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烤烟糖碱比与非挥发性有机酸、高级脂肪酸相关分析

2018-05-14王龙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6期
关键词:通径分析烤烟

王龙等

摘要  [目的]研究烤烟糖碱比与非挥发性有机酸、高级脂肪酸的关系。[方法]采用逐步回归、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51份曲靖烤烟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曲靖烤烟糖碱比平均值为13.89,变幅为6.50~22.30,变异系数为29.16%,离散程度较大。糖碱比与肉豆蔻酸、棕榈酸、十七酸、硬脂酸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糖碱比与棕榈酸含量呈正相关,与肉豆蔻酸、十七酸、硬脂酸呈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棕榈酸对糖碱比有较大的正面直接影响,肉豆蔻酸、十七酸、硬脂酸对糖碱比有负面直接影响。[结论]该研究为原料体系构建、卷烟配方设计维护及卷烟加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烤烟;糖碱比;非挥发性有机酸;高级脂肪酸;逐步回归;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TS  41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8)36-0176-02

糖碱比,即还原糖与烟碱的比值,主要反映烟气酸碱平衡,比值过大,虽烟味温和,但劲头小,香气平淡;比值在5以下,刺激性过大,一般认为糖碱比在8~12最佳[1-2]。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直接影响着卷烟的吸味品质,可使烟气醇和,对烟气质量有显著的影响[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烤烟糖碱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基因型[3-5]、不同生态区域[6-8]及栽培因素[9-11]等,对烤烟糖碱比与挥发性有机酸、高级脂肪酸的关系研究较少。

笔者采用逐步回归、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的方法建立烤烟糖碱比与部分挥发性有机酸、高级脂肪酸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原料体系构建、卷烟配方设计维护及卷烟加工提供一定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来自2017年云南曲靖宣威、陆良、师宗、罗平、沾益、会泽、富源、马龙,所选等级为C3F,每份样品2 kg,品种包括云烟87、红花大金元、K326,共计51份样品。

1.2测定项目及方法

该研究具体所测项目见表1。糖碱比=还原糖/烟碱,还原糖、烟碱均按照文献[1]中方法测定,并推算出糖碱比。有机酸测定参考文献[12]方法测定。

1.3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和DP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曲靖烤烟糖碱比描述性统计分析

经分析,曲靖烤烟糖碱比平均值为13.89,最小值为6.50,最大值为22.30;标准偏差为4.05,变异系数为29.16%,表明曲靖烤烟糖碱比变异较大。曲靖51份烤烟样品糖碱比偏度系数为0.520,说明糖碱比分布特征为正向偏态,峰度系数为-0.491,为平阔峰(图1)。

2.2曲靖烤烟糖碱比与非挥发性有机酸、高级脂肪酸逐步回归分析

经显著性检验,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糖碱比与肉豆蔻酸(X3)、棕榈酸(X4)、十七酸(X6)、硬脂酸(X9)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糖碱比与棕榈酸含量呈正相关,与肉豆蔻酸、十七酸、硬脂酸呈负相关。

2.3曲靖烤烟糖碱比与非挥发性有机酸、高级脂肪酸偏相关分析

为反映糖碱比与非挥发性有机酸、高级脂肪酸的真实关联性,进一步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表2),曲靖烤烟糖碱比与肉豆蔻酸、十七酸、硬脂酸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418 0、-0.286 3、-0.322 5;糖碱比与棕榈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472 7。

2.4曲靖烤烟糖碱比与挥发性有机酸、高级脂肪酸通径分析

为明确各挥发性有机酸、高级脂肪酸对烤烟糖碱比影响的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做进一步通径分析,从而了解相关原因和效应大小。

3讨论与结论

对云南曲靖烟区8个植烟县共计51份烟叶样品进行研究发现,曲靖烤烟糖碱比平均值为13.89,变幅为

通径分析表明,对糖碱比正面直接影响较大的有棕榈酸,负面直接影响较大的有肉豆蔻酸、十七酸、硬脂酸。肉豆蔻酸、十七酸、硬脂酸通过棕榈酸对糖碱比间接效应均为正面影响,而棕榈酸通过肉豆蔻酸、十七酸、硬脂酸对糖碱比间接效应均为负面的。肉豆蔻酸、棕榈酸、十七酸、硬脂酸对糖碱比的作用相互协调也相互制约,是共同作用的效果。

糖碱比是衡量烟叶吸味和刺激性的重要指标[2],非挥发性有机酸、高级脂肪酸能够使烟气醇和,对烟气质量有显著的影响[2],但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卷烟配方设计及维护时需要综合考虑两者的协调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瑞新.烟草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史宏志,刘国顺,杨惠娟,等.烟草香味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 张双双,闫铁军,刘国顺,等.不同基因型烤烟化学成分及致香物质差异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4):286-289.

[4] 拓阳阳,赵铭钦,金洪石,等.烤烟不同基因型间质体色素含量差异与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J].中国烟草科学,2011,32(6):32-36.

[5] 顾少龙,张国显,史宏志,等.不同基因型烤烟化学成分与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性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45(2):160-165.

[6] 陈胜利,张玉林,张占军,等.烤烟主产区烟叶糖碱比的变异分析[J].烟草科技,2012,45(10):73-76.

[7] 鲁黎明,朱靓,雷强,等.四川烤烟主产区烟叶感官质量及主要化学成分分析[J].草业学报,2012,21(4):88-97.

[8] 陈长清,王加深,吉雄,等.云南烟叶与津巴布韦烟叶质量比较及其替代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7,44(6):20-26.

[9] 宋泽民,李余湘,李章海,等.黔南烟区烤烟钼肥适用量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14,35(4):41-47.

[10] 李建平,李进平,陈振国,等.烟草基肥施用方法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9):2112-2114.

[11] 郭芳军,张世强,叶想青,等.不同时间打顶和去除底脚叶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7,45(10):61-65.

[12] 盧秀萍,许仪,许自成,等.不同烤烟基因型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含量的变异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07,13(3):47-51.

[13] 刘国顺.烟草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4] 李海林,邓小华,李伟,等.湖南浓香型产区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特征与风格特色[J].中国烟草科学,2016,37(3):79-85.

[15]窦玉青,汤朝起,王平,等.闽西、赣中不同香型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对吸食品质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9,42(11):15-20.

[16] 王刘胜,马戎.浓香型产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风格品质特色及其关系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13,34(5):28-32.

[17] 杜咏梅,张建平,王树声,等.主导烤烟香型风格及感官质量差异的主要化学指标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10,31(5):7-12.

[18] 常爱霞,张建平,杜咏梅,等.烤烟香型相关化学成分主导的不同产区烟叶聚类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10,16(2):14-19.

[19] 马慧婷,赵铭钦,王唯唯,等.浓香型主产烟区烟叶化学成分特征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36(4):723-729.

[20] 史跃伟,康俊,徐刚,等.典型中间香型产区烤烟化学成分区域特征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8):319-321.

猜你喜欢

通径分析烤烟
烤烟上炕机械研制
不同追肥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烤烟专用水溶根施肥技术介绍(二)
湖南主要辣椒品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黔西南州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评价
烤烟漂浮育苗和移栽改进方法研究进展
烤烟漂浮育苗不同育苗盘筛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