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研究

2018-05-14臧亚君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岩溶规划

臧亚君

摘要 在石漠化区县调研、分析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岩溶地区分区石漠化治理的相应措施和阶段性目标。

关键词 岩溶;石漠化治理;规划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06-0066-03

Study on Comprehensive Planning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Karst Area of Chongqing

ZANG Yajun (School of Tourism and Land Resources,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data in the county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stage targets for the control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Karst Area in Chongqing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Karst;Rock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Plan

重庆是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点地区,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高陡峻,土地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危岩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和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营[1]。加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拓展岩溶石漠化地区群众生存发展空间,改善区域生态条件,促进民族团结,建设生态文明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重庆市面积8.24万km2,其中岩溶区县8.18万km2。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重庆岩溶地区有37个区县,辖888个乡镇101个街道办事处1 787个居委会9 848个村委会。截至2006年末,岩溶地区总人口3 0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 328.8万人,人口密度388人/km2,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923.1亿元,粮食总产量967.7万t。

重庆市的地质构造和地形特点形成了重庆市岩溶区独特的地貌形态[2-3],一是渝东北中山区,二是渝东南低中山区,三是渝中和渝西南部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其中渝东北和渝东南岩溶地区属石漠化多发地区[4]。重庆喀斯特地貌分布情况见图1。

图1 重庆喀斯特地貌分布

Fig.1 The distribution of Karst geomorphology in Chongqing2 石漠化现状及危害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侵蚀程度严重、生态恶化的表现形式,有“地球癌症”之称。

2.1 石漠化现状 重庆岩溶面积327.2万hm2,其中,石漠化面积92.6万hm2,占岩溶面积的28.3%;潜在石漠化面积85.8万hm2,占26.2%;非石漠化面积148.8万hm2,占45.5%。石漠化土地中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石漠化的面积和占比情况见表1。石漠化土地中不同利用类型土地占比情况见表2。

2.2 石漠化成因 石漠化土地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自然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地质构造。重庆岩溶地区碳酸盐岩广泛出露,抗风蚀能力强,成土过程缓慢,土层瘠薄, 这是重庆岩溶地区易石漠化的背景和基本原因之一。②地形地貌。重慶岩溶山区地表破碎,山高坡陡,独特的地貌结构加剧了岩溶地区的土壤侵蚀。③气候条件。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为岩溶地貌的发育提供了条件,为石漠化的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④自然灾害。重庆岩溶地区自然灾害频发,造成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加重了石漠化程度。

人为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陡坡开垦。岩溶地区耕地资源匮乏,人地矛盾突出,导致毁林毁草、陡坡耕种、水土流失严重,是形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②过度砍伐。岩溶地区薪柴使用比重高,樵采使植物群落退化,生态系统脆弱,土壤侵蚀加快,植被恢复难度逐年增大,进一步加剧了石漠化。③过度放牧。载畜量过大,饲养方式粗放,加重了岩溶地区林草植被的破坏,导致石漠化加重。④不合理开发建设。岩溶地区盲目采石、采矿等生产活动,破坏林草植被,引起岩石裸露和强烈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石漠化。

2.3 石漠化危害 石漠化造成土壤侵蚀程度严重,生态恶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影响三峡库区生态安全。渝东北三峡库区是重庆市石漠化主要分布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进入长江淤积河床,降低泄洪能力,严重威胁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和三峡水库的正常营运。②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空间。石漠化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土层变薄,岩石逐渐裸露,使耕地资源逐年减少,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降低了土地人口承载能力。③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石漠化引起更严重的水土流失,降低植被覆盖率,成为洪灾、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的诱因之一。④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石漠化已成为岩溶地区贫困之源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重庆市14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4个市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均处于石漠化地区,恶劣的生存条件,严重制约着经济可持续发展。

