艺术领域里,他是一位歌剧大师,出色的旋律写作,形象的人物刻画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他有敏锐的戏剧感觉,擅长协调音乐与舞台表演间的关系,呈现出性格各异的角色和妙趣横生的情节。他崇尚作品的真实性和结构的匀称与严谨。他的歌剧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曲调优美,富于感情,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有趣,剧情丰富饱满又自然、细腻,正因为这样,莫扎特的作品才永垂不朽,他的歌剧艺术成为世界音乐史中的瑰宝。
参考文献
[1]赵鑫珊,周玉明.莫扎特之魂[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2]布里吉特·哈曼音乐上帝莫扎特[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修海林.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臧海萍.短暂的生命,不朽的艺术——浅谈莫扎特的歌剧创作[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4.
[6]任丽华,戴雄.莫扎特歌剧艺术特点初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