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地区旅游村寨植物配置研究
2018-05-14孙连群张文磊朱慧方高长春
孙连群 张文磊 朱慧方 高长春
摘要 作为贵州省甲级乡村旅游村寨,都匀总阳寨在建筑立面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上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植物配置却存在较多问题,影响其总体景观质量。通过实地调研,总结总阳寨植物景观配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植物学、景观美学、景观文化学等对其植物景观质量的提升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总阳寨乡村景观质量,也为茶园地区旅游村寨植物配置提供可参考意见。
关键词 茶园;旅游村寨;植物配置;总阳寨
中图分类号 S7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4-0125-03
Research on Configuration of Plants in Tourist Villages in Tea Plantation —A Case Study of Zongyang Village in Duyun
SUN Lianqun,ZHANG Wenlei,ZHU Huifang et al (School of Tourism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Duyun,Guizhou 558000 )
Abstract As a Grade A rural tourism village in Guizhou Province, Duyun Zongyang Village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the building facades renov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plants, affecting the overall landscape quality. 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lant landscape configuration in Zongyang Village,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based on botany, landscape aesthetics and landscape culture to improve rural landscape quality,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ea plantations in the tourist village.
Key words Tea plantation;Tourist villages;Configuration of plants;Zongyang Village
旅游村寨景观建设具有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居民乡村旅游体验的双重意义。 在“旅游扶贫”以及“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旅游村寨景观建设如火如荼。植物景观作为景观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唯一具有生命的要素,其依靠本身色、香、姿、韵装点空间,美化人居环境,对空间整体景观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总阳寨作为茶园地区旅游村寨,具有典型性。2015年,总阳寨申报第四批中国傳统村落;2016年,总阳寨打造“美丽乡村·四在农家”旅游点,按照茶旅结合、山地旅游的思路进行建设和改造;2017年,总阳寨被列为17个贵州省甲级乡村旅游村寨之一。总阳寨位于茶园地区,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居民聚居地,对其植物配置的研究,具有代表意义。
1 总阳寨简介
总阳寨位于都匀市区西部约20 km,螺蛳壳景区内。螺蛳壳景区山体雄伟,植被覆盖率高,常年多雾,是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的主产地之一,有毛尖茶园 6 666.67 hm2。近年来,螺蛳壳景区正利用其优质的自然资源与茶园景观,努力发展旅游,走茶旅融合、山地旅游发展之路。总阳寨位于螺蛳壳景区山坳之中,周边有大片竹林和茶园,环境优美。总阳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布依族语言、文字、服饰、节日基本保存完整。目前正将布依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在都匀市政府的推动下,目前村寨房屋已进行精品包装,村寨景观建设初见成效,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2 总阳寨植物景观概况
2.1 点状植物景观
总阳寨属于小范围聚居村落,其人工植物景观不同于城市社区大面积人工植物景观,主要小面积点状分布在村口、房前屋后、功能性广场等区域。总阳寨主要景观植物及其特征见表1。
2.1.1 村口。
村口是村庄形象的窗口。总阳寨村头标志性景观主要为村寨大门,植物景观主要采用借景,依托周围的茶园以及松柏林;而在村尾,则有古树——枫香、痄腮树(野荔枝树),一大一小,景观独特,村民称其为平安树、幸福树,寄托了当地居民的美好愿望,具有独特的文化含义。
2.1.2 房前屋后。
