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属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性状特征研究
2018-05-14周继磊段春玲解荷锋
周继磊 段春玲 解荷锋
摘要 [目的]制定榆属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文献查阅,对国内外31个榆属植物种、变种、无性系和授权新品种主要性状特征进行准确描述和科学分级。[结果]筛选确定了38个基本性状,划分了105个表达状态或等级。[结论]该研究为榆属植物种类鉴别和新品种DUS测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榆属;性状特征
中图分类号 S718.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3-0071-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formulate the tests guidelines of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for new varieties of Ulmus.[Metho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31 species, varieties, clones and authorized new varieties of Ulmus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accurately described and scientifically classified on the bases of field survey, specimen collection and literatures consultation. [Result]38 standard characteristics were screened and identified, 105 express status or levels were divided. [Conclusion]The result provides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elm species and the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DUS) test of new varieties.
Key words New plant variety;Tests guidelines of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stability;Ulmus;Characteristic
榆屬(Ulmus)属榆科(Ulmaceae)落叶或常绿乔木,稀灌木,有40余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扩展到亚热带。我国榆属种类资源丰富,分布遍及全国,连同栽培种在内共有24个种4个变种及5个栽培变种[1]。榆属植物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育种价值和应用潜力巨大。
DUS测试指南(DUS test guidelines)是指导测试机构开展DUS测试工作的技术手册,也是审批机关审查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技术标准,同时还是研究者开展新品种选育的指导手册[2-4]。2004年,《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总则》发布,国内开始研制新品种的DUS测试指南工作,同年,榆属列为第四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2005年以来,随着生产实际需求和榆属树种资源科学研究的深入,不断选育出‘美人榆‘阳光男孩‘阳光女孩等榆树新品种[5-8],推广应用情况良好,但榆属DUS测试指南的研制在国内仍是空白,相关研究极少。王彦荣等[9]基于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的基本要求以及我国的具体情况,阐述了制定我国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时的性状选择与标样品种确定等技术要点。任宪威等[10]、谭好国等[11]通过对榆科植物表型多样性研究,对果实、种子等形态性状进行了评价。张兴[12]、张晓虹[13]、海米提等[14]通过资源搜集和亲缘关系研究,对榆属种质资源叶色、树形等指标进行了描述。荀守华等[15-16]开展了槐属和刺槐属植物新品种性状特征研究,制定了DUS测试指南。2011年国家林业局将《榆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研制工作下达给山东省林木种苗和花卉站。笔者对榆属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性状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制定榆属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包括国内引种栽培和选育的榆属种、变种、无性系和授权新品种[17-21](表1)。
1.2 试验方法
项目研究以外业实地调查为主,采用目测、测量和计数等方法,调查项目主要是树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生长性状,调查统计性状50余个。调查除文字现场描述和测量外,要逐一进行拍照,对现场描述模糊和描述意见不一致的器官采集标本。以山东省金乡县白洼林场国家白榆良种基地搜集的榆树种质资源为主要调查对象,其他国内资源在不同时间节点开展实地调查,国外资源以查阅文献资料为主。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生长习性
榆属为落叶或常绿乔木,稀灌木。植株生长习性为落叶和常绿2种状态,植株株高为低和高2种生活型。
2.2 树冠树干
榆属大都为乔木,树冠树干明显。树冠形状以卵圆形居多,细分为长卵形、卵圆形、广卵圆形、球形、伞形5种表达状态。树皮开裂、剥落性状是区分榆属主要树种的典型性状,树皮开裂和剥落均分为否、是2个等级,开裂程度分为浅和深2种状态,剥落分为长圆形和不规则形2种形状。树皮颜色是区分品种的基本性状,分为灰白色、褐、深褐色3种表达类型。
2.3 枝条
枝条伸展姿态是新品种审查时重要的品种性状,分为直立、斜上、平展、下垂4种表达状态。枝条木栓翅和1年生枝被毛2个性状差异较大,分为无和有2种等级。枝条一年生枝颜色差异也较明显,分为灰白色、灰褐色、深褐色、红褐色4种颜色表达类型。
2.4 叶片
叶片是植物新品种区分的重要器官,树种和品种间叶片形状差异较大。叶片形状、质地、新叶颜色、是否开裂、锯齿、叶面被毛等性状是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时的重要性状,叶片形状分为披针形、卵圆形、椭圆形、倒卵形4种表达形态,叶片质地为薄、中、厚3种类型,叶片锯齿为单锯齿(尖)、单锯齿(钝)、重锯齿3种表达形态。
2.5 花和果实
植物分类学家傅立国[1]认为榆属的分类系统应以花序的演化及其相关性状作为划分和排列各组的依据,可见花在植物品种区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榆属种间开花差异较大,分布在春季、秋季、冬季3个季节。花序分为总状聚伞花序、簇状聚伞花序2种表达形态。翅果厚度和大小种间差异较大,分为薄、中、厚和小、中、大3种表达状态。果核颜色也是品种区分的重要性状,分为黄绿、黄褐、浅红3种颜色。
