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保护区在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

2018-05-14宗春淼郭贤明王兰新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4期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旅游

宗春淼 郭贤明 王兰新

摘要 云南省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截止2015年底,云南省共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159個,总面积为282万hm 这些保护区涵盖了各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保护区网络体系,在保护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地区生态安全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具有明显的生态服务价值,同时也促进了云南省生态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生态旅游

中图分类号 X17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34-0046-02

近几十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不断加强[1-2]。“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决策,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把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生态文明放在了突出的地位。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最集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区域,这些区域由于受到的人为干扰最小,因此集中分布了大量的珍稀濒危物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3],而自然生态保护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4]。

1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开启了我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先河,1958年,云南省在西双版纳建立了勐养、勐仑、勐腊和大勐龙4个保护区,标志着云南省正式建立了自己的保护区。截止2015年底,云南省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59个,总面积为282万hm 约占全省陆地国土面积的7.17%,低于全国12.80%的比例[5]和全球12.00%的平均水平[6]。

这些保护区中,按级别划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个,占总数的12.6%;省级保护区38个,占总数的23.9%;州市级保护区55个,占总数的34.6%;县级保护区46个,占总数的28.9%。按系统类型划分,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有109个,占总数的68.6%;野生动植物类型有29个,占总数的18.2%;内陆湿地类型13个,占总数的8.2%,其他类型的8个,占总数的5.0%。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林业系统的有116个,占总数的72.9%;环保系统的有24个,占总数的15.1%;农业系统的有7个,占总数的4.4%;国土系统和住建系统各有2个,各占总数的1.3%;其他的有8个,占总数的5.0%。

自然保护区在我国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无论在环境保护、生态保护还是经济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种级别、各种类型、各种领域保护区的建立,使云南省保护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保护区网络体系,这个体系在云南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2.1 生物多样性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定义,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由此可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的今天,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涵盖了森林生态、野生动植物、内陆湿地、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海洋海岸、草原草地、荒漠生态等各种生态系统类型,形成了完整的保护区网络体系。

根据我国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森林面积为20 768.73万hm2,森林覆盖率为21.63%,云南省的森林面积为1 914.19万hm 森林覆盖率为50.03%,明显高于全国的森林覆盖率。在各种保护区中,无论是森林生态系统类型、野生动植物类型还是内陆湿地类型的保护区均与森林资源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认为云南省的保护区面积占据了全省森林面积的14.74%。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多、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是陆地上生物总量最高的生态系统,对陆地生态环境有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在云南省的各种自然保护区中,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占保护区总数的68.6%,这些保护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外,野生动植物类型、草原草地类型保护区分别占云南省保护区总数的18.2%和8.2%,这些保护区都是生物多样性最多的场所。这些类型的保护区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一起构成了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主要体系。因此,保护区的建立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

2.2 维护地区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举措[7],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8]。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是建立生态安全屏障的一种重要手段。云南省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是以原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重要湿地等为基础。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提高了生态源地内部的连通性,增加了生态源地抗干扰的能力,使生态安全维护的作用进一步提高[9]。

云南省与老挝、缅甸和越南接壤,国境线长4 060 km,边境生态安全十分重要。云南省有的保护区直接与国外相连,如铜壁关保护区、麻栗坡老山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等。以西双版纳为例,全州国境线长966 km,境内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勐腊、尚勇2个片区和易武州级自然保护区均与老挝接壤,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则与缅甸相连。为了加强边境一线的生态安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与老挝有关部门建立了长220 km、总面积约20万hm2的联合保护区域。联合保护区域的建立,极大地保护了两国边境一线的生物多样性,为构建两国间的生态安全屏障发挥积极的作用。

2.3 生态服务

森林生态系统是最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在生态环境维持和改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其生態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根据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 5 次复查数据,按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2 353.81×108元/a[10],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年总价值为2 009.02亿元,保护区每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平均为 12.31万元/hm2[11]。西双版纳的生态服务总价值2009年为1 066.32亿元,其中有林地单位面积的生态服务价值远高于橡胶林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12],自然保护区基本属于有林地范畴,可见保护区在生态服务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4 促进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13]。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环保旅游,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资源最富集的区域,蕴藏着极大的生态资源,有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有563个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态旅游活动,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1个、地方级保护区422个,云南省又是我国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最多的省份之一[14],到2012年底,云南省就38个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态旅游活动[5],占云南省保护区总数的24%左右。

生态旅游一是可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变了经济优势,解决部分保护区日常管理工作经费的不足[15];二是可以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三是拉动了地方第三产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群众的增产增收。

3 保护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统一管理机制

目前云南省现有的159个自然保护区,分属于多个系统进行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有的保护区同时也是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或其他的一些名称,不同的名称分属于不同部门进行管理,导致管理出现混乱的局面。

3.2 保护区缺乏执法权

以林业系统保护区为例,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只能行使管护权限,在日常管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却没有相应的行政执法权限,所发现的违法行为只能移交到具有执法权限的部门进行处理,不能对各种违法行为进行及时的打击,对保护区的管理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3.3 有关部门缺乏足够的重视

保护区作为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划定保护区目的就是要最大程度地保护生物资源,但是由于有部门对保护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保护区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在保护区内的各种开发活动不断发生,对生物资源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4 结语

在2018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18—19日举行的全国生态环境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要注重生态文明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五大体系。今后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切实做好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以保护促发展,让自然保护区在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洪波,潘家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进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5):13-17.

[2]李茜,胡昊,李名升,等.中国生态文明综合评价及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2015,37(7):1444-1454.

[3]张正旺,徐基良.自然保护区——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J].世界环境,2016(S1):48-52.

[4]王秋凤,于贵瑞,何洪林,等.中国自然保护区体系和综合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J].资源科学,2015,37(7):1357-1366.

[5]郑进烜,吴霞,华朝朗,等.自然保护区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云南中的地位与作用[J].林业调查规划,2014,39(4):51-53,79.

[6]王静,孙军平,石磊,等.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S1):270-273.

[7]孙海燕,王泽华,耿凯.建设云南生态安全屏障的科技需求与对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2):19-24.

[8]孙海燕,王泽华,罗靖.国内外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5):19-25.

[9]肖俞,吴学灿,周盈涛,等.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对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的作用[J].环境科学导刊,2017,36(2):23-28.

[10]赵元藩,温庆忠,艾建林.云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林业科学研究,2010,23(2):184-190.

[11]华朝郎,杨东,赵元藩,等.云南省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3,35(5):656-664.

[12]景兆鹏,马友鑫.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评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9):87-93.

[13]刘杉,田东林,李永前,等.浅谈云南省生态旅游的发展[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7(4):62-65.

[14]张昊楠,秦卫华,周大庆,等.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现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6,32(1):24-29.

[15]刘青,王智,钱谊,等.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问题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25(3):11-15.

猜你喜欢

生物多样性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保护研究利用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