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森林资源依赖与保护意识调查

2018-05-14宾建,王家才,刘富文,叶信初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保护意识认识保护区

宾建,王家才,刘富文,叶信初

摘要 [目的]调查四川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森林资源的依赖与保护意识。[方法]选取4个典型社区,使用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开展抽样调查。[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114份,发现不同社区薪柴消耗状况呈现显著分化,受旅游红利较小、经济相对较弱的社区仍有较大的薪柴消耗量。在周边社区居民家庭收入结构中,与林业直接相关的收入总体占比较少。但是,受旅游红利较小、经济相对较弱的社区,来源于木材采伐的收入占比相对较高。总体而言,保护区周边村民有较为强烈的保护认识,无论社区是否享受到好的旅游产业红利,对于保护区设立影响到家庭的“割竹”“打笋”等生计都存在较大程度的抱怨。同时,保护区也存在一定的人兽冲突问题。[结论]该研究可为深化保护区社区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保护区;保护意识;经济;认识;森林资源;态度

中图分类号 S7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06-0090-03

Local Dependence on Forest Resources and Their Conservation Awareness in Wawushan Nature Reserve in Sichuan

BIN Jian1,WANG Jiacai2,LIU Fuwen3 et al (1.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Forestry Bureau of Hongyuan County,Hongyuan,Sichuan 624400;2.Forest Farm of Hongya County,Hongya,Sichuan 620360; 3.Chengdu Leique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Chengdu,Sichuan 610041)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local dependence on forest resources and their conservation awareness in Wawushan nature reserve,Sichuan.[Method]Select four typical communities and use semi structured interview to carry out a sampling survey. [Result]A total of 114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sumption of fuelwood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tiation in different communities, tourism was small, relatively weak economic dividend community still had a large amount of firewood consumption. In the family income structure of the surrounding community residents, the total income directly related to forestry was relatively small. However, communities with less tourist dividends and relatively weak economies had a relatively high income from timber harvesting. Generally speaking, the villagers around the protected area have a strong sense of protection. However,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community enjoyed a good tourism industry bonus, they complain more ab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tected area and the livelihood of families such as “cutting bamboo” and “playing bamboo shoot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was a certain problem of human and animal conflict in the protected area. [Conclusion]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in the protected area.

Key words Nature reserve;Conservation awareness;Economy;Perception;Forest resource;Attitude

構建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措施。在建立自然保护区时,管理部门把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动植物资源与其关键生态系统列为保护对象,对人为干扰活动进行严格限制[1-2]。我国西南山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建立有众多自然保护区。由于地理、历史和经济原因,保护区周边及其内部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居民社区,其中相当一部分处于贫困,对当地资源有较为强烈的需求,从而导致社区资源利用与保护区管理存在一定矛盾[3]。对于这些自然保护区,如何协调好保护区管理与社区发展利益之间的关系,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要协调好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发展利益之间的关系,首要是了解周边社区对资源的依赖和需求,以及社区民众对保护地的认知和态度[4]。对此,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内学者进行了研究[3-6],但因各自然保护区的区位、资源和社区经济特征不同,导致矛盾和冲突的潜在原因有很大不同,难以形成统一的指导政策和管理决策[3-4]。四川瓦屋山自然保护区是以大相岭山系大熊猫为主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自然生态系统为重点保护对象的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动植物生态学研究[7-9],但是针对周边社区与保护区关系的研究却很薄弱。为了进一步促进和完善瓦屋山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该研究对保护区周边社区森林资源依赖与居民保护意识开展调查。

1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基本情况 瓦屋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洪雅县境内的西南角,邛崃山支脉峨眉山西北面的青衣江支流周公河西南岸。地理位置位于102°51′~103°11′ E,29° 25′~29° 43′ N,总面积为36 490.1 hm2,海拔1 138~3 269 m。区内生物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229科861属2 278种,国家I和II级重点保护植物32种;脊椎动物5纲32目116科475种,国家I和II级重点保护动物50種。

保护区周边乡镇为瓦屋山镇,面积694.73 km2,辖26个行政村142个村民小组1个瓦山社区4个居民小组。2014年末户籍人口1.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4万人。镇内水能资源、林业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有大小水电站46个。境内的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被誉为“世界杜鹃花的王国”“中国鸽子花的故乡”“熊猫的家园”。2014年瓦屋山镇财政收入1 70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 893元。

