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砂土地小麦适宜施肥模式研究
2018-05-14张雷闫勇王远玲姜忠旭
张雷 闫勇 王远玲 姜忠旭
摘要 [目的]研究适宜盐碱砂土地小麦种植的最佳施肥模式。[方法]选用淮麦33为供试品种,通过调整不同生育期肥料施用类型及用量,制定不同的施肥模式,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适宜上海农场盐碱砂土地的最佳施肥模式。[结果]基肥为复合肥375.0 kg/hm2+尿素150.0 kg/hm2,苗肥为尿素75.0 kg/hm2,拔节孕穗肥为复合肥225.0 kg/hm2+尿素225.0 kg/hm2的施肥模式①相较于基肥为复合肥225.0 kg/hm2+尿素150.0 kg/hm2,苗肥为尿素75.0 kg/hm2,拔节孕穗肥为复合肥225.0 kg/hm2+尿素187.5 kg/hm2的施肥模式②,在植株形态、成穗率、穗数、穗粒数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优势,理论产量和投入产出比较高。[结论]处理①是适宜上海农场盐碱砂土地小麦生产的推荐施肥模式。
关键词 小麦;施肥模式;产量构成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4-0144-03
Appropriate Fertilization Model of Wheat in Salinealkali Sand Land
ZHANG Lei, YAN Yong, WANG Yuanling et al
(Shanghai Farm Planting Industry Center, Dafeng, Jiangsu 224151)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optimum fertilization model of wheat in salinealkali sand land. [Method] With Huaimai 33 as material,by adjusting the type and dosage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odes on whea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as studied, the best fertilization model that was suitable for Shanghai farm saline land was screened.[Result]Basal fertilizer for compound fertilizer 375.0 kg/hm2 + 150.0 kg/hm2, seedling fertilizer for urea 75.0 kg/hm2, jointing booting fertilizer for compound fertilizer 225.0 kg/hm2 + 225.0 kg/hm2 urea fertilization model ① compared with basal fertilizer for compound fertilizer 225.0 kg/hm2 + urea 150.0 kg/hm2, seedling fertilizer for urea 75.0 kg/hm2, jointing booting fertilizer for compound fertilizer 225.0 kg/hm2 + 187.5 kg/hm2 urea fertilization model ②, plant morphology, earing rate, number of ears and grains showed certain advantages, theory output and input and output ratio were higher.[Conclusion] Treatment ① is the recommended fertilization model that is suita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wheat in saltalkali sand land in Shanghai.
Key words Wheat;Fertilization model;Yield components
上海市上海农场位于江苏省沿海地区,是典型的盐碱性砂土地[1]。小麦是上海市上海农场主要种植作物之一[2],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国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资料尤其是化肥的价格随之上涨[3],但小麦单产提高速度趋于稳定,因此如何优化化肥的施用模式成为减少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控制投入成本的重要措施。上海农场土壤属于沿海盐碱较严重的砂性土,磷、钾含量较高[4],一方面,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在选择肥料时偏重于含氮量较高的肥料,另一方面根据土壤酸碱适当选择酸性略高的肥料以平衡土壤酸碱性[5],因此在肥料选择上存在一定矛盾。为探索适宜上海农场地区的最佳施肥模式,笔者从基肥、苗肥、拔节孕穗肥3个不同时期肥料施用种类和施用量入手,根据往年经验制定2种施肥模式,研究上海农场盐碱砂土地小麦适宜的施肥模式,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加大产出与投入比、优化施肥结构, 旨在为上海农场的增产创效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6—2017年在上海农场7队西3排10号和11号进行,该地区年降水量1 000~1 100 mm,年平均气温14 ℃,无霜期213 d,日照时数2 255.6 h。土壤类型为砂壤土,土地平整、肥力均匀,前茬作物为水稻,水稻收后测定土壤肥力。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盐度0.14%,pH 8.57,有机质21.76 g/kg,全氮1.24 g/kg,碱解氮80.84 mg/kg,速效磷36.72 mg/kg,速效鉀196.60 mg/kg。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淮麦33,江苏沿海地区优质高产半冬性品种[6]。
供试肥料:复合肥(N:16%,P2O5:20%,K2O:6%),价格为2 700元/t,尿素(N:46%),价格为1 700元/t。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选择土壤地力和管理水平均一致的两格田进行试验,将7队西3排10作为处理①(F1),西3排11号作为处理②(F2),每格田面积约为5.33 hm2,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3个普查点作为试验重复。各处理具体施用量见表1,各处理各时期投入总氮磷钾量见表2,F1比F2基肥多施150 kg/hm2复合肥,拔节孕穗肥多施37.5 kg/hm2复合肥。基肥于小麦播种前,即2014年10月15日一次性施入,苗肥于小麦3.5叶时一次性施入,拔节孕穗肥于叶龄为倒3叶和剑叶露出时分2次追施。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1 茎蘖动态和叶龄调查。
