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金珠河休闲农庄规划
2018-05-14缪志金高帆陈跃
缪志金 高帆 陈跃
摘要 南华县金珠河田园风光优美,文化丰富。通过对南华县金珠河村的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南华县野生菌文化及彝族文化的元素,依照自然性原则,兼顾季节因素原则以及当地文化元素相融合原则对金珠河进行休闲农庄的规划,以期规划出一个生态、环保、富有文化识别度的休闲农庄。
关键词 金珠河;生态;彝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 F3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0517-6611(2018)17-0129-04
Abstract In Jinzhu River of Nanhua, there are several beautiful pastoral sceneries. Meanwhile, its also a place where is rich in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related literatures, Id like to combine the wild fungus culture of Nanhua with Yi culture elements an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naturalness, seasonal factors principle as well as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ion of the local culture elements to make a plan of leisure farm for Jinzhu River of Nanhua, aiming at planning out a leisure farm with ec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distinct culture.
Key words Jinzhu River;Ecology;Culture of Yi Nationality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速度稳步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在节假日里,空间有限的城市公园和风景区人满为患,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休闲和旅游的心理要求。同时,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居住的舒适度大大降低。鉴于此,人们对亲近大自然的渴望愈加强烈,欣赏田园风光,享受乡村情趣,乡村旅游正迎合了这些需求,达到回归自然、陶冶情操、休养健身的效果。同时,现代社会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大大提高,很多传统农业发展不能满足生态环保的要求。于是就产生了将农业生产、生活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发展模式——休闲农庄[1]。在我国,休闲农庄虽然近十年才开始走进人们视野,却已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休闲农庄把农业旅游作为开发出路,是一种以农业为载体、集旅游购物、绿色消费、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生态旅游,是将生产、生活合为一体的旅游方式,是一种新兴产业[2]。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脚步加快,城市的生活环境愈发堪忧,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在这种环境下新型的休闲农业旅游得到发展,且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目前,南华县的休闲农庄模式单一,没有特色,且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南华县金珠河休闲农庄的建设便具有了很强的实践意义。首先,作为一个生态环保的农庄,改变了以往的单一模式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南华县的休闲农庄规划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第二,能够将附近的城市人口及一些过往人员吸引到这里消费,提供一些服务性质的岗位,为当地人解决就业问题,同时有利于提高当地村民的收入。第三,让游客到这里了解农业生产活动,体验农家生活气息,享受农业成果,普及农业基本知识,也能够让人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最后,南华县是一个具有浓厚彝族文化与野生菌文化的地方,而休闲农庄是一个可以表现彝族文化与野生菌文化的载体,对宣传地方特色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1 规划背景
1.1 自然条件
金珠河村,属于坝区,距离村委会2.50 km,距离南华县城2.00 km,面积10.86 km2,海拔1 860.00 m,年平均气温14.90 ℃,年降水量873.50 mm,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现有耕地45.47 hm2,其中人均耕地0.055 hm2;有林地5.72 hm2。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09户,有乡村人口828人,其中农业人口631人,劳动力50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55人。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11.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 571.12元。 农民收入主要以第一、三产业为主[3]。规划区位于金珠河村北部,现状道路4 m宽,规划区地形平坦。区内现存有树林及2个蓄水水塘,位于地块东南,由于其水质清澈,周边植被茂盛,可予以保留开发;地块中部偏西为一片荒地,需要建设开发;地块西面为树林,植被丰富,可保留开发;其余均为耕地,耕地大多数保留,一小部分建设开发。