1.2 调查对象 选取自然保护区周边4种典型的行政村开展调查。①射亭村:紧邻瓦屋山森林公园大门,为距离保护区属地范围最近的社区。主要依托森林公园发展“农家乐”接待等旅游生计产业,其生计好坏直接受到瓦屋山森林公园的经营状况影响。②群贤村:紧邻“雅女湖”,位于雅女湖以北,不仅处在瓦屋山镇至瓦屋山森林公园的必经公路两侧,还占据雅女湖畔观瞻瓦屋山的最佳观景优势区位,是近几年瓦屋山镇旅游产业最大的受益村。③沙湾村:位于瓦屋山麓,地处“雅女湖”以南,却在生计上难以共享瓦屋山景区旅游红利。该村一方面受库区影响,整体搬迁后成为失地农民,另一方面因距离瓦屋山镇至瓦屋山森林公园公路较远,且没有更有特色的旅游产品而使游客罕至。④燕远村:是保护区周边距离瓦屋山旅游风景核心区相对较远的社区,社区并未受到库区影响,保留有耕地,可能对保护区资源依赖性较大。

1.3 调查与统计分析 在2015年3月,采用参与式乡村评估方法(PRA)和知识、态度、技能评估方法(KAP)进行调查[3]。在每个调查社区,随机选取愿意接受调查的农户,每户调查1人。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包括开放和闭合式的组合问题。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基本人口统计信息;②年薪柴消耗量;③家庭年经济收入及林业收入构成;④居民的保护意识(是否知晓保护区禁忌,是否应该建立保护区等)和互动状况(保护区建立对家庭产生的影响,居民潜在的开矿诉求,人兽冲突状况等)。

采用方差检验分析不同社区之间年薪柴消耗量、林业收入等差异;对分类调查问题(如,是否知晓保护区禁忌,是否应该建立保护区,是否对割竹打笋有较高的生计诉求等);采用卡方独立性检验和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不同社区之间的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人口统计学 社区调查采取入户调查方式,发放问卷120份,获得有效问卷114份,调查成功率95%。其中,射亭村46户(占40.4%),群贤村33户(占29.0%),沙湾村19户(占16.7%),燕远村16户(占14.0%)。

被调查对象中有80.7%为男性,19.3%为女性,平均年龄为52.8岁。整体文化程度不高,主要为小学及以下(46.3%)和初中文化(53.5%),具有高中(5.6%)和中专及以上(4.6%)学历者则相对较少。农户家庭的人均劳动力为2.9人。享受旅游业红利较大、经济相对富裕的群贤村和射亭村家庭的户均外出务工人员较少(分别为1.4、1.6人),而享受旅游红利较小、经济相对较弱的燕远村和沙湾村的户均外出务工人员相对较多(分别为2.4、1.8人)。

2.2 周边社区居民的森林资源依赖状况

2.2.1 薪柴消耗。2014年人均消耗薪柴量为405.1 kg。不同社区用柴状况呈显著分化,受旅游红利较小、经济相对较弱的沙湾村薪柴消费量最大,人均达到916.5 kg/a,享受旅游业红利较大、经济相对富裕的群贤村薪柴消耗量最小,仅为166.4 kg/a(图1)。数据显示,有部分家庭已经不再消耗薪柴,完全用电,但是仍存在少部分从责任山及集体统管林中“取柴”的情况(分别占1.8%和2.6%)。

2.2.2 林业收入。周边社区居民家庭收入结构中,与林业直接相关的收入相对较少。与林业直接相关的生计项目仅有3个,分别是家庭木材采伐收入、家庭林副产品采集收入和家庭经济林产品收入。其中,家庭木材采伐收入占比最高,收入均值达到1 579.0元;而家庭林副产品和家庭经济林产品的生计活动不仅开展的家庭户数相对较少,户均年收入也分别只有43.9和52.6元。但是,不同社区户均木材采伐收入存在一定差异(P<0.001),受旅游红利明显的群贤村与射亭村在木材采伐收入中户均金额相对较低(2014年户均收入分别为61和326元),而较少享受旅游红利的沙湾村和燕远村,在因采伐木材而获得较多收入(2014年户均收入分别为5 526和3 625元)。

2.3 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 周边社区居民具有较为强烈的保护意识,有90.4%的被调查者知晓“保护区禁忌”,87.7%的被调查者肯定了“应该建立保护区”的说法,且不同社区之间无明显差异(图2、3)。

认为保护区建立对家庭产生影响,排名第一的影响是“割竹打笋”(64.0%),排名第二的影响为“进山砍柴”(55.3%)。不论该社区是否享受旅游产业红利,社区整体经济状况如何,都对割竹打笋有较高的生计诉求(图4)。在被调查者中,出现了1例被调查者认为保护区的建立影响了其实践开矿的想法,有7人表达了保护区建立限制了对资源的开发。

