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现代烟草农业创新与发展研究
2018-05-14肖瑞
摘要 立足四川省实际,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综合判断,运用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客观总结现代烟草农业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提出了四川省现代烟草农业创新与发展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现代烟草农业;创新;四川省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4-0223-03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XIAO Rui (Sichuan Tobacco Monopoly Bureau,Chengdu,Sichuan 610041)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Sichuan Province, through field research, data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judgment,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were used to objectively summarize the achievements of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 analyzed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face the present current situation.Then several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Key words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 Innovation; Sichuan Province
四川省是全国第三大烟叶产区,烤烟主要分布在凉山、攀枝花、泸州、宜宾、广元5个市州,晾晒烟主要分布在达州、德阳2个市,2017年收购烟叶13.9万t[1]。近10年来,四川省紧紧抓住“北烟南移”的历史机遇、产业倾斜的政策机遇,以全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抓手,四川烟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前新形势下,四川省烟草农业面临新问题新矛盾,需要创新的思维和举措加以解决。笔者基于以上思考,提出四川省现代烟草农业创新建议,以期有所借鉴。
1 四川省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成效和基本经验
烟草农业是烟草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具有良好的烟草农业生态条件,据史料记载,烟草在明末传入四川,并开始零星种植和加工,至今已有350余年的历史[2]。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自2008年在全国率先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已形成23个县(市)、367个乡镇、25.333万hm2烟田、498个基层站点构成的烤烟基本烟区,全面建成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成为“烟农增收离不得、财政增税少不得、企业增效弱不得、卷烟工业缺不得”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1.1 种烟收入持续增长,成为四川省“烟农增收离不得”的富民产业 烟叶种植实行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保障,经济比较效益高。经过多年发展,四川烟叶逐步上升为烟区特色优势产业,从农业生产的“副业”,转变为烟区现代农业的“主业”。目前,全省共有8.26万户农民从事烟叶种植。“十二五”以来,烟农总收入由34.9亿元提升到56.4亿元;户均种烟收入从2.4万元提高到5.8万元,年均增幅高于同期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种烟有保障,只要能劳动,当年就脱贫,几年可致富”成为烟农共识和烟区现实。
1.2 烟叶生产税收稳定,成为烟区“财政增税少不得”的优势产业 近期,国家将《烟叶税暂行条例》平移上升为法律,维持烟叶税率20%不变。烟叶税为地方税,自2006年开征以来,全国烟叶税年均增长12%,是烟叶产地县、乡两级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四川省烤烟产区全部布局在大小凉山彝区、乌蒙山区和秦巴山区3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十二五”以来,全省烟叶税由6.20亿元提升至2016年的11.28亿元,年均增长30.3%。全省23个产烟县中,上缴税金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例最高的为凉山州会东县,占比39.35%。目前,全省所有产烟县中,尚未有任何产业的财税贡献超过烟草,可见烟草是贫困地区财政增收的重要支柱。
1.3 烟叶基石地位牢固,成为行业“企业增效弱不得”的主营产业 烟叶生产经营是烟草商业企业主业之一,是烟草行业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石。2016年,全省5个烤烟生产市(州)烟草公司中,烟叶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比重11.9%,烟叶利税占企业总利税15.07%,是企业稳定发展名副其实的重要力量。同时,烟叶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产品,在稳定农业生产上,起着示范作用。近年来,部分农产品市场行情大起大落,频繁上演“过山车”,给农民、生产企业和社会经济造成较大影响。烟叶生产实行高度计划管理,在稳控规模、防止过热上从严应对,保障了国家利益、烟农利益。
1.4 四川烟叶特色明显,成为我国“卷烟工业缺不得”的战略产业 “振兴民族工业、打造民族品牌”,是中式卷烟的发展使命之一。四川烟叶作为中式卷烟的重要原料来源,已进入全国17个重点品牌的原料主配方,有效满足了工业企业多元化的原料需求。目前,四川形成了以凉攀地区为主、其他产区为辅、风格特色鲜明的烟叶格局。凉山“清甜香韵”风格特色得到工业企业的高度认可,瀘州“雅甜香”风格特色基本形成,宜宾“焦甜香”、广元“正甜香”风格特色逐步彰显。四川烟叶在全国主流市场、主要卷烟工厂、主料配方中的占有量实现稳中有升。
2 四川省现代烟草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掣肘问题
