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

2018-05-14杨雪清姜碌王小奇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4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杨雪清 姜碌 王小奇

摘要 资源昆虫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主要专业选修课之一,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体系等方面对资源昆虫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创新能力;资源昆虫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34-0235-02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1-2]。“钱学森之问”[3]也凸显出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4],正式拉开了高校人才的创新能力模式改革的序幕[5]。2014年,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组织实施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进一步推进了农林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该计划包括“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三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进入了“拔尖创新型”试点改革项目之列。笔者以沈阳农业大学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结合“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开展了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资源昆虫学教学改革研究,总结了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成果。

1 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资源昆虫学教学改革背景

资源昆虫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主要专业选修课之一,也是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特色课程之一。该课程内容广泛、实用性很强,涵盖了药用昆虫、传粉昆虫、工业原料昆虫、食用昆虫、观赏昆虫、天敌昆虫、环保及科研材料昆虫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与利用技术。从学时数和教学大纲来看,沈阳农业大学资源昆虫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国内外开设该课程的兄弟院校相差不大。然而,沈阳农业大学资源昆虫学课程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上与同类院校则相差甚远。沈阳农业大学资源昆虫学课程共计32个学时,教学大纲中无任何实验和实践环节,而其他院校该课程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学时数通常各占50%。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除课堂讲授环节外,还设有实验课(传统实验与开放性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资源昆虫种类进行认识,并通过开放性实验在课余时间去资源昆虫饲养室进行人工饲养和观察、记录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甚至鼓励感兴趣的学生将部分昆虫带回宿舍进行饲养。这极大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甘肃农业大学在讲授该课程中的食用和饲用昆虫章节时,先播放一段关于黄粉虫的人工饲养、食用大赛以及食用昆虫餐馆宾客满堂的视频,引起了学生的好奇,然后在实验课上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油炸并食用黄粉虫,使学生从最初对食用黄粉虫流露出难以接受甚至恶心、排斥的心态,转变为主动尝试和积极接受的心理。

缺乏实践环节,使具有较强应用性的课程资源昆虫学课程变成纯理论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较差,难以满足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下,打破原有的课程教学格局,开展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资源昆虫学教学研究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2 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资源昆虫学教学改革

2.1 优化教学内容

资源昆虫学课程涉及内容广泛,包括传粉昆虫、药用昆虫、绢丝昆虫、工业原料昆虫、食用昆虫、观赏昆虫、科研材料昆虫、环境监测昆虫、天敌昆虫等。但课程教学大纲中一些内容与专业出口关系不密切,换言之,与学生的就业没有太大的关系。例如,法医昆虫学是运用昆虫学知识解决司法问题的一门科学,但国内刑侦和公安系统中尚未设置稳定的具备法医昆虫学背景的技术岗位;观赏昆虫、仿生昆虫、环境与监测昆虫等章节与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就业还有很远的距离。因此,在课堂讲授中,对这些章节的教学仅点到为止,加大了对传粉昆虫、药用昆虫、食用昆虫、科研材料昆虫、天敌昆虫等章节的授课比例,并结合最新科学和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资源昆虫的市场形势、发展前景与不足,使该课程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2 增设实践环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是掌握理论知识的最有效手段。资源昆虫学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仅通过理论学习或者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无法培养出卓越人才。因此,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鼓励学生课后多动手、多观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例如,给学生分发黄粉虫,让学生在实验室或宿舍内人工饲养,通过每天的观察记录,使学生掌握黄粉虫的饲养技术及生物学特性。

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创新创业项目,通过科研项目的形式解决其感兴趣的问题。例如,有一个兴趣小组通过申报的“昆虫棒棒糖的研制”项目,研制出10余种可食用昆虫棒棒糖;另有一兴趣小组,结合当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申报了“高温胁迫下土鳖虫总氮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变化”研究课题,探讨高温对土鳖虫药用价值的影响;此外,还有学生通过对昆虫共生菌Wolbachi与松毛蟲赤眼蜂系统演化的关系进行研究,为揭示共生菌与赤眼蜂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提供理论基础。学生通过申报并完成创新创业项目,可以更轻松地掌握资源昆虫学课程内容,同时还可以通过科研训练获得创新学分、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2.3 丰富教学方式

