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荷兰农业合作发展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
2018-05-14包乌兰托亚郑丹
包乌兰托亚 郑丹
摘要 对中国和荷兰的农业发展特点进行比较,荷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高,设施农业、温室农业发达,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体系健全,但也面临国内资源和市场狭小的问题;中国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也需要突破规模经济效应不显著、农业科技贡献率低等瓶颈。指出中荷两国农业合作发展路径包括投资合作、贸易合作、活动交流、共建平台、区域创新等,中国在提高合作效率上应因地制宜的选择投资项目,将投资基点放在市场,提高现代科技与科学管理水平,注重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 荷兰;中荷农业;农业合作;农业投资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1-0216-04
Abstract Compa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the Netherlands:the intensification and scale development degree of Netherlands agriculture is higher, the facility agriculture and greenhouse agriculture have developed,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and promotion system is perfect, but also faces the problems of limited domestic resources and small marke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veloping modern agriculture, China needs 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agricultural scale economic and contribution rate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hina-Netherlands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path includes investment cooperation, trade cooperation,activities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cooperation platform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operation, China should choice investment projects conform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improve the level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system.
Key words Netherlands;China-Netherlands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cooperation;Agricultural investment
荷兰在农业及农业技术方面处于世界前列,也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是中国进入欧盟的门户,深化农业合作,双向开放市场对中荷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中荷双方签署了城乡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合作协议,荷兰在现代农业科技、教育、科研、企业和产业发展方面管理优势突出,中国则具有城乡发展、耕读文化、资源、传统、消费和市场方面的后发优势,因此,全面分析中国和荷兰农业发展中存在問题与农业投资的风险与机遇,结合两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两国农业合作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合作路径。
1 中国与荷兰农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1.1 中国农业发展的优势
中国农业资源多样化,劳动力资源优势显著,出口商品价格相对较低,政府在农业领域的投入逐年加大,农业发展呈现出稳步前进的良好态势。中国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多样,农产品种类繁多,可以满足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多样化需求[1]。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提供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中国的农副产品有较强的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从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投入来看,中国对农业相关资金投入总量不断增加,增幅加快,比重显著提高。“十三五”规划中也着重强调要继续加大惠农政策和补贴资金的支持,将投入3.4万亿元发展建设,投入1.7万亿元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在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产品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健全,成为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新动能[2]。
1.2 中国农业发展的劣势
中国农业发展的规模经济效应不显著,农业科研投入水平较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中国农业经济规模效应不显著,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快速增加,但质量良莠不齐,组织带动效应不明显。农户、企业、市场之间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相当数量的企业与农户处于不稳定、不规范的联结状态。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也较低。2017年,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7.5%,而发达国家这一比率一般在70%~80%,德国、英国、法国等则超过了90%。2016年,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率达到65.2%,但与发达国家生产全程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状况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农业发展方式粗放,主要依靠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大量使用来提高产量,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肥力降低,耕地质量下降,水资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1.3 荷兰农业发展的特点与优势
