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

2018-05-14杨丽丽张建恒于克锋霍元子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4期
关键词:师生互动教学改革

杨丽丽 张建恒 于克锋 霍元子

摘要 结合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践与经验,针对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现状,从思想教育、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实验设置、师资水平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环境生态学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综合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师资水平;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 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34-0230-02

当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制约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适应新形势、新发展,强化环保教育,培养合格的环境生态人才迫在眉睫。当前,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环境生态学相关专业课程,以此作为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基本手段。

环境生态学是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必修课,是伴随着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综合性学科,它提供了综合、定量和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环境系统,具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1]。对于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环境问题,如何开设好环境生态学课程,如何结合实践对环境生态学课程进行创新和改革,意义重大。

1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类专业的通识课程,它注重生态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总体结合。首先,市面上的教材种类繁多,知识结构参差不齐,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不足,有些教材与生态学分支学科内容上重叠较多,教材体系和内容编排上各式各样。总体来看,由于各个高校环境科学学科形成的背景和课程体系设置的差异化,导致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体系和内容框架较为混乱,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完善[2]。其次,环境生态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课程,一般教学授课过程中没有安排或很少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学生们无法感性认识所学的知识点,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在课堂中描述的内容,往往感觉枯燥乏味,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即使安排了一些实验内容,也多与生态学其他基础课程的实验内容重复,没有形成独特的环境生态学教学体系。此外,传统环境生态学仍以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被动听课的教学模式为主,缺乏师生互动[3];在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多习惯于按照既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缺乏对实验的改造和创新思考,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降低,影响教学效果。

2 引入“三微”综合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当今高校教学处于智能化数字时代,以影像制作合成的视听一体化在课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4];此外,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获取信息的便捷程度,即时文字、语音和视频通讯成为人际沟通的新方式。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建了“三微”综合教学模式(图1),将微视频、微课和微信平台进行有机整合,对知识点进行重新再梳理、简化、打包,通过自创的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进行推送,设置移动端课程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留言讨论,自动记录学生发言情况,达到兴趣驱动学习、智能监督管理、情况实时获取的目的,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3 实行课程导师制,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课程导师制由牛津大学首创,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人才队伍。大学生在大学的求学生涯中,接触到同一个专业任课教师的时间往往较为短暂,很难与教师们建立长期和谐的融洽关系,尤其是大一新生,他们的课程多以基础课为主,甚至接触不到专业教师,导致学生们的专业认同感较差,因此有必要全面实行课程导师制度。

课程导师作为辅导员的有效补充,一般协同开展大学生教育工作,因此两者工作定位应该呈现错位、交叉和融合的整体特点[5]。筆者一直担任相关专业的课程导师职责,每周有一次教学任务,在课间休息时会与学生们沟通业余活动等问题,通过沟通拉近师生距离;此外,课程导师有开展班风学风建设、班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等职责,平时学生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会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与课程导师交流。课程导师制度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实现了师生双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4 关注学生思想教育,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大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学生人格品行和学识养成最为关键的时期[6]。然而,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当代大学生接受了很多国际新理念和新观点,却难以区分这些信息的善恶曲直,加上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优越的环境和家长的溺爱,导致他们在面对激烈竞争时,承压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相对较差,有时会形成残缺和扭曲的价值观。

通过定期开展学生心理测试,辅导员与课程导师的协同疏导,利用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针对性与普遍性相结合、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真实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沟通方式,来提升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应该构建综合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通过研发创新性思政平台,将该项工作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变被动为主动,为培养当代大学生做好基础工作。

5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境生态学课程的产生,源于人类干扰引起的地球环境不断恶化,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退化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威胁到全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因此,以当前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例如雾霾、水污染、富营养化问题、水华现象、全球变暖等,将这些内容融入到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系统健康与管理等章节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分析这些理论知识,加深自身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课程教材的内容往往比较陈旧,教师要对环境生态学的最新科学问题进行实时跟踪了解,在课堂中体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7]。笔者在实际授课中,也邀请到国内知名学者教授到课堂上进行教学,把当前环境生态学最前沿的科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认知水平,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6 注重实验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实验实践环节在生态类课程的教学中较为重要,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认知能力,又能够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运用,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8]。然而,上海海洋大学环境科学的专业设置过程中,由于专业侧重和学科布局,并未设置环境生态学的独立实验。笔者在本次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过程中,独立增加了两个趣味性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两个趣味性实验分别为编制生命表和现场采样。生命表编制的实验可以在课堂种群生态学理论内容讲解结束后立刻开展;现场采样的实验要结合上海海洋大学校园内水域生态景观构造,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景观斑块、廊道、景观格局等知识点。通过增加实验实践环节,学生开始频繁地提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能深入理解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7 小结

随着生态学的科学和哲学理论的快速发展,环境生态学的课程体系必须不断适应实际变化。通过对环境生态学课程的改革,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不断增加实验实践比例,结合提升学生思想教育和完善课程导师制度,希望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做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增加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热情。总之,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互动过程,从任课教师的角度考虑,要尽最大可能创造出最优的“教”氛围,激发学生最优的“学”热情。在今后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汲取前沿教学理念,吸收好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出真正有利于国家环境与生态科学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桂英,廖周瑜,曹子林,等.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建设优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68-170.

[2]趙景波,陈宝群,岳应利,等.环境生态学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5):147-148.

[3]王建柱,张文丽.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高等教育,2018(12):152-153.

[4]张建恒,马玉欣,霍元子,等.“三微”综合教学模式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250-252.

[5]张建恒,霍元子,于克锋.以课程导师制为载体的大学新生适应能力提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223-224,226.

[6]郑香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信息化社会背景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7(36):134-135.

[7]胡星明.高校环境化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28(3):111-112.

[8]李娟英,江敏,彭自然,等.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与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1):69-70,88.

猜你喜欢

师生互动教学改革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