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2018-05-14韩柱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5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韩柱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七大战略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所在。农村应用型人才,将乡村振兴中发挥引领、带动、示范和促进作用,是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队伍。在阐述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存在问题,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保障机制、课程体系建设和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区域;应用人才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8)25-0233-02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Model of the Applied Talents in Rural Development Specialty under the Country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AN Zhu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Inner Mongolia 010022)

AbstractThe country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one of the seven great strategies raised in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alents cultivation is the key for realizing the country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pplied talents played the roles of leading, conducting, demonstrating and improving in the country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requirements of constructing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and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urrent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Under the country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guiding thought, assurance mechanism, curriculum system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applied talentscultivation model of the rural development specialty.

Key wordsCountry revitalization strategy;Rural region;Applied talents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顶层设计,是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提升。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它是经济、生态、文化、政治、社会五位一体的具体表现,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高校涉农专业担负破解人才瓶颈制约的重任,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和服务人才成为新时代、新征程的迫切任务。

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是多方面的,包含乡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既要政治素质过硬的社会管理者,又要懂经济、有文化、会经营的实用型人才。目前,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不优、素质不高、流失严重等问题[1],导致基层组织普遍缺乏人才,乡镇干部整体素质不高, 村级干部后继乏人[2]。为此,各地涉农高校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竞争力和应用操作能力,借助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开展人才培养[3]。通过加强科技实践创新与综合能力的锻炼,完善专业设置与科技发展需求契合度,造就应用型人才[4]。对广大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实际、实效”的培训活动,使农民成为农业技术应用的劳动技术能手[5]。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村区域发展专业面临着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培养模式创新等问题。笔者在阐述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与存在问题,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保障机制、课程和评价体系。

1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把它作为新时代战略写入党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思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和政策体系是主要保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了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步伐。但是,此过程中农村各种可流动资源或要素“过渡”流出,也使大量农村地区的村庄和中小市镇弱化了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聚集力[6],从而使“三农”工作进入了整体梳理和调整阶段。政策导向从新农村建设提升到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发展方式从城乡统筹发展转变为城乡融合发展,发展思路从“四化”同步发展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当前的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对农村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导致产业、文化的相对衰落和资源闲置等问题。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盘活农村资源的应用型人才将成为促进农村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产业兴旺是重点;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開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生态宜居是关键;建设和谐社会、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乡风文明是保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法治乡村、建设平安乡村,治理有效是基础;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激励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投身于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集中力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此外,高等院校应加强涉农学科建设力度,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懂管理、会经营、有技术、会操作,有爱心、能投入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存在问题

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从2007年开设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以来,以增强学生理论基础和实践教学为主,对行政、企事业单位培养管理人才为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围绕经济学、管理学、农学三大模块开设经济管理理论课程与应用课程和农业经济、政策、社会、生态、金融等农村发展类课程,并开展相关农学类课程实践活动,形成了理论、应用、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就业和创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就业和创业作为开展本科教育的主要目的,按照创业需求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重视理论性、技能性、应用性和管理性人才培养。该专业已培养7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多数选择城镇区域行政、企事业单位或考研继续深造。虽然为农业、农村培养出懂农业、懂管理、懂经济的人才队伍,但教学培养过程中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重视就业率,轻视生涯教育。再加上农村牧区创业动力不足、激励政策欠缺、发展环境艰苦等现实条件,直接投身于农村、牧区发展和“三农”服务的毕业生极少。即使是来自于农村的学生也不愿回农村就业和创业,导致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设置目的和教学培养目标偏离,无法满足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人才支撑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农村发展要求更加具体化、精细化,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给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教学、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按照“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远景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由管理、经济、农学三大板块转变为重视思想、经营、创业、实践的四大板;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由经济和管理类课程主导转变为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课程为主;人才培养目标由“懂农业、懂经济、会管理”转变为“爱农业、爱农村、会经营、能创业”;培养模式从就业和创业主导转变为具有投身于农村、带动产业发展、服务农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乡村振兴战略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科学的教育理念下,明确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建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课程体系。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构建。

3.1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设立是针对“三农”服务,培养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农村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目标,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是消除城乡差距和农村贫困面貌、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总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转变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展途径从城乡统筹发展转变为城乡融合发展。因此,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出发,克服以就业为主导的传统培养模式,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补充实践教学短板,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出能够胜任乡村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文化发展、生态建设和带领广大农民建设乡村文明、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的人才队伍。

3.2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

在明确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和教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优化教材内容,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教学体系以及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此,人才培养不仅是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和企业人才培养渠道的建设,积极配合高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和教师队伍。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激励政策,需要培育与引进使用并举,引导、激励、支撑同步。通过行政引导,强化服务“三农”人才的晋升激励、待遇激励与责任等方式。

3.3制定乡村振兴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训练,并且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结构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从技能结构上具备实际操作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能够在农业农村各项社会经济活动中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因此,制定乡村振兴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针对农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建设要求,培养农村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社会治安的优秀管理者,并能组织群众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农村的创造性人才。培养方案既要适用于管理型人才和经营型人才,也要适用于生产技术型人才和社会服务型人才。

3.4优化人才培养课程教学体系

乡村振兴需要应用型人才支撑体系[7],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必须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进行。其中,通识教育是基础,专业教育是关键,实践教学是重要手段。由公共必修课和教育选修课组成的通识教育能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集体主义思想和献身精神,培养出爱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新一代人才队伍。由农学知识、经济学基础和管理学课程组成的专业教育能够培养出懂农业、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以社会实践和模拟实训为主的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人才。

3.5加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走出以往的学校考试、考察和考评制度,重视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政府和企业对学生实际能力和实践活动表现评价,以此避免理论和实际的不对称,达到培养社会真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8]。

4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重大决策,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治理有效,需要大量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的人才投身乡村。为“三农”服务而设置的高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积极响应新时代的重大决策,加快完善课程体系,为乡村振兴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时代要求、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内蒙古师范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快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完善教学课程体系,按照产

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构建了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三大模块组成的教学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定位和培养目的后,课程体系建设需要有力的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人才激励机制。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强有力的社会各界支撑和政府人才支持政策是应用性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吸引和鼓励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同时,建立健全的乡村创业者和农民的教

育培训机制,培养懂经济、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有力支撑乡村振兴战略也是亟待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莉,赵瑞全,周雪松.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1):301-303.

[2] 卢奕坤,王蕴波,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科大学生实用型人才培养[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182-183.

[3] 高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常态发展进程中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1):256-259.

[4] 秦佳蕾,李国杰,薛金锋,等.增强高等农业教育功能,推动辽宁农业科技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13(8): 25-28.

[5] 張燕.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实用型人才开发的启示:以陕西延安为例[J].农村经济,2009(11):88-89.

[6] 张强.乡村如何从衰落走向复兴[EB/OL].(2018-01-26)[2018-01-29].http://wwww.zgxcfx.com/sannonglunjian/201801/107140.html.

[7] 李兴军,孙克伟.校地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N].大众日报,2018-01-25.

[8] 华小洋,王文奎,蒋胜永.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相关问题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91-94,121.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演变轨迹及其新时代新征程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举措
新农村呼唤更多的知识型“新农人”
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哪些农村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