1.3.1 集约化、规模化、高出口、高创汇。荷兰农业人口与耕地占世界农业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分别为0.02%和0.07%,但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3]。荷兰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较高,产业结构相对优化,荷兰农业增加值占经济增加值的比重已降到2%,农业科技贡献率高达80%。另外,荷兰种植业、畜牧业、园艺业农场平均规模在16 hm2,较大规模的连片农场适合采用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规模效益显著。荷兰每年农产品净出口值超过130亿美元,占据世界农产品贸易市场份额的一成。2016年,荷兰农业出口值940亿欧元,人均农产品出口创汇全球第一。
1.3.2
温室农业、设施农业独具生命力。荷兰玻璃温室面积约占世界温室总面积的25%,其中,花卉生产占60%,果蔬类作物生产占40%[4]。温室设施齐备,计算机全程调控生产环节,包括供暖、通风、降温、灌溉、施肥、喷药、土壤消毒、采摘、监测等,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高,实现作物高产、高质。荷兰无土栽培比例高达80%,设施园艺的无土栽培比例则达到90%,设施农业的普及使化肥农药的使用比例大幅减少,物理和生物防控比例一般在60%~80%。
1.3.3 产业链各环节职责分工明确,分销模式高效。荷兰农业从种苗培育、生产种植、服务供给、产品收购、分拣包装、销售运输等,各环节分工明确,协作效率较高。荷兰农产品分销主要采取拍卖、农民合作社集体议价、一体化集团内部收购等模式,拍卖方式最具特色,如荷兰花卉80%的出口额依托拍卖市场进行交易。
1.3.4 良好的农业融资环境。荷兰为解决农民融资问题,构建了农民合作金融制度,建立了农业担保基金,设立了农业安全基金。农民合作银行主要为社员提供信贷支持和各类金融服务,政府一般不干预银行的经营活动。目前,荷兰农民90%以上信贷来源于农民合作银行[5]。农业担保基金对需要拓展业务的农户给予担保信贷支持。农业安全基金对受灾害而经营困难的农户施以帮助,有效地提高了农户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
1.3.5 先进的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体系。荷兰网络化的农业知识体系为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荷兰农渔部对面向农民的社会经济推广和技术经济推广提供相应的资助,并依托农业示范项目推进科技知识的迅速传播和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
1.4 荷兰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相对饱和,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大田作物种植和生产的比较优势降低,政府和企业生产者更青睐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土地供给有限,荷兰政府对土地利用有严格的限制,将城市区、工业区、基建设施划分为红色区域,而农业区、自然保护区则划为绿色区域,严禁红区对绿区用地的侵占,以此来保护耕地,维护农业对保护生态环境与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土地资源与市场的狭小,迫使荷兰很多企业将农业生产和基地转移到了国外。荷兰农业生产的高度集约化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农产品高质高产与水、土壤、空气环境安全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引起重视。
2 中荷农业合作发展的投资环境
2.1 中国农业对外合作发展现状
中国农业对外合作已进入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农业对外合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促进农业对外合作意见、农业对外合作规划等文件的发布进一步助推农业国际化发展。国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也为农业对外合作打开了新的格局。
2.1.1 农业“引进来”。
在“引进来”方面,通过在绿色农业、有机农业、食品安全等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广泛合作,引进了农业种质资源、生产技术、农机设施和管理方式,提高了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合作极大缩短了我国农业科技研发时间,研发经费大幅降低。在农业利用外资方面,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农业平均利用外资规模在发展中国家中占第一位,达到22亿美元[6]。但目前农业利用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及初级加工业,涉及高新技术农业的引资规模较小,农业利用外资的资金率较低,从1997—2013年,农业领域的外商投资实际到位率为50.61%,普遍低于同期的第二、三产业。
2.1.2 农业“走出去”。
在“走出去”方面,2016年,农业对外投资存量超过1 800亿元,对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00个,设立的农业类企业达到1 300多家。在全球亚、非、美、欧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与60多个农业领域的投资合作组织建立起联系,农业技术和产品扩散范围不断扩大[7]。农业对外投资的方式以半合作、半市场化和政府间的合作为主,投资形式多元化,包括租赁土地、技术援助、产业开发、生产栽培、劳务合作等。在农业对外投资方面,2016年中国农林牧渔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48.9亿美元,其中农业29.5%,林业18.6%,渔业11.4%;农林牧渔对外直接投资流量32.9亿美元,同比上升27.8%。
目前,农业对外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附加价值与技术含量偏低的传统领域,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推广体系不完善,发展层次较低,适应能力较差,缺乏与跨国投资企业直接竞争的能力。在农业国际合作项目发展上缺乏整体规划,农业对外投资的政策、法律体系不健全,企业对外投资的产业、技术、金融、税收等相關政策指导性不强。
2.2 荷兰农业投资环境
荷兰素有“欧洲门户”之称,不仅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发达的商业体系和高效的政府服务、便捷的物流网络、独特的税收优惠和包容的多元文化,还有良好的投融资机制。
2.2.1 对外贸易占据重要的经济地位。
荷兰对外投资政策总体上较为宽松和自由,基本没有限制,企业可根据市场和行业状况,自主决定其对外投资方向和策略。2010年,荷兰政府出台“九个优先领域发展战略”,鼓励包括农业和食品、园艺、创意、高技术等领域的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和贸易往来[8]。作为全球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2017年荷兰农产品出口额917亿欧元,进口额达626亿欧元,分别同比增长7.25%、9.00%。荷兰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园艺(91亿欧元)、乳制品(89亿欧元)、肉类(83亿欧元)、蔬菜(67亿欧元)和水果(54亿欧元)等。