于小麦3叶期调查各处理基本苗,并每隔7 d调查各处理茎蘖数,同时记录生育进程、叶片数变化。
1.4.2 产量及其穗粒结构。
于小麦蜡熟期每小区选取有代表性的30个1 m测定有效穗数,换算成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取连续50 cm的有效穗测定每穗粒数;割方计产并测定千粒重。
1.4.3 形态特征。
于小麦完全成熟后每小区选取有代表性的20株主茎,测量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等形态特征。
1.5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采用DPS 7.5和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成穗数的影响
在小麦3叶期调查基本苗,10叶期调查高峰苗,成熟期调查小麦有效穗数,分析成穗率和单株成穗数,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由于2个不同施肥处理前期地力水平和管理措施完全一致,因此其基本苗数处于同一水平。2个肥料处理高峰苗出现时间一致,但处理①高峰苗为928.35万/hm2,比处理②高峰苗高60.9万/hm2,说明前期基肥施用量增加能够明显提高高峰苗数量;成熟期有效穗数处理①高于处理②;在成穗率方面,处理②略高于处理①,二者差异不显著;在单株成穗数方面,处理①单株成穗率为3.25%,处理②单株成穗率为3.14%,前者略高于后者。综上所述,前期增加基肥中復合肥的施用量,后期增加拔节孕穗肥中复合肥的施用量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的高峰苗数、有效穗数、成穗率和单株成穗率。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植株形态的影响
小麦株高、节间长度及穗长和最终产量均有一定相关性[7]。于小麦成熟期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测定株高、节间数、基部第一、第二节间长度、穗下节间及穗长,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在株高方面,处理①株高略高于处理②,节间数二者无差异;第一节间长度处理①低于处理②,第二节间长度处理①高于处理②,总体无明显规律性;处理①穗下节间长和穗长均略高于处理②。综上所述,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株高及穗长相应增加,增产潜能也进一步增加。
2.3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于小麦完熟期在每个小区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结果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从有效穗数看,处理①有效穗数为504.75万/hm2,处理②有效穗数为484.05万/hm2,处理①高于处理②;每穗粒数方面,处理①每穗粒数为40.64, 高于处理②的37.65;千粒重方面,处理①千粒重为47.97 g,低于千粒重为48.88 g的处理②;从理论产量看,处理①理论产量为9 819.3 kg/hm2, 处理②理论产量为8 837.7 kg/hm2,处理①理论产量比处理②
高981.6 kg/hm2。综上所述,小麦生育前期增施基肥能够提高群体数量,促进穗粒数的分化,增加每穗粒数,进而增加理论产量。
2.4 不同施肥处理投入成本与产出对比 从表6可以看出,处理①肥料成本为2 385.00元/hm2,处理②施肥模式肥料成本为1 916.25元/hm2,处理①肥料成本高于处理②肥料成本468.75元/hm2;从小麦产量收益看,处理①比处理②收益增加1 158.3元/hm2;从净收益增加看,处理①比处理②高689.55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1)从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成穗数的影响看,2个肥料处理基本苗处于同一水平,高峰苗出现时间一致,处理①在高峰苗数、有效穗数、单株成穗数等方面均高于处理②,说明前期基肥施用量增加能够明显提高高峰苗数量,前期增加基肥中复合肥施用量,后期增加拔节孕穗肥中复合肥施用量能够显著提高有效穗数、成穗率以及单株成穗率。
(2)从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植株形态的影响看,处理①在株高、穗下节间长度及穗长上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说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株高及穗长相应增加,增产潜能也进一步增加。
(3)从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看,处理①有效穗数、穗粒数高于处理②,千粒重低于处理②,最终产量高于处理②,表明小麦生育前期增施基肥能够提高群体数量,促进穗粒数的分化,增加每穗粒数,进而增加理论产量。
(4)从不同施肥处理投入与产出情况看,处理①肥料成本高于处理②,相对应的收益也高于处理②,最终净增效益为689.55元/hm2。表明处理①的施肥模式更有利增产增效。
(5)从小麦整个生育期施肥看,增施含磷、钾较高的肥料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盐碱对小麦的伤害,对小麦产量的增加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该试验筛选出肥料施用量大的施肥模式在小麦生育前期对其影响较大,生育后期由于穗数的增加不能同时增加千粒重,反映了小麦生育后期对前期增施复合肥利用率较低,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使肥料增产贯穿整个小麦生育期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8]。
参考文献
[1] 袁新田,焦加国,李辉信.上海农场农田土壤养分状况及培肥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81-10382.
[2] 刘汉鹏.上海农场种子公司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6.
[3] 化肥价格分析及趋势预测[J].云南化工,2003(1):53.
[4] 戴国树,徐杏,缪翠云,等.上海农场耕地土壤肥力评价[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11):64-66.
[5] 陈茂春.土壤化肥有酸碱 施用肥料须“对口”[N].农资导报,2015-05-19(C03).
[6] 李忠芹,孙大武,司宏明,等.淮麦33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6,33(2):61-62.
[7] 任明全,赵德芳,宋宏超,等.小麦株高、产量、产量性状间相关性研究[J].河南农林科技,1983(4):1-3.
[8] 蔡正宏,潘小莉,缪爱武.小麦不同生育期需肥特性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4(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