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县耕地土壤中磷的地球化学特征
2018-05-14肖永红魏路冯松宝
肖永红 魏路 冯松宝
摘要 [目的]研究全椒县土壤磷含量及营养丰缺情况,为土壤改良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1 170个样品,测试了样品的pH、全磷含量以及速效磷含量。[结果]研究区酸性土壤占66.07%,浅层土壤中全磷含量为86.7~1 510.0 mg/kg,全磷等级四等和五等的占92.56%,土壤中磷活化系数小于2%的样品占83.33%。[结论]pH、有机质是影响全磷转化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磷;地球化学特征;全椒县
中图分类号 S1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3-0090-03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phosphorus content and condition of abundance and deficiency of phosphorus in the cultivated soil in Quanjiao County, and provides important evidence for the soil improvement in the research area. [Method] 1 170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pH value,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and rapid phosphorus content was tested. [Result] Acid soil accounted for 66.07%, and the content of total phosphorus ranged from 186.7 mg/kg to 1 510.0 mg/kg, and level four and level five of the total phosphorus accounted for 92.56%, the phosphorus activation coefficient less than 2% accounted for 83.33%. [Conclusion] pH value and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have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otal phosphorus.
Key words Phosphorus;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Quanjiao County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之一。土壤缺磷,不仅影响作物正常生长,还阻碍吸收其他元素,从而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1];土壤磷盈余,通过径流、淋失等途径流失,会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关于土壤中磷的研究较多[2-5]。研究表明,水体富营养化与农田土壤中磷流失关系密切[6]。因此,揭示土壤中磷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磷肥利用率、避免因盲目过量施磷肥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全椒县农业资源丰富,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笔者选取全椒县石沛镇、六镇镇、二郎口镇3个乡镇的主要商品粮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研究区磷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作物种植模式的调整、土壤磷肥力等级评价、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安徽省全椒县(石沛镇、六镇镇、二郎口镇),耕地面积约130 km.2;该区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地形较为平坦,整体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倾,主要地貌类型为河漫滩和岗坡地,局部为中丘和高丘;主要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其次为黄棕壤和石灰土;主要成土母质为晚更新世黄土成土母质和红色碎屑岩类成土母质,其次为河流冲积物成土母质和碳酸盐类成土母质。
1.2 样品采集
布设样点参考1∶50 000地形图和2014年土地利用图斑图,利用北斗+GPS定位,误差均小于5 m。农用地浅层土样采集深度0~20 cm,采样密度4~9点/km.2,共采集样品1 170件;垂向剖面样品采集深度0~200 cm,共采集12条剖面60件样品(图1)。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土壤样品由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进行测试。全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速效磷采用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pH采用pH计测定;有机质采用硫酸亚铁铵容量法测定。
1.4 数据分析
利用Geochem Studio軟件的三角剖分功能,绘制全磷地球化学分布图,累频分级为15级:0.5%、1.5%、4.0%、8.0%、15.0%、25.0%、40.0%、60.0%、75.0%、85.0%、92.0%、96.0%、98.5%、99.5%、100.0%,采用蓝色—黄色—红色连续色阶反映全磷含量的变化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浅层土壤酸碱性特征
2.1.1 平面分布。研究区土壤pH分布见图2。土壤pH为4.46~8.15。根据规范DZ/T 0295—2016(表1)统计,1 170组浅层土壤样以酸性为主,占66.07%;中性土壤占28.38%,主要分布在石沛镇北部和西部、六镇镇北部。
2.1.2 垂向分布。
pH垂向分布见图3。由图3可知,埋深0~65 cm,土壤偏酸性;埋深超过65 cm,土壤为中性。表明土壤酸化主要集中在浅层,深层土壤受外界影响较小。
2.2 浅层土壤全磷特征
2.2.1 平面分布。