由于该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资源昆虫的饲养与应用技术,仅靠理论讲授,辅以文字和图片等形式很难形象直观地将饲养技术信息传递给学生。因此,在课程准备阶段,经过精心筛选和制作,研制出与理论相配套的教学视频在课堂上播放。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播放“昆虫之歌”系列视频(昆虫建筑师、昆虫医生、昆虫科学家、昆虫艺术家)。在讲授具体章节时,都有相配套的教学视频。例如,在讲授“药用昆虫”一章的“蛹虫草”一节时,播放了“蛹虫草人工培育技术”教学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了解到蛹虫草人工培育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技术。在学习“食用昆虫”一章的“黄粉虫”一节时,播放了“黄粉虫养殖技术”教学视频后,学生发现黄粉虫人工饲养原来并不难。在讲授“传粉昆虫”一章的“蜜蜂”一节时,“牵动世界的小蜜蜂”视频让学生重新认识了蜜蜂,并对其人工饲养有了初步了解。学生可能很难记住书本和PPT上的文字,但视频中的信息在学生的脑海中能够形成深刻的记忆,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

2.4 引导走向科研之路

考虑到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有接近60%的本科毕业生将来要攻读硕、博士研究生,在课堂教学中可给学生讲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研究新进展。例如,在讲授“传粉昆虫”一章中的“传粉昆虫与虫媒植物协同进化”这一知识点时,介绍了首都师范大学任东教授在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发表的《Flowerassociated Brachycera flies as fossil evidence for Jurassic angiosperm origins》文章以及国内外知名学者对该文的评述,旨在支撐授粉昆虫在显花植物起源及早期演化中的重要角色;在学习“药用昆虫”一章中的“斑蝥素”一节中,介绍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雅林教授领衔的斑蝥素研究团队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帮助他们建立对生物源农药活性、作用机理及研发的第一感知,对学生未来从事生物源农药研发打下基础。每次介绍科研进展时,学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思路中,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开阔了学生的科研视野,为逐步引导他们走向科研道路奠定了基础。

2.5 建立科学考核体系

传统的闭卷一卷式考核方式,使学生由于考试压力而只关注背诵书本和课件上的重要知识点,而忽视了课堂上的投入和课后的延伸。为此,改变了过去一卷式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建立了“开卷考试+课程论文+课堂讨论参与度+开放性实验完成情况”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展现。

在100分的满分中,各指标所占分值如下:开卷考试(50分)>课程论文(25分)>开放性实验完成情况(15分)>课堂讨论参与度(10分) 。

从题型上,摒弃了具有较强客观性的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题型,设置了更为主观性的词组比较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题型。

3 结语

创新能力是指能够达到创新这种效果所具备的能力[6]。这种能力并非某单一技能或意识,而是多种能力的综合[7]。这种能力可能是卓越人才培养的目标。高等学校培育的卓越人才应具有宽广的知识面、扎实的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9]。然而,这种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对沈阳农业大学资源昆虫学课程而言,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依托学科现有的区域优势条件和资源,瞄准学科发展的国际前沿和社会产业需求,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内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总结适合沈阳农业大学的创新型资源昆虫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业礼.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J].党的文献,2000(1):14-19.

[2]苏玉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3]张军生.从“钱学森之问”谈我国创新人才培养问题[J].大连大学学报,2014,35(6):134-138.

[4]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J].中国大学教学,2010(7):4-5.

[5]贡福海,范守信.论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素质教育的契合[J].中国农业教育,2011(6):5-8.

[6]郭金彬.科学创新论[M].北京: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367-368.

[7]萨支斌.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2.

[8]颜敏,贺金社,周会娟.普通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 30(4):114-119.

[9]杨雪清,王小奇,高萍,等.昆虫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0):249-250.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