在全省农业发展中,现代烟草农业尽管发挥了排头兵和引领作用,但着眼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着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2.1 “市场化导向”仍在路上,迫切需要进一步转变各方观念,提升需求引领能力 烟叶是高度商品化的特殊农产品,一方面受市场支配,另一方面受到严格的计划管控。近年来,由于卷烟规模下滑、消耗用量下降带来烟叶需求减少,全国烟叶库存可用时间超过37个月,占压资金超过4 000亿元,买方市场地位愈发凸显、仍将持续。全国烟叶产量从255万t下调到205万t,四川烟叶收购量较历史最高年份的21.85万t下降到14.00万t左右[3]。在市场规模萎缩的严峻形势下,需要地方党政、烟草行业、烟农等各方面转变思想观念,尊重烟叶产业发展规律,牢固树立市场意识,把需求导向贯穿于烟叶生产的全过程,不断提升烟叶生产适应需求、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引导需求的能力,切实增强四川烟叶在新形势下的核心竞争力。
2.2 “规模化种植”仍在路上,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提升规模经济效益 2017年全省烤烟户均种植面积1.027 hm2,规模化种植程度相对不高,制约着烟叶生产规模效益。调查发现,现有土地多为烟农间自主流转,缺乏法律规范性合同约定,主要靠乡规民约、农村熟人社会维系流转契约关系,未到期土地收回或中途单方提高租金等违约现象时有发生。土地流转的非规范性和契约关系不稳定性,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种烟大户的积极性,成为烟区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转型的“硬约束”。需要由政府牵头,完善土地改革措施,成立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并对烟区土地流转给予一定现金补贴,进一步提升烟区土地流转率。
2.3 “集约化经营”仍在路上,迫切需要进一步推动降本增效,提升烟叶生产效率 集约化经营是现代烟草农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当前,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职业烟农培育上,烟叶种植主体具有“外流”“断层”趋向,种烟技术“倒退”现象令人担忧[4]。合作社发展上,全省烤烟产区共有96个合作社,入社烟农超过7万户,但烟农合作社具有“投入不足”“管理不力”“缺乏能人”趋向,普遍良性经营困难。专业化服务上,受山区自然条件制约,现代烟草农业专业化水平还较低,技术到位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围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的新技术开发、新能源应用,还有待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在预算安排、项目组织、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和指导。
2.4 “现代化设施”仍在路上,迫切需要进一步争取有利政策,提升设施保障水平 经过10多年的大力投入,一大批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基础设施遍布烟区,极大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当前,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以往行业“大资本、大投入”难以为继,烟基建设投入呈递减趋势,将成为新的常态[5]。在此背景下,用好、用实、用精各类政策,为四川烟叶产业发展争取更加有利的政策条件,需要地方党政和行业共同关注。与此同时,烟基项目“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按省烟草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烟叶产区应提取烟叶税的3%~5%,作为烟基项目管护资金。因种种原因,部分烟区管护资金未能有效落实,导致部分水池、管网、沟渠等设施未能正常发挥功能作用,造成资源浪费。4个产区5个水源工程项目进度滞后,不仅影响在建项目援建资金拨付,而且影响新建项目的争取,还有待相关部门加强督导,确保项目规范实施、早日建成,从而惠泽烟区广大群众。
2.5 “多元化增收”仍在路上,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提升烟农总体收益 近年来,全省烟农增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尤其是非烟收入较快增长,每年的总量超过7亿元。但总体来看,烟农增收的渠道还较窄,烟叶设施的利用率还不高,烟区抗灾防灾和风险防范水平还有待提升[6]。还需要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将烟农增收项目纳入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整体规划中,从政策扶持、灾害救助、稳定烟农队伍上给予帮扶,减少农民风险损失,降低种植成本,增加转移性收入。
3 着力打造四川省现代烟草农业升级版的思考
3.1 深入落实“产业基地建设行动”,巩固全国一流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四川省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形成优质烟叶产业带和集中发展区,是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四川省烟草农业将引导规模化种植,积极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加快土地流转,力争户均种烟面积达到1.333 hm2以上,33.333 hm2以上集中连片达到总种植面积的50%以上。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十三五”期间将投入20亿元,重点开展土地整理、机耕路建设、排灌设施等建设。围绕基本烟田布局,稳步开展大型水源工程建设。到“十三五”末,四川省要建成25.333 hm2高标准基本烟田,巩固全国一流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3.2 深入落实“农产品加工业壮大行动”,加快建设高效环保的烟叶烘烤工场 烤烟从烟田采摘到进入卷烟工厂,需要经过两次烘烤加工。在初烤环节,重点推进新能源烤房建设,“十三五”期间全省力争实现30%非煤化烘烤,推动烘烤环节领域节能减排。在复烤環节,坚持以优化产能布局为方向,以建设高效、环保,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高的“智慧工厂”为目标,投资18.02亿元,推动会东、会理、德昌、泸州4个复烤厂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复烤工艺水平、节约加工成本[7]。
3.3 深入落实“川字号知名品牌创建行动”,狠抓特色优质烟叶开发 品牌就是影响力,就是号召力。优化区域,将种植区域调整到烟叶种植的适宜区,加快淘汰收购计划不足100万kg的种烟县。优化 品种,调减、淘汰工业不适用品种,品种需求满足率实现90%以上。挖掘特色,推进四川省不同种烟区域风格特色研究与定位,充分挖掘“小生态”区域风格特色,进一步巩固凉攀地区“清甜香”风格特色,深入挖掘泸州“雅甜香”、宜宾“焦甜香”、广元“正甜香”烟叶风格特色。