被调查者中,有22人(19.3%)反映和抱怨曾经遭遇过野猪、黑熊、牛羚等野生动物对农作物的危害。初步发现,在靠近保护区、海拔相对较高的村庄有更多反映和抱怨,而相对远离保护区、海拔相对较低的村庄(如雅女湖周边社区),抱怨相对较少。

3 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对四川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森林资源依赖及居民保护意识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被调查的4个社区在人均薪柴消耗量上具有显著差异。近年来,虽然保护区周边大部分社区享受到移民补偿政策优惠和不同程度的用电优惠;同时,随着“电”的普及,以及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但是,受旅游红利较小、经济相对较弱的社区仍具有较大的薪柴消耗量。

在周边社区居民家庭收入结构中,与林业直接相关的收入始终较少。由于当地社区林业较发达,产生了一些林业典型专合组进行木材采伐和加工。但是,不同社区之间的家庭木材采伐收入存在明显差异,群贤村与射亭村依托森林公园发展“农家乐”接待等旅游生计产业,从而减少或放弃对木材采伐的需求。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改变,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能够降低对直接森林资源的需求[5]。

总体而言,瓦屋山保护区周边村民有较为强烈的保护认识,表明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状况较好,对保护区良好管理有促进作用[4]。在居民家庭收入结构中,尽管与林业直接相关的收入较少,居民却对因设立保护区而影响到“割竹”“打笋”最为在意,且不论社区是否享受旅游产业红利,都对割竹打笋有较高的诉求。瓦屋山作为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之一,竹类资源丰富,竹或竹笋常被作为旅游产业中的附属产品经营。随着旅游业发展和成熟,当地居民可能期望更多地打造竹或笋之类的附属旅游产品,以提高经济收入。这提示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的割竹、打笋活动将会长期存在,且不会因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变而消减,无疑影响大熊猫的栖息地保护。此外,在周边社区居民中,仍存在潜在的觊觎保护区各类矿产资源的居民,需要引起重视。

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发现部分村民尤其是较少享受旅游业红利、遭受“人兽冲突”地区的村民,表达了对建立保护区的负面情绪,如“田里种点,全部都糟完;实在不行,也只能想点办法打动物”。近年来,人兽冲突成为自然保护区周边的一项重要问题,人兽冲突引发村民的不满,或直接将不满情绪迁怒于保护区与生态保护,对此也需要得到关注[10-11]。

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保护和管理建议:①加强宣传工作,使社区居民理解和支持保护区的工作;②针对割竹和打笋引起的人为干扰,依据大熊猫分布区域,与社区共同协商,划定打笋区域及时间,同时加强重点区域巡护,尽量减少打笋对大熊猫觅食及栖息地的影响;③对于较少享受旅游红利、经济较差的社区,通过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耕作制度等方式,提高农民收入,以此合理引导、避免负向情绪转化为破坏生态资源的负向行动[11-12]。

参考文献

[1] 蒋志刚,马克平.保护生物学的现状、挑战和对策[J].生物多样性,2009,17(2):107-116.

[2] MCCUNE J L,VAN NATTO A,MACDOUGALL A S.The efficacy of protected areas and private land for plant conservation in a fragmented landscape[J].Landscape ecology,2017,32(4):871-882.

[3] 吳灵芝.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社会经济调查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1-61.

[4] 杨建美,ALLENDORF T,查国志,等.保护区周边社区对保护区的认知研究: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经济问题研究,2011(5):44-47.

[5] 杜蓓蓓,冉江洪,李丽纯.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及环境意识调查和建议[J].四川动物,2008,27(3):454-456.

[6] 王荣兴,明旭,蔡金红,等.屏边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调查[J].林业调查规划,2011,36(2):77-84.

[7] 黄荣澄,刘香东,冉江洪,等.大熊猫主食竹八月竹笋期生长发育规律初步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8(2):469-473.

[8] 杨小农,朱磊,温安祥,等.四川瓦屋山金色林鸲的巢址选择和繁殖记录[J].动物学杂志,2015,50(5):703-710.

[9] 蒋朝明,曾燏,王家才,等.四川瓦屋山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S1):414-416.

[10] TREVES A,KARANTH K U.Humancarnivore conflict and perspectives on carnivore management worldwide[J].Conservation biology,2003,17(6):1491-1499.

[11] XU Y,YANG B,DOU L.Local villagers′ perceptions of wolves in Jiuzhaigou County,western China[J].Peer J,2015,3:1-15.

[12] LIU F,MCSHEA W J,GARSHELIS D L,et al.Humanwildlife conflicts influence attitudes but not necessarily behaviors:Factors driving the poaching of bears in China[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11,144(1):538-547.

猜你喜欢

保护意识认识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大学生对陌生人的信任感与自我保护意识*
浅谈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涉及各类保护区的项目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