2.2.2 农业国际化的市场体系。
荷兰经济具有强烈的国际导向,对国际市场的敏感度很高。欧洲一体化后内部贸易壁垒消除,荷兰农业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开始拓展欧洲国际市场,利用发达的道路系统和公共运输网络,扩大农产品的進出口规模,使荷兰成为欧洲农产品分销中心[9]。依托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港的航运优势,荷兰温室产品得以在2天内运输到欧亚及北美的国家和地区,荷兰50%~90%的温室产品用于出口,温室蔬菜产量的86%销往全球各地,蔬菜良种繁育的领先技术也使其成为世界四大蔬菜种子出口国之一。
2.2.3 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
荷兰政府鼓励自由贸易和对外投资政策。对外经贸特别注重发展同中国的经济联系。荷兰对来自非欧盟的产品实行许可证制度,包括一些农产品在内需要中央进出口管理局发放进口许可证。技术卫生安全标准则与欧盟实行共同标准。
3 中荷农业合作发展的关键问题
3.1 着力高精尖新项目
致力于投资、打造品种新特优,技术高精尖的项目。例如,大力发展花卉蔬菜园艺业项目,引进荷兰核心现代化栽培技术、温室环境自动化控制、水肥灌溉及监测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先进技术以及配套的硬件体系,促使中国温室农业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10],实现温室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和农产品的优质高产。另外,引进包装、加工等环节的环保材料与智能设备也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2 聚焦农业技术研发
围绕中荷农业领域相关合作,聘请国内外技术人才,构建强大的核心技术支持,推动技术研发、种苗培育、生产种植、产品流通环节的一体化发展。形成良种繁育体系,引进各种性状优良的单株,根据繁育状况与市场潜力进行优选栽培,促进品种推广;在生产种植方面,引进温室技术、生物防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在流通环节,研发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依托高端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和附加值。
3.3 注重投资品牌建设
中国农业发展中,提升农产品价值是核心,品牌和市场建设则是关键。在投资农业过程中,应加大对品牌的投资力度,减少投资面临的多重风险,提高产品的市场化水平,保障资本投资的良性循环[11]。注重品牌建设,也有助于将农产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
3.4 关注市场发展趋势
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农业投资机遇不断增加。但农业投资周期较长,资本短期难见收益。农业投资过程中,应具有投资未来的理念,把握市场发展趋势与开发潜力,选择具体投资项目时,加强与具有未来发展潜力和市场机会的企业合作,抢占市场先机。
3.5 善于整合行业资源
国家针对农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农业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农业投资项目的快速发展要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对农业投资方向与发展策略进行详细规划,整合科技、文化资源,拓宽农业发展思路,提高农业投资附加值,有效把控农业投资的关键点,降低投资风险,获得可持续的投资收益。
4 中荷农业合作发展的主要路径
中国农业企业发展有些共性问题,如资金需求庞大、经营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等。农业领域投资蕴藏很多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很大挑战。与荷兰农业开展合作,应带动农业企业从农产品初加工向品牌创建、渠道拓展、产品增值方向转型,提升企业科技水平与管理能力。通过投资与服务,加快农业产业的集约化,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扶持一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在细分市场做大做强,以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行业整合。在打造农业民族品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与食品安全等方面开创新局面。基于此,中荷农业合作发展可采取以下主要路径。
4.1 投资合作
通过项目投资与技术引进增进双向合作空间。中国农业开发的良好收益吸引大批荷兰农业企业来华投资,寻求发展机遇。中国与荷兰农业、食品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可将投资领域从种植、养殖、初加工等拓展到都市园艺、苗种繁育、生物科技、销售物流等环节。通过项目投资,进一步提升中国农业在植物苗种培育、生物肥料、温室技术、生物防治、保鲜包装等领域的技术水平。投资合作一般在两国企业间展开,依托各自资源优势与投资软硬件环境,合作项目既能为投资企业带来良好回报,也可以为地区增加税收、产业延伸做出贡献,以实现合作共赢为目的。
4.2 贸易合作
通过对外贸易开展深度合作。中荷两国农产品贸易额逐年增加,两国在种植业、畜牧业等相关农业产业领域贸易增长迅速,客观分析双方贸易商品、贸易主体、贸易方式和合作模式,展开一系列深度合作,实现中国农业产业素质、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的共同提高。贸易合作效率较高,尤其两国同类产品的互补型企业采取贸易合作可以促进同业竞争与发展[12]。
4.3 交流合作
通过开展农业领域的专题论坛、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的活动,增进中荷两国农业交流与合作,加深相互了解,拓宽合作渠道。这种交流合作最为常见,也便于组织开展。如农业贸易、投资、科技创新合作研讨会、特色农产品博览会、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现代农业示范、科技研发、科普教育交流会等。以展会与专题论坛的形式,宣传和推介先进的农业技术与农业管理模式,探讨两国农业领域的合作空间与机遇,为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奠定基础。
4.4 平台共建
中国农业企业可以利用政府扶持农业的政策和优势资源吸引荷方企业来华共建农业合作平台。积极搭建现代农业示范中心、中荷农业交流合作中心、现代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基地、农业国际创新园等合作平台,打造吸引知名企业入驻的软硬件条件。依托各地区位优势、农业资源优势、政策环境,重点建设设施农业、温室农业、有机农业等产业,积极引进生物育种企业,考虑投资建设大型的中荷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技术孵化园区,推动双方合作的深度发展,衍生出众多合作项目。
4.5 重点区域合作
