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对文山州冬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18-05-14高建莉邢开德李罡
高建莉 邢开德 李罡
摘要[目的]研究耕作方式对文山州冬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研究5种不同的耕作方式处理对文山州冬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免耕覆盖稻草(8 cm)后盖黑色地膜的处理生育期最短,成熟期较传统耕作方式提前24 d,有利于提早上市。该处理产量较传统耕作提高20.52%,增产效果显著,其商品薯率和绿薯率分别为92.83%和1.33%,商品性能较好。[结论]该研究为文山州冬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马铃薯;耕作方式;产量;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8)25-0057-03
Effects of Different Tillage Methods on the Yield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Winter Potato in Wenshan Prefecture
GAO Jianli, XING Kaide, LI Gang et al
( Wensh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enshan, Yunnan 663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illage methods on the yield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winter potato in Wenshan Prefecture. [Method] Effects of five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winter potato yield in Wenshan Prefecture were studied. [Result] Treatment of notillage with mulch straw (8 cm) and cover with black film had the shortest growth periods of winter potato, and it could accelerate the mature stage of winter potato by 24 d, so as to make it earlier for market with good economic benefits. This treatment could get 20.52% more yield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 showing significant yield increasing effect. The commodity potato rate and the green potato rate were 92.83% and 1.33% respectively, so that the commodity performance was relatively good.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winter potato production in Wenshan Prefecture.
Key wordsPotato;Tillage method;Yield;Agronomic characters
文山州是云南省适宜冬马铃薯种植的地区之一,马铃薯产业是文山州的高原特色经济支柱产业。近年来,文山州冬马铃薯栽培采用“摆一摆”和“捡一捡”的免耕稻草覆盖的栽培方式[1]。冬马铃薯稻草免耕栽培是马铃薯生产技术上的一项重要革新[2-3]。稻草免耕栽培方式能够节约劳动力[4],栽培方式简单且可获得高产,将成为冬作马铃薯生产发展的一个方向性技术措施[5]。实践表明,马铃薯稻草免耕栽培既省工节本,又能促进作物早熟,同时还能改善土壤农化性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文山州种植冬早马铃薯的历史悠久,生产上采用稻草覆盖栽培方式也是近些年才出现的。由于该技术在生产中出现出苗不齐、出苗期延迟、所结薯块不均匀以及绿薯率高等问题,使其推广受到限制[6]。为明确栽培方式对冬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笔者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难题,为文山州冬马铃薯生產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文山市追栗街地理位置为22°44′~24°28′N,103°35′~106°11′E,海拔1 260 m,年平均日照时数2 028 h,年均积温6 829.3 ℃,降雨量1 023.8 mm,红壤,肥力中等,土壤pH 6.75、有机质3.61 g/kg、全氮0.13 g/kg、碱解氮126.50 mg/kg、有效磷23.01 mg/kg、速效钾173.2 mg/kg,前作玉米,生育期间日均气温为18.0 ℃。
1.2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合作88”二级种薯。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①:传统耕作(CK);处理②:少耕覆盖稻草(8 cm);处理③:免耕覆盖稻草(8 cm);处理④:免耕覆盖稻草(8 cm)后盖普通地膜;处理⑤:
免耕覆盖稻草(8 cm)后盖黑色地膜。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长11.5 m,宽1.8 m,小区面积20.7 m2,共15个小区,按0.50 m × 0.40 m进行播种。记录各处理冬马铃薯的生育期,即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在盛花期时调查株高、茎粗、分枝数,成熟时分别统计单株结薯数,大、中、小薯重量,小区产量。
1.4试验方法
1.4.1整地。
处理①传统耕作,即将地犁耙后起畦,开沟、施底肥、下种、覆土10 cm;处理②畦面整平,施底肥、下种,用畦沟中的碎土均匀撒到畦面上,然后盖上8 cm稻草;处理③将畦面整平,然后摆种、施肥、盖草;处理④和⑤是在处理③的基础上,分别加盖普通地膜和黑色地膜。
1.4.2种薯准备。
为打破“合作88”休眠,播前种薯用5 mg/L的赤霉素和600倍多菌灵混合液浸泡5~10 min,然后再进行切块,为使薯块伤口减少污染,薯块伤口蘸草木灰或少许钙镁磷肥。
1.4.3施肥。
各处理底肥以复合肥(氮∶磷∶钾=15∶15∶18)1 500 kg/hm2和腐熟农家肥15 000 kg/hm2充分混匀后进行施用。
1.4.4播種。
于2016年12月16日按“品”字形播种,每小区播56个薯块,每个薯块至少3个芽,每行38株,密度为82 500株/hm2。
1.5数据处理