总阳寨地处山坳,建设用地紧张,村寨植物景观用地有限,景观绿化必须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地以及墙面、屋顶等。通过实地调查,得知当地居民仍保留着自然晾晒农作物的传统方式,因此房前屋后都保留了一定面积的水泥硬化晾晒区域。植物配置则主要通过各类树池,点缀式种植桂花、杨梅等小乔木,山茶、月季等小灌木以及一些当季蔬菜。局部墙面则种植藤蔓蔬菜,如丝瓜、南瓜等,未见屋顶绿化。植物配置层次多为2层:小乔+灌木、灌木+蔬菜,配置形式自由,体现一定的乡村氛围,满足乡村居民生活功能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近年来,总阳寨大力打造旅游村寨,修建了一些功能性的休闲广场,该区域植物配置,无论是从配置手法还是植物选择上,皆追求城市化的植物美学。规则配置红花檵木球、大叶黄杨、旱柳、苏铁、马尼拉草,与周边环境融合度不高,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2.2 线状植物景观
总阳寨线状植物景观包括道路、溪流区域。总阳寨面积较小,主干道贯穿整个村寨,沿线植物景观主要依托两边茶园、农田、荒地等原有植物斑块,人工绿化较少,目前移植旱柳作为行道树,为了提高移植成活率,旱柳做截头处理,景观效果差。同时道路边缘植物品种单一,缺乏季相之美与丰富的植物层次,冬季尤显萧条。
总阳寨范围内分布了大量的竹林,尤其是溪流两岸,翠竹夹岸,景观优美,但总体色调单一,缺乏变化。而流经村寨部分,渠道多做硬化处理,虽配置美人蕉、鸢尾等水生植物, 但配置杂乱无章,未能起到软化渠道、美化水景的作用。道路两边的排水沟则全程硬化处理,水泥裸露,未做任何景观化处理,缺乏植物软化。
2.3 面状植物景观
总阳寨面状植物景观主要包括茶园、水稻田、松树林、自然山林、荒地,其作为背景植物,面积大,不仅是村民经济收入的重要依托,对村寨植物景观的多样性也起到重要作用。总阳寨是布依村寨,有悠久的水稻种植文化,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村寨周边农田内种植水稻,形成稻田风光;同时海花草的种植也成为总阳寨一大特色,产品远销新加坡、日本,在村寨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总阳寨位于都匀毛尖核心产区,家家户户种茶,因此总阳寨四周形成了成片的茶园,从景观美学来看,茶园植物品种单一,偶有几株松科植物点缀其中,终年常绿。而自然山林则主要自然分布松树、杜鹃、竹及枫香以及常见野生落叶植物,季相变化较为丰富;荒地则长满杂草,冬季萧瑟。
3 都匀螺蛳壳总阳寨植物景观存在问题
3.1 植物配置单调呆板,缺乏层次变化
由于旅游村寨建设的推动,总阳布依寨已有了植物美化绿化的意识,但植物布局随意,无法可循,经不起生态美学、植物学等专业的推敲。直观的结果便是植物配置并未对村寨整体景观效果起到高效的提升作用,直接表现在植物配置呆板单调,仅停留在见缝插绿的层面上。房前屋后由于面积小,问题还不是特别凸显,而在面积较大的公共休闲区域、线性的道路以及滨水区域植物景观营造上,便极为明显,植物配置不讲究层次变化,不追求线条韵律。如道路植物景观,移植的旱柳随意种在路缘,下层无任何乡土植物衔接,造成道路景观质量不佳,未起到窗口示范效应;再如,村寨休闲广场上,整齐列植数排桂花,毫无美感与层次可言,与周边环境不协调。
3.2 色彩单一,季相变化不丰富
植物景观要素与其他景观要素最大的特殊之处,便是变化性,最为突出的则是其季相的变化[2]。总阳寨除自然山林季相较为丰富外,无论是点状的房前屋后、公共区域,或是线状的道路、水体,还是面状的茶园、松林、竹林均缺少季相色彩变化。如茶园,缺乏必要的套种,色调呈现为单一的绿色,缺乏开花植物、秋色植物;乡村道路的行道树旱柳,虽为落叶乔木,呈现一定的季相性,但仅凭其单一品种,很难表现出丰富的季相效果;竹林潇洒飘逸,但四季常绿,未合理搭配开花植物,色彩显得单调。
3.3 特色文化缺失,植物配置缺乏亮点
总阳寨属于茶园地区的旅游村寨,然而其植物配置未体现茶文化、民族文化主题,缺乏植物配置亮点,无法对游客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植物景观旅游参与度不高。总阳寨作为茶园地区旅游村寨,有着丰富的特色乡土植物,如茶树、野生杜鹃、竹、水稻、海花草等,植物配置在主题文化营造上大有可为,而总阳寨植物景观的营造未能很好地运用,相反却大量采用常见的城市园林植物,未能体现布依族的特色生活之美。另外植物景觀也缺乏趣味性的植物小品,亮点不突出。
3.4 植物景观各自独立,没有形成呼应之势
总阳寨植物景观多样性丰富,点状、线状、面状相结合,然而植物景观各自独立,主要表现为村寨内部与外围植物景观不呼应,村寨内部之间植物景观不呼应。如总阳寨四周茶园分布,茶树耐修剪,十分适合作为村内绿化植物,然而村寨内却未见其身影;再如布依族有独特的竹文化,竹崇拜意识表现在布依人生活的方方面面[3]。总阳寨四周分布大量竹林,而村寨内部除公共厕所处运用少许竹外,其他区域均未见运用竹元素;自然山林分布的杜鹃具有独特的观赏效果,却未见配置在村寨之中;旱柳作为行道树种植在路边,然而滨水两边却未见配置,未形成呼应之势。
4 旅游村寨都匀总阳寨植物景观提升建议
4.1 丰富植物层次,增加季相变化
丰富植物层次,增加季相变化对提升总阳寨植物景观质量有显著作用[4],不同的景观区域,具体提升方法有所不同,以道路、茶园、建筑立面为例。
总阳寨内道路与建筑、农田、山地接壤,在保持乔木层旱柳(大乔)+樱花(小乔)整体基调下,可依据不同的路段,灵活配置。村口部分采取旱柳+樱花+造型茶树的形式,体现入口的仪式感;与建筑接壤处,因为没有多余的土壤,则采取盆景山茶+海花草、盆景山茶+时蔬的形式;农田区域则可采取旱柳+樱花+野花的形式。植物配置在统一中体现变化,不同高度的常绿、落叶、开花植物相配合,丰富层次的同时,也增加了季相变化。
