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教学管理观下的高职教育管理研究
2018-05-14李湑隽
李湑隽
【摘要】主体教学管理的价值取向重在尊重“人”的主体性发展,在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中,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这导致许多问题
的出现。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树立正确的管理思想,实施以“主体性”为主的教学管理模式。
【关键词】主体教学;高职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高职教育管理还保留着传统的模式。一方面,学校领导者惯于保持原有的控制权;另一方面,学校往往只重视社会功能。这些落后的观念不但阻碍了学生人格的培养,还严重阻碍了思想的发展。因此,若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实施主体教学管理。让高职教育的主体变成学生,而不是像以往的教师单纯传授知识一样。这样才会使更多学生多方面、综合化的发展。目前,教学重点就是研究适合我国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以此适应高职学校的教学需求。
一、主体性在高职教育中缺失的原因
(一)角色与地位的缺失
在教学实践中,高职管理者为了使主体角色认同,要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它是学生与教师间的桥梁,以此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乏奖励与竞争机制;二是管理人员对任务目标模糊;三是管理者对教师与学生的信息了解不充分;四是管理体系不规范。
(二)对主体地位认识模糊
教学管理者的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与教学水平。我国管理体制下,教师多是被动授课,例如安排上课时间、工作量核算及课时分配等。这会导致教师无法发挥创造性,缺乏对主体意识的认识。
(三)忽略主体话语权
学生作为主体,必须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来表达自我意愿。可在高职管理中,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话语权被随意剥夺。例如在目前的课程安排与知识结构中,缺乏弹性管理,教学方法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高低不等,这种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二、主体教学在高职教育管理中的实施对策
(一)提高民主管理意识
高职院校重在培养技能人才,因此,教育方式应向大众教育扩展。而管理者也要与时俱进,转变思想观念,运用创新手段与方法,对传统模式进行革新。例如改善教学条件、支持学校工作、加大设施建设与经费投入;阶段性考核教师工作、建立合理评价机制、多方面听取意见,等等。
(二)加强参与管理意识
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当前现状进行改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为教师与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进行管理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更好地展示学生自身优点。若想加强参与管理意识,就要完善个人与集体制度,明确责任分工,提升管理综合能力。
(三)增强教师主体意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性,教师也必须发挥自身主体性,让学生全方位思考、领悟、观察及选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的主体性指的是根据学生兴趣与需求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主体性教学应用于日常教学中。
(四)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在被动受教中已养成了惯性,缺乏主体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意识,使学生渐渐树立主体意识,更好地规划自身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与知识技能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这会加强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此外,合理安排课程,可以有效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培训方式方法、时间场合与特点目标不同,所获得的效果也大相径庭。
(五)加强教学环境管理
教学环境的建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它也是教学管理的物质保证。加强软环境建设,就要做到:一是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水平与队伍的文化水平,树立教学管理形象;二是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提升管理者文化层次,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三是完善教育管理体系朝着现代化、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四是制定激励机制,避免管理者之间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六)重视学生话语权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以学生需求为主导。这就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建立分类管理体系,随时获知学生的需求;二是准确了解学生信息、掌握需求层次、正視学生个体差异性;三是建立信息库,对学生的思想全面调研后,可以更好掌握学生的全面信息。
三、结语
主体教学模式是以主体教学管理作为基础保证的,高职院校是主体性培养的最好场所。只是实施过程并非容易之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及管理者的相互配合。管理者要有效完善课堂教学方式、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在落实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思考与探索,不断汲取更多知识,实现主体教学管理的目的,也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加强主体性,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曹娜.主体教学管理观下的高职教育管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4).
[2]杜亚明.主体教学管理观下的高职教育管理[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1).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