受成土母质和成土条件的影响,研究区土壤中全磷含量较少。表层土壤中,全磷含量为186.7~1 510.0 mg/kg,平均值为429.56 mg/kg,标准差为118.21 mg/kg,变异系数为0.275,分布较均匀。
根据规范DZ/T 0295—2016(表2)统计,1 170组浅层土样中全磷等级以四等和五等为主,占92.56%;一等、二等和三等所占比例较少,仅占7.44%。说明磷是研究区农田土壤中较缺乏的一种养分,大部分地区均需补充磷肥。结合全磷含量平面分布(图4),可看出全磷较缺乏区和缺乏区主要分布在枣岭村中西部、六镇镇北部、二郎口镇南部一带,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大殷村南部、小集村北部和上陶村南部部分地区。
2.2.2 垂向分布。
土壤垂向剖面中全磷含量分布见图5。由图5可知,表土层(埋深0~20 cm)全磷含量高于下层,可能与长期施肥有关;土层0~65 cm,随深度增加,土壤中全磷含量不断减少;土层65~200 cm,随深度增加,土壤中全磷含量不断增大。关于磷在土壤剖面下层中的积累现象有较多报道[7-8]。
2.3 浅层土壤中速效磷特征
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是衡量土壤供磷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区表层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为0.080~138.920 mg/kg,平均值为6.339 mg/kg,标准差为8.793 mg/kg,变异系数为1.387,空间上呈分异分布。
根据规范DZ/T 0295—2016(表3)统计,1 170组浅层土样中速效磷等级以四等和五等为主,占84.79%;一等、二等和三等所占比例较少,占15.21%。速效磷的等级分布与全磷等级分布类似。
2.4 土壤磷有效性分析
土壤磷的活化系数为速效磷与全磷之比,可反映土壤磷转化为速效磷的潜在能力或水平,常用来表征土壤磷的有效性。研究认为,活化系数低于2%的土壤,全磷不易转化为速效磷[9-10]。研究区土壤磷活化系数小于2%的样品占83.33%,说明全磷不易转化为速效磷。
2.5 磷转化影响因素
影响土壤中磷转化的因素包括:土壤理化性质(pH、黏土含量、有机碳含量等)、环境因子(水分、温度等)、种植方式等[11]。研究发现,土壤水分、有机质、pH是影响白浆土磷有效性的主要因素[12]。各因素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样品数为1 170,显著因子为0.01的条件下,相关系数临界值为0.05。
有机质是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其含量影响土壤供给氮磷钾的能力。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有机质与全磷的相关系数为0.508,有机质与速效磷的相关系数为0.177,表明有机质与全磷和速效磷均相关,且对全磷的影响更显著。
pH是土壤盐基状况的综合反映,影响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转化和释放。相关分析结果发现,pH与全磷的相关系数为0.105,pH与速效磷的相关系数为0.150,表明pH与全磷和速效磷均相关。
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全磷与速效磷的相关系数为0.695,表明两者之间显著相关。二者之间虽不是直线相关,但当土壤中全磷含量低于0.3 g/kg时,土壤表现为缺少速效磷。
3 结论
(1)浅层土壤以酸性为主,针对酸性土壤,提出了施用石灰、增加有机肥等改良措施:①施用石灰。石灰既可中和土壤的酸性,又能提供钙营养素,还能杀菌除草。
②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还可减缓土壤酸化速度,还能促进微生物生长。
③建议使用氮、磷、钾配比合理的专用肥。施用专用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也能避免因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
(2)表层土壤的全磷等级以四等和五等为主,表明磷是研究区土壤中较缺乏的一种养分。土层0~65 cm,全磷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在土层0~20 cm全磷含量最高。土层65~200 cm,磷在土壤剖面上有积累现象。
(3)研究区土壤的磷活化系数小于2%的样品占83.33%,说明全磷不易转化为速效磷。
(4)相关性分析表明,pH和有机质是影响磷转化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黄昌勇.土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99-203.
[2] 王静怡.小流域土壤磷素空间分布特征及流失风险评价[D].首都师范大学,2007.
[3] 李斯凡.巢湖流域土壤与河、湖沉积物磷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D].南京:南京大学,2012.
[4] 周慧平,高超,孙波,等.巢湖流域土壤全磷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和影响因素[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6):2112-2117.
[5] 周慧平,高超,王登峰,等.巢湖流域农田土壤磷吸持指数及吸持饱和度特征[J].農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S2):386-389.
[6] SHARPLY A N,WITHERS P J A.The environmentallysound management of argricultural phosphorus [J].Fert Rea,1994,39(2):133-146.
[7] 吕家珑.农田土壤磷素淋溶及其预测[J].生态学报,2003,23(12):2689-2704.
[8] 杨学云,BROOKES P C,李生秀.土壤磷淋失机理初步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5):479-482.
[9] 张铁钢,李占斌,李鹏,等.土石山区小流域土壤磷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有效性[J].环境科学学报,2016,36(5):1810-1815.
[10] 于丹,张克强,王风,等.天津黄潮土剖面磷素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3):518-521.
[11] 陈刚才,甘露,王仕禄,等.土壤中元素磷的地球化学[J].地质地球化学,2001,29(2):78-81.
[12] 高丽丽.西藏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