针对茶园区域,则可采取间种的方式来提高植物景观的层次感与色彩变化。乡村土地的植物种植需在满足生存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再考虑文化、药用、观赏等其他功能[5]。实践证明,茶田间作可以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茶树生长、保持茶园水土,提高高档茶的产出率[6]。因此,合理的茶园套种,是一项有利茶叶生产以及景观提升的双全之策。茶山道路可种植樱花+紫薇,起到纵向的景观延伸作用;茶田梯壁可种植圆叶决明、平托花生,保持水土的同时也提升景观丰富度;间种的遮阴植物,宜选择高大的落叶乔木,如杜仲、乌柏、银杏、泡桐等,也可为枇杷、李树,形成茶园+果园的景观;茶园外围则可选种植柳杉、柏木、枫香、乌桕、杨梅、火棘、蔷薇、竹子等植物,起到防护林的作用的同时,也丰富植物景观。总之,在不干扰茶园生长的前提下,运用一些植物配置手法,使茶园形成四季常绿,春夏可观花,秋可摘果、赏叶的独特的景观。
村寨大门、村寨建筑,则可运用香藤、丝瓜、南瓜、金银花、葡萄等乡土藤蔓植物营造垂直绿化效果,增加植物景观的层次感。
4.2 运用当地生活美学,提升植物景观的乡土特色
传统布依聚落,没有现代的规划手段,但整体环境和谐,这便是当地居民独有的生活美学在指导,旅游村寨的规划需充分利用当地生活美学,提高村民植物景观设计的参与度。植物配置在充分尊重现状环境的基础上,做适当地调整,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如在村寨美化植物的选择上,选择一些当地的果蔬、花木、药材等;石块砌成的挡土墙缝隙之间,可种植一些特色景观植物,如鸢尾、野菊花、野蔷薇等;总阳寨专门用于植物绿化的空间有限,可采取容器种植的方式绿化,在容器的选择上,可选择一些简单的脸盆、水桶、竹容器,节省成本的同时,代表的是一种乡村文化符号,营造的是一种乡愁氛围。
4.3 主题性的植物配置,讲究呼应与延续
以布依民族文化、茶文化为主题,将特色植物枫香、竹、茶树等引入村寨,营造茶园旅游村寨氛围,提高植物配置的识别度。同时注重寨内寨外植物景观相呼应,讲究植物景观的延续性。如茶园的樱花与入村道路的樱花,自然林野生杜鹃与村寨房前屋后的点缀杜鹃,茶园间种的枫香与村口的枫香,茶山茶树与村寨造型茶树,农田内经济作物海花草与村寨内盆景海花草的相互呼应等。
4.4 方法创新,提升植物景观的参与度与附加值
体验经济时代,人们希望更好地融入乡村,体验乡愁[7],乡村景观的营造也应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适当融入现代的创新方法,使乡愁表现形式能够与时俱进,深入人心。总阳寨植物景观的营造也是如此,在保持“土”格调的基础上,植物景观的具体表现形式可有所创新。如茶园可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打造大地景观,提高游客茶园体验度;茶树耐修剪,适合造型,可在休闲广场营造场景化、故事化的茶树造景,与廊架、景观小品相結合,代替苏铁、红花檵木等城市园林化植物造景;村寨垃圾桶、路灯等基础设施,可采用果蔬、花叶造型,强化环境的乡愁氛围;村寨房前屋后,可营造特色可食地景(蔬菜花园),也可根据具体的用地情况,营造村寨特色花镜,花境以茶、若叶竹为背景,以月季、杜鹃、格桑花等为中景,以香葱、狗肉香、紫苏等时蔬为前景,满足食用功能的同时具有观赏性。总之,在保证主题特色的前提下,提高植物景观的趣味性,进而提高植物景观与居民、游客的互动性,提升景观的附加值。
5 结语
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乡村旅游达25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乡村旅游也已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旅游形势颇好。乡村景观建设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8],而植物景观作为软质景观对乡村总体景观效果的影响深刻。乡村区域本身有着较为丰富的植物群落以及特色的乡愁气息,对于植物景观的美化工作与城市不一样,要在充分利用原有植物资源以及景观要素的基础上,突出自然和野趣,以实用性和经济性为主,兼顾观赏性,贴近农民生活[9],触及游客灵魂,让当地村民从植物景观上找到归属感与认同感,外来旅游者从植物景观上找到乡愁感与亲切感,促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赵梅.基于乡土特色的景宁畲族村庄植物景观营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2] 陆哲明,武祥永.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其对景观效果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4,8(16):13-16.
[3] 刘加维,张凯莉,周政旭.布依族聚落的植物景观及其文化分析[J].住区,2016(5):105-110.
[4] 苏智恒,杨海龙.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对景观效果的影响探究[J].南方农业,2017,11(23):45-46.
[5] 陈煜初,赵勋,沈燕. 试论乡村植物概念及其应用[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951-954.
[6] 韩文炎,江用文,唐美君,等.生态高效茶树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62-63.
[7] 孙飒.论体验经济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 34(2):378-379.
[8] 邝志华.乡村旅游环境景观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9] 薛玉剑,李光忠.新农村绿化应凸现地域特征与田园特色: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7(7):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