2.6 性状特征与描述
2.6.1 性状特征描述与分级筛选。
按照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关于测试指南制定的相关文件以及中国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总则要求,结合榆科相关性状特征研究,对调查的性状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级[22-23]。在此基础上形成DUS测试指南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并按照要求,组织同行专家召开论证会,对榆属植物性状特征描述与分级逐条讨论,确定了筛选结果。
2.6.2 性状特征描述与分级结果。
经过层层筛选,从50多个性状中筛选出38个性状作为榆属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的基本性状,按照调查测试结果,对每个性状进行了科学描述,共划分了105个性状特征描述状态(表2)。
3 结论与讨论
傅立国[1]、李法曾等[24]、续九如等[25]对榆科植物系统分类进行了研究,但对植物性状进行系统描述和分级未开展过专题研究,笔者通过综合分析,从50多个调查性状中筛选确定出植株生长习性、树冠形状、树皮开裂等38个性状作为榆属植物新品种DUS测试的基本性状,对每个性状进行了科学描述,共划分了105个性状特征描述状态或等级,为开展榆属植物种类鉴别和新品种DUS测试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榆属植物性状特征受地域环境和生长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大,在进行测试时,标准品种的基本性状也并非完全一致,因此在性状描述时,要附有大量图片,最大程度地解释每个性状及其等级划分和变异范围。
榆属植物分布广泛,该研究的对象主要为该属国内主栽或常见种类,筛选确定的基本性状及描述状态、等级还不够全面,在今后研究中需要不断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 傅立国.中国榆属的研究[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0(3):1-40.
[2] 王汝锋,崔野韩,吕波,等.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GB/T 19557.1—200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3] UPOV.TG/1,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examination of distinctness,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armonized descriptions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Geneva,Switzerland:UPOV,2002.
[4] 姜金仲,黄发吉,李云.林木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编写方案的探讨[J].世界林业研究,2006,19(6):70-74.
[5] 霍学红.绿化的优良彩叶树种——中华金叶榆[J].现代园艺,2011(18):16.
[6] 闫淑芳,黄印冉,张均营,等.白榆新品种‘阳光女孩[J].园艺学报,2015,42(5):1017-1018.
[7] 闫淑芳,黄印冉,张均营,等.白榆新品种‘阳光男孩[J].园艺学报,2014,41(12):2553-2554.
[8] 李定航,倪本渊,周景贤,等.我国第一批白榆新品种[J].河南农林科技,1985(1):35-36.
[9] 王彦荣,崔野韩,南志标,等.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中的性状选择与标样品种确定[J].草业科学,2002,19(2):44-47.
[10] 任宪威,孙大立,胡冬梅.中国榆科植物果实、种子形态及聚类分析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1997(3):197-202.
[11] 谭好国,鲁仪增,刘启虎,等.榆属种质资源半同胞家系果实表型多样性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6,46(4):53-55,59.
[12] 张兴.部分榆属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及白榆辐射诱变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2.
[13] 张晓虹.榆属基因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J].防护林科技,2015(7):85-86.
[14] 海米提,秦玉林,解景民.榆属品种对比试验研究[J].新疆林业,1997(1):33-35.
[15] 荀守華,孙居文,乔玉玲,等.槐属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性状特征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1,31(4):354-358.
[16] 荀守华,周建仁,黄发吉,等.刺槐属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35(2):135-140.
[17] 北京林学院.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401-427.
[18]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2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34-413.
[19] 林业部科技司.“七五”国家科技攻关主要速生丰产树种良种选育文集——阔叶树种优良无性系图谱[S].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63-284.
[20] 郑万钧.中国树木志:第3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2399-2424.
[21] 张敦论,林新福,王铁章,等.白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杜,1984.
[22] UPOV.TGP/15,new types of characteristics[S].Geneva,Switzerland:UPOV,2004.
[23] UPOV.TGP/8,trial design and techniques used in the examination of distinctness,uniformity and stability[S].Geneva,Switzerland:UPOV,2004.
[24] 李法曾,张学杰.中国榆科植物系统分类研究综述[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18(5):412-416.
[25] 续九如,宋婉,邹受益,等.榆属树种遗传改良研究现状及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6):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