3 石漠化综合治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重庆市在岩溶地区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库周绿化带、易地扶贫等重点工程,完成公益林建设41.53万hm2,退耕还林98.80万hm2,治理514条小流域,建设基本农田4.15万hm2,易地扶贫搬迁5.3万人。有效提高了林草植被覆盖度,减少了水土流失,岩溶地区石漠化恶化趋势得到了有效缓解,为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石漠化治理尚未被作为一项独立、系统的工程开展,尚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①投入不足,治理不成规模,难以发挥综合效益;②缺乏整体规划,治理措施单一;③行业部门缺乏沟通协调,难以形成合力,治理效果不明显。

4 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目标

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应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石漠化综合治理与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致富统筹考虑,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岩溶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1 总目标 通过实施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调整草食畜牧业结构,完善蓄水保土工程设施,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和生态移民、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等,新增林草植被面积57.8万hm2,植被覆盖度提高7.1百分点,治理岩溶面积249.4万hm2,石漠化面积65.5万hm2,确保岩溶地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促进社会经济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4.2 阶段目标 将整个治理过程分为2个阶段,试点阶段和全面治理阶段。前一阶段,通过实施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改良草地、人工种草、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配套水利设施等项目,首先完成酉阳、巫溪、奉节、彭水、巫山5个试点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治理岩溶面积7.5万hm2,石漠化面积4.4万hm2。摸索出石漠化治理模式和不同条件中的治理方式,为后期全面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积累经验;后一阶段,通过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岩溶面积241.9万hm2,石漠化面积61.1万hm2,新增林草植被面积53.4万hm2,植被覆盖度提高6.5百分点,使岩溶地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经济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5 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布局及分区治理措施

为提高综合治理效果,根据重庆市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自然条件、石漠化成因、社会经济状况、石漠化的可治理性及治理措施的差异性和生态功能定位,为科学确定工程布局,因地制宜安排治理模式和技术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按照同一区岩溶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结构条件和岩溶生态环境问题具有相似性[5-6];区划界限与自然边界保持一致,兼顾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和地域的连续性[7-8];同一区的石漠化成因大致相同,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基本相似的分区原则,将重庆市岩溶地区划分为渝东北中山石漠化综合治理区、渝东南低中山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及渝中平行岭谷石漠化综合治理区(表3)。

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草地建设的形式,重庆市岩溶地区实施林草植被的保护和建设577 700万hm2(表4)。

通过畜种改良、棚圈建设、饲草机械配置等调整畜种结构,改良品种,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表5)。

6 结论

重庆市以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将石漠化综合治理与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致富统筹考虑,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有机结合,着力解决生态建设与农民当前利益的矛盾,农民传统习惯与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与当地资源承载力有限的矛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岩溶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龙健,李娟,黄昌勇.我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环境与土壤退化及其恢复[J].水土保持学报,2002, 16(5): 5-9.

[2] 张润甲,谢世友,王峤.重庆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316-3318.

[3] 罗中康.贵州喀斯特地区荒漠化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浅议[J].贵州环保科技,2000,6(1):7-10.

[4] 魏兴萍,杨华.重庆岩溶地区石漠化分布与地理环境因素的关系[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5):60-67.

[5] 龙明忠,杨洁,吴克华.喀斯特峡谷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侵蚀对比研究:以贵州花江示范区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1):25-30.

[6] 王尧.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模拟研究:以贵州省乌江流域为例[D].北京:北京大学,2011:69-74.

[7] MERRITT W S,LETCHER R A,JAKEMAN A J.A review of erosion and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s[J].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2003,18(8/9):761-799.

[8] 熊康宁,李晋,龍明忠.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水土流失特征与关键问题[J].地理学报,2012,67(7):878-888.

猜你喜欢

岩溶规划
穿越岩溶
某石灰岩矿区岩溶涌水治理处理方法
发挥人大在五年规划编制中的积极作用
探讨岩溶区高速公路勘察技术方法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十三五规划
河北省岩溶水开采利用及其保护对策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区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