3.4 深入落实“农业清洁生产行动”,实现烟叶绿色生产 发展绿色生态烟叶,是烟叶转型升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烟草植保“绿色防控”体系,到“十三五”末绿色防控覆盖面积达到80%以上。狠抓烟叶生态安全“生命线”,以控制重金属、农残和转基因为重点,构建烟叶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加快新能源烤房的推广应用,推进太阳能提灌站建设,助推烟叶产业低碳生产、绿色发展。
3.5 深入落实“科技创新引领行动”,完善烟叶生产创新体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烟叶提质增效的核心支撑。加快省级科研机构建设,构建适应业务发展需要的“独立运行、授权管理、专业运作”运营模式。完善市州级科研机构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探索工商研农协同创新模式,着力加强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试验示范。开展技术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将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建成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平台。
3.6 深入落实“农业供给新业态发展行动”,助推烟农多元化增收 让烟农在种烟收入之外,实现多元化增收,是烟草行业一直努力的方向。重点是鼓励有条件的烟农或烟农专业合作社,尝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游船旅游、休闲垂钓等新业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田园综合体,促进設施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在辅助产业上开创新路,扩大非烟农产品供给。重点是引导烟农利用育苗工厂、烘烤工厂、基本农田等烟基设施,积极发展蔬菜、花卉、食用菌生产等多元化经营项目,因地制宜引导烟农规划调整前茬后作种植结构,发展绿色生态农作物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3.7 深入落实“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创业行动”,大力加强职业烟农培育 推动“烟农”由身份象征向职业标识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联动烟区党政,开展职业烟农培育、评定和管理工作,对烟农实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分类扶持。以提高烟农综合素质和种烟技能为核心,加强职业烟农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和政策法规培训,提高职业烟农综合素质。加大对职业烟农的扶持力度,优先保证职业烟农生产收购计划,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为职业烟农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解决职业烟农后顾之忧。力争到“十三五”末,户均面积1.333 hm2以上的职业烟农种烟面积达到总植烟面积的50%以上[8]。
3.8 深入落实“经营和服务主体培育行动”,持续提高合作社建设水平 发展专业合作社是对现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创新,是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迫切要求。加强专业化服务,按照“种植在户、服务在社”要求,推广应用烟农合作社“5+4+N”服务模式(备注:在育苗、移栽、机耕、起垄、植保5个环节,力争全面推广专业化服务;在采摘、烘烤、分级、运输4个环节试点专业化服务,N指代拓展其他形式的多元服务模式),重点在专业化植保和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上取得突破。发挥能人引领作用,坚持选育并重,拓宽选用渠道,选拔优秀合作社员担任职业经理人,鼓励烟站副站长全职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等职务,着力打造一支懂经营、善管理、能带富、有威信的合作社管理队伍。深挖合作社内生动力,按照“以烟为主”要求,发展探索其他多种经营。积极承担有机肥生产、烟蚜茧蜂防治蚜虫、秸秆代煤等技术推广,不断增强合作社盈利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行业与合作社双赢目标。
3.9 深入落实“山水田林保护发展行动”,持续加强基本烟田保护 土地保护功在当下,利在长远。积极推动基本烟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壤保育“沃土工程”,巩固“以烟为主、用养结合”的耕作制度,推进烟田轮作,提高烟地复种指数和产出率。着力持续加强绿肥种植和有机肥推广应用,大力倡导秸秆还田,积极开展地膜、漂盘等烟叶生产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尽最大努力减少“白色污染”。
3.10 深入落实“民族地区产业脱贫行动”,加快烟区经济社会发展 民族地区普遍缺乏产业支撑,是脱贫难的重要原因[9]。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在烟叶生产安排、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等方面,向老少边穷地区适当倾斜,体现共同发展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一批质量高、作用大的惠民工程,并促进行业捐资救灾、助学等方面倾斜烟区。重点推进生态烟叶建设、推广节能减排技术、节约和保护农业资源,推动形成烟叶产业结构、烟农生产生活方式与生态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国烟叶公司.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86-87.
[2] 四川省地方志办公室.四川省烟草年鉴[M].四川省地方志办公室,2016:106.
[3] 凌成兴.全国烟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R].2017.
[4] 邵忠顺,王小清,王丰.基于博弈理论的烟农服务合作社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27-34.
[5] 杨培森.全国烟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R].2017.
[6] 中国烟叶公司.烟农增收典型经验100例[M].北京:中国农业出社,2017:196-200.
[7] 肖瑞.四川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建设思考[R].2017.
[8] 肖瑞.严守红线 提质增效[N].东方烟草报,2015-04-20(002).
[9] 李昌平.四川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指南[M].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201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