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批注,促进习作评改的有效性
2018-05-14卢金平
卢金平
【摘要】当前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存在着“教师苦批,学生不爱改”的尴尬情况,对此笔者作了大胆的尝试,将批注引入到习作的评改环节,旨在通过“多元化批注——作品化展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自主性,提高习作评改的有效性。
【关键词】习作评改; 多元化批注 ;展示評价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面临着一种尴尬的情况:写前,教师费尽心思地讲;写后,学生自己修改,同桌互评,教师再修改。可这般高付出却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没有自主修改习作的意识,往往一次性成文,把修改交给老师,或老师批改后,只关注分数或等级,对修改后的习作不闻不问。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样“一次性成文”又如何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呢?为此,笔者作了大胆的尝试,将批注引入到习作的评改环节,旨在通过批注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自主性,提高习作评改的有效性。
一、统一批注符号,习作本上给批注留空位
高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批注式阅读,对常用的批注符号已经有了较好的掌握,但要在习作中进行自批、互批,还得进一步统一简洁、规范批注符号。如文章中描写优美、精彩的句子,可用波浪线“~~~~~~”;文章中的关键句,如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可用双横线“=”;有疑问或不通顺的句子可用单横线加问号“ ?”;文章中优美的词语可用小圆圈“。。。。”在下面标注;文章中的错字、别字可用三角形“ΔΔΔΔ”在下面标注。学生的习作除了旁白部分,一般会让学生写一行空二行,给学生、教师批注留出足够的空间。
二、多元化批注,促进学生习作的自主性
传统的习作评改,往往以教师的评价为主,习作讲评课往往是教师一言堂,或是个别优秀学生的展示舞台,大部分学生沦为“听众”。将“批注”引入习作的评改环节,改变了传统习作评改中教师“大权在握”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倡导学生进行同伴互助,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教师批注—专业引领
学生对教师批改后的习作没有兴趣,很大原因是以往教师批改过于注重规范教育,总是从语言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点评,过于重视表达的技巧,评价过于客观理性,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生活感受的关注,学生很难从中获得成就感。因此,我们将习作“批改”变成习作“批注”,一字之差,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创作,将学生的习作视为作品,“注而不改”,重在交流教师对学生作品的理解与赏析、疑惑与建议。教师批注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习作中的精彩处,鼓励学生自由而富有个性地表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这里要提出的是,教师的批注最好是在完成同伴批注和学生个人第一次修改之后,对学生作品中还未被发现的问题或精彩处进行专业指导,所作的批注必须是批注的范例。
(二)同伴批注—互助促进
这里强调的是同伴批注,不固定同桌,不限于小组,不限时间,学生写好习作后,同伴间相互交换,随手批注,随时交流。批注的内容可以是习作的谋篇布局、写作顺序、写作方法、遣词造句,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触。学生来自不同环境,生活阅历、知识积累、个性不相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这让习作批注充满了未知与惊喜。习作批注其实是批注者与原作者间的“交流——互助——促进”过程,我们一般要求一篇习作至少有三人以上的批注,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自我修改—再度创作
学生对同伴的习作作批注,其实是一箭双雕,既训练了自身个性化的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对原作者习作中好的方法、精彩的语句进行鉴赏,引发对自己作品的反思,同时也是写法、优美语句借鉴与内化的过程。而原作者需要根据自己习作中的批注,反思习作中表述的内容、表达的情感及表现的方法。这样的修改与传统的修改是不一样的,不是单一的修与改,而是以局外人的身份,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度思考,再度创作。
三、习作批注作品化展示,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学生对批注习作投入了心血和激情,如果采用传统的交流评价方式——只在课堂上交流评价,由于受课堂时间限制,必然无法让更多学生的批注作品得到充分赏析,久而久之学生创作的激情自然会熄灭。因此,我们采用了美篇的方式,把每次习作中学生的批注作品拍下来进行编辑,在校圈、班圈发布。这样可让学生产生莫大的成就感,让学生、其他教师、家长用点赞跟帖的形式对批注作品进行评价。当然评价的内容要有所规范,不能无根据地乱夸,要根据批注的有效性作出评价,可评价出最有用的批注;可评价出最能读懂作者意图的批注;也可评价出最具创意的批注……以上的美篇可以由小组轮流收集出版,展示后,教师总结评奖,再用美篇公布优秀批注小能手、优秀习作、点评小专家,并将学生修改后的作品、学生的生活照进行图文编辑展示。
做批注本身就是一种习作训练,将批注引入习作的评改环节,通过“教师批注——同伴批注——自我修改——展示评价”四个环节,旨在让习作评改走向多元化、深度化、个性化,唤醒学生习作的主体性,以批注引发学生对习作的深入思考,从写到读再到写,形成读写的深度结合,使教师——同伴——学生形成整体的互动,达到有效评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立群 .批注式阅读:“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J].语文教学研究,2006(3).
[2]郑金洲.互动教学[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3]韩中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J].内蒙古教育(基础教育综合版),2009(1).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