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领风气之先
2018-05-14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改革开放40年,是山东不断解放思想,敢领风气之先的四十年。四十年时间里,创新的力量,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不断迸发,推动着山东一步步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
1977年春,菏泽地区东明县的小井村、柳里村,大胆尝试土地分配形式,拉开了山东农村土地承包的序幕。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之后的五年时间里,山东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先行突破,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全省全面推开,改革逐步深入,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加快。
20世紀90年代初,寿光率先提出“以市场带农户的产加销一体化”战略,农业产业化“寿光样本”由此叫响。1994年,以山东省委1号文件为标志,山东省农业产业化战略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各地市陆续出台一系列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措施,全省迅速掀起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热潮。
1984年始,山东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山东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阶段。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开展。2002年起,山东以创新精神破解发展难题,向深化改革要动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谱写了科学发展新篇章。
40年间,山东国有企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省委、省政府将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实现重大调整,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得到深刻转换,经营环境明显改善,竞争力和整体实力不断提高,一些重大改革事项走在了全国前列,促进了山东经济的全面发展。
40年间,山东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制度变革、自主研发、人才聚集等关键,集中发力突破,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推动“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山东智造”跃升。
40年间,山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优化创新环境,逐步加大创新投入,创新平台建设成绩斐然,成为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大创新引擎。
40年间,山东科技研发经费快速增长,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强省建设成效显著,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2017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1753.01亿元,比五年前的2012年增长71.8%。
40年间,山东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陆续建成。这些工程覆盖化工、钢铁、水利、电力以及铁路、港口、机场等多个行业和领域,镌刻着山东创新求变的改革精神。
进入新时代,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设立,成为党的十九大后获批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在动能转换中破旧立新,集中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五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高端化工等五大优势产业,设立60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启动,“十强产业” 犹如十朵金花,竞相绽放。
进入新时代,山东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万亿元,居全国第2位。山东新能源总装机占全省发电装机份额的1/5,新材料产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1/4。山东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2位,海洋科技力量在国内首屈一指,拥有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
进入新时代,山东创新发展金融服务业,加快建设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济南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创新,在烟台开展基金管理服务专项改革创新,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积极促进医疗、养老、健康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努力创建医养健康示范省。
进入新时代,山东深度优化人才环境,出台人才新政20条,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服务、激励等方面打出政策组合拳。实施“海创山东”“齐鲁英才汇聚”“青年人才聚集”等专项计划,打造“齐鲁之约”“海洽会”“名校人才直通车”三大引才品牌。截至2018年10月,全省两院院士达到48名;“千人计划”专家达到230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达到176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达到3260名;“泰山学者”达到1062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达到1297名;“齐鲁首席技师”达到1359名;高技能人才达到290.6万人。
进入新时代,山东着力打造“文化圣地,度假天堂”,“好客山东”品牌享誉海内外,形成东方圣地、仙境海岸、平安泰山等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全省旅游总消费居全国第2位、接待游客总人数居全国第4位。山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以孔子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世界儒学大会、孔子学院等特色文化品牌成功走向世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10。
进入新时代,山东创新服务体系,2018年6月,山东发布《关于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着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一流营商环境,形成市场主体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
进入新时代,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日渐壮大的山东民营企业,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民营经济已占据山东“半壁江山”,贡献了全省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投资,70%以上的税收,占市场主体90%以上。201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推出“非公10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45条,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42条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相继召开“双招双引”大会、儒商大会等,山东民营经济迎来了大发展的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