采用Richdata软件处理并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作图,利用新复极差法进行产量性状的差异显著性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冬马铃薯出苗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的冬马铃薯出苗情况如图1所示,即在出苗初期出苗较缓慢,随后速度加快,后期趋于平稳,初期出苗慢是因为稻草覆盖阻碍了苗的萌发;后期由于覆盖稻草地温提高,土壤水分充足,促进马铃薯出苗。不同处理出苗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⑤、处理④、处理①、处理②、处理③。试验中处理⑤较传统耕作出苗率高6.2%,图1中稻草覆盖的冬马铃薯整体出苗较缓慢,从播种到苗出整齐需近40 d左右;马铃薯出苗不整齐,最早出苗和最迟出苗时间相差近15 d。
2.2不同对冬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马铃薯出苗及各生育期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免耕覆盖稻草(8 cm)后盖黑色地膜的出苗率最高,达98.8%,而其他4种处理方式的出苗率分别为92.6%、883%、86.0%、94.2%,处理⑤比其他4个处理依次高6.2、10.5、12.8和4.6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覆盖稻草后再盖黑膜提高了地温保持水分,促进出苗。试验表明5种栽培方式中免耕覆盖稻草(8 cm)后盖黑色地膜方式生育期最短,为88 d,生育期较传统耕作方式早24 d,分别比其他3种方式提前13、5和12 d,说明同一品种采用不同的耕作方式能够提前成熟,在文山地区发展冬马铃薯有利于提早上市,抢占市场,从而获得更高的利益。
2.3不同耕作方式对冬马铃薯植株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⑤冬马铃薯的株高和分枝数最高,株高较其他4个处理分别高1.15,2.05,6.55和0.15 cm,分支数较其他4个处理分别高0.7,0.7,1.1和0.4个,5个处理方式的株高和分枝数差异性显著。处理③株高和分枝数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处理②茎粗、匍匐茎长最高,处理③免耕覆盖稻草方式最差,因此,处理⑤的马铃薯植株综合性状较好,该处理在植株生长后期近地层覆盖的稻草腐烂并形成有机肥,从而起到追肥的效果,促进了植株生长。
2.4不同耕作方式对马铃薯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⑤的平均单株结薯数最高,为7.24个,比处理①、②、③、④分别高2.68、1.71、1.49、1.38个,且该种栽培方式的大、中薯重量比重高;商品薯率为92.83%;比处理①、②、③、④依次高21.31%、11.50%、6.32%、1.22%,绿薯率为133%,比处理①、②、③、④依次低0.09%、0.13%、2.24%、343%,表明这种栽培方式所结的种薯较均匀,不易发生绿薯现象。处理①的薯块小、小薯比重较大,不利于生产需求;而处理⑤由于马铃薯生长后期覆盖的腐烂稻草提供了有机质供马铃薯块茎生长,同时盖上黑膜起到加温保水的功能,有利于块茎的膨大,覆盖稻草后暴露在外的块茎较少,绿薯率也降低,同时提高了商品薯率和产量。
2.5不同耕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处理⑤的冬马铃薯产量最高,为37 678.80 kg/hm2,其次是处理④,为36 973.65 kg/hm2,产量最低的是处理①,为31 265.55 kg/hm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其他各处理的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处理⑤免耕覆盖稻草(8 cm)后盖黑膜的增产效果最显著,较传统耕作的产量提高20.52%。
3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冬马铃薯出苗较缓慢,时间持续40 d左右;免耕覆盖稻草(8 cm)后盖黑色地膜耕作方式出苗率最高,其生育期最短,成熟期较传统耕作方式提前24 d,有利于提早上市。
该试验结果还表明,采用免耕覆盖稻草(8 cm)后盖黑色地膜的耕作方式能显著增加马铃薯地上茎叶营养体的生长、单株结薯数、马铃薯的产量和种植效益。这与毛妍婷等[7]认为马铃薯稻草免耕与常规种植模式处理商品薯率差异显著相一致,与王如平等[8]认为以垄栽覆盖地膜方式马铃薯的出苗率最高成熟期最早、植株最高、分枝数最多的结论一致。该试验不仅验证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研究了免耕覆盖稻草(8 cm)后盖黑色地膜和白色地膜对冬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揭示了采用免耕覆盖稻草(8 cm)后盖黑色地膜耕作方式下马铃薯生育期最短,成熟期较传统耕作方式提前24 d,有利于提早上市,其产量较传统耕作的产量提高20.52%,增产效果显著,商品薯率达92.83%,绿薯率仅为1.33%,经济价值和商品性能均较高。因此,在文山地区采用免耕覆盖稻草(8 cm)后盖黑色地膜耕作方式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韦本辉,甘秀芹,韦威泰,等.广西发展秋冬种马铃薯及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的建议[J].广西农业科学,2006,37(3):260-262.
[2] 李柱栋,王小敏,欧有量.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J].广西农业科学,2006,37(1):32-33.
[3]卓美兰.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优势特点及主要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6(3):84-85.
[4] 石纪成,喻永芳,张正平.马铃薯免耕摆播稻草全程覆盖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种业,2005(12):41-42.
[5] 陈颖慧.稻田冬种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J].广西农学报,2005(6):36-38.
[6] 张明,陈芝伦.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种植秋马铃薯技术[J].作物杂志,2006(1):42-45.
[7] 毛妍婷,雷宝坤,陈安强,等.不同免耕覆盖栽培模式对云南春马铃薯适应季节性干旱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5,46(3):556-561.
[8] 王如平,张军,万靓军,等.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蔬菜,2008(1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