中国各区域农业发展产业基础与市场环境具有很大差异。与荷兰农业开展合作,应侧重区域农业资源与发展优势的挖掘,如沿海地区农业资源资源与生态环境多样、现代农业技术适用强、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可以重点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都市园艺农业与现代农业服务项目的合作。引进荷兰先进的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将荷兰高度自动化的加工设备和包装技术运用于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在农业生产资料产业与农业销售物流领域开展农业技术贸易服务合作的空间较为广阔。在其他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引进荷兰的优良品种和新技术,建立种养殖生产基地,从源头控制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
5 提高中荷农业合作发展效率的对策
荷兰现代农业及相关领域的发展为中国发展高效集约化农业提供了思路和经验,结合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科技水平、生产装备、组织化程度等的实际,在与荷兰企业、机构开展合作或进行投资时,应注重提高投资效率。
5.1 因地制宜地选择投资项目
荷兰发展高效农业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比较优势,中国农业发展不能照搬荷兰的经验,要充分利用国内农业优势区域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以及在工业、信息、科技、现代物流方面的比较优势,支持农业发展。加强对农业创新技术的投资力度,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业投资项目,吸引知名工商企业投资现代农业、设施农业领域,促进现代农业核心技术可持续快速发展。
5.2 投资的基点应放在市场
中国农业经营效益相对较低,农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承担农业生产风险的能力很弱。现代农业的发展最终要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农民收入的普遍增长,同时作为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和投资项目支持。选择设施农业、集约化农业项目进行投资,应做好产业结构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建立保障体系,培育现代农业市场,提高农业科研投入,提升投资企业经营效益与投资回报。
5.3 提高现代科技与科学管理水平
荷兰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广泛应用的现代科技。荷兰现代农业高度集约化的生产运作模式和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为农业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农业发展需要在政府宏观调控层面和微观行业管理层面进行调整和改進,一方面,引进荷兰温室农业、设施农业领域的投资项目,需要加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推进高新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推广和应用;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教兴农和科技培训工作,提高劳动生产者综合素质,引进紧缺的生物科技工程人才和专业化管理人才。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带头引领作用,通过培养现代农业人才队伍提高农业领域投资的科学管理水平与投资效率。
5.4 注重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
荷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农业投资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13]。通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将分散的农户、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对接起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生产种植、加工包装、冷链运输、物流仓储等纵向环节上提高专业化水平和企业或全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生产环节,建立农业生产技术操作规范,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施用,实施生物防控技术,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在农产品采收、加工、包装、保鲜等环节建立质量检验检测标准,实现各流程的科学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农产品冷链运输方面,通过生鲜产品保鲜技术的研发和冷链设备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和产品附加价值。在市场开发建设方面,进一步投资建设优质种苗繁育示范园、温室农业科技园、生态休闲农业园、都市农业示范园等特色农业园区,全面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汉成,夏亚华.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6-49.
[2] 王雯慧.权威解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J].中国农村科技,2017(2):20-23.
[3] 吴枚烜,赵敏娟,霍学喜,等.荷兰农业产业发展新动态:知识集约驱动产业创新升级[J].世界农业,2016(9):41-44.
[4] 王小琼.农业设施结构与材料[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0.
[5] 陈三林.荷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J].世界农业,2017(7):151-155.
[6] 罗婧.中国农业利用FDI研究[J].世界农业,2017(2):177-183.
[7] 常理.农业技术走出去 中国粮食香全球[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7(6):58-59.
[8] 中国驻荷兰使馆经商参处.荷兰优先行业发展的目标和政策[J].中国经贸,2013(3):5.
[9] 卢辞.从荷兰装备农业看现代农业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4):17-21.
[10] 黄丹枫,张凯.借鉴荷兰经验,发展都市园艺[J].长江蔬菜,2012(14):1-6.
[11] 李明利.投资农业需要把握的“5个关键点”[J].中国畜牧业,2015(3):84-85.
[12] 张玉兰,姜雪忠.ECFA下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合作发展的路径分析:以江苏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1):165-172.
[13] 徐良,王凯荣,郑丹.荷兰农业品牌塑造对中国的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0):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