1.2 人文条件
南华县隶属楚雄彝族自治州,有多个种属的彝族人民聚居,既有本地世居的彝族人民,也有从古蒙化地区搬迁过来的蒙化彝族,具有丰富的彝族文化底蕴,早些时候的“岔河”彝族旅游区开发也让南华县的彝族文化小有名气。同时南华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较为特殊,为野生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野生菌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产量也造就了其“野生菌王国”这一美称。在这样的环境下,设置一系列的文化宣传和借助文化力量发展也是一条很好的道路。
2 规划设计构思
2.1 规划理念
2.1.1 以人为本。 注重人的感受、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从人的尺度、生活习惯出发,设计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从人的生理上、心理上出发来创造适合人的环境,把握好人和环境的情感关系。
2.1.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造同自然和谐相处的休闲农庄,从而表达自己独特风格,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理念。这就要求人们转变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方式,改正以往对自然开发贪婪且自私的错误做法。利用自然资源要做到有度有序,开发的同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把对自然的改造、利用控制在自然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在农庄规划中,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要求就是充分保留自然资源,在环境污染加剧、生态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自然的东西更為人所爱,只有尊重自然,才能谋求长远发展。
2.1.3 注重文化与民俗活动。
南华县彝族文化和野生菌文化都颇为浓厚,在规划中要融入这2种文化才能展现出其独特的、吸引人的地方。
彝族是楚雄地区的世居民族,在发展中不断融入外来文化发展至今,其文化风俗与体育项目别具特色。每当喜庆的日子,彝族人民喜欢用歌舞表达自己的情绪,于是便有了围着篝火跳左脚舞和唱调子的风俗。彝族传统体育是在与自然做斗争中演变来的,略显狂野,传统体育竞技有打陀螺、荡秋千、扳手腕等,其中一些具有节庆宗教性质[4]。彝族人民最为崇敬喜爱的花为马缨花和山茶花。彝族人民的手工艺品也是丰富多样,其中彝族刺绣与编制竹制用品最为人熟知。农庄融入了彝族文化,设有陀螺场、秋千等娱乐场所和设施;同时,在进行绿化规划中,运用山茶花及马缨花元素;彝族手工刺绣和手编的竹制品精美实用,在文化宣传中手工制品的销售也十分重要。
彝族人民采集野生菌的生产方式也是由来已久,原先采集野生菌是用于充饥,但随着经济发展,现在单纯地用来充饥已经很少了,多作为时鲜菜品自己烹饪食用或出售给城里人以增加家庭收入。而南华县松茸采集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势头旺盛,由于国际市场的打开,让南华野生菌文化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近些年来,南华县野生菌口感鲜美,味道独特,赢得了广大人民的认同,主要的食用野生菌有松茸、羊肚菌、虎掌菌、香菇、鸡油菌、大红菇等。 在农庄中,可加入一些菌文化,最直接的方式是进行野生菌的菜肴制作,建设香菇采摘园,售卖时鲜野生菌或经干燥处理的野生菌等,也可在民居墙壁上进行常见野生菌的壁画绘制,普及野生菌知识。
2.2 规划原则
2.2.1 自然性原则。休闲农庄的规划设计要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自然特色并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和地形地貌,尊重南华县当地人文文化,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5]。 南华县金珠河休闲农庄依靠有利的环境,保留现有的水域林地,结合耕地营造出合理自然的布局。
2.2.2 兼顾季节因素原则。由于农业生产及其活动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发展休闲农庄必须根据当地的季节规律和农业资源发展特色主题,避免了休闲农庄一年四季重复同样[6]。农庄在不同的季节,依据不同的作物设置了不同的体验式活动,其景色风光也由此随季节变换而变化,每个季节都能让人耳目一新,趣味丰富,也保证了农庄的重游率。
2.3 规划目标
结合南华县彝族文化与野生菌文化,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以人为本为理念,依照自然性原则,兼顾季节因素原则以及当地文化元素相融合原则对金珠河进行休闲农庄的规划。规划出一个满足现代人对田园生活向往的、有特色、生态、环保、有文化内涵、有教育意义的休闲农庄,为南华县休闲农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3 休闲农庄规划方案总体设计
规划项目为南华县金珠河休闲农庄,位于南华县金珠河村,总占地面积21 167.95 m2,其中建筑用地面积2 110.00 m2,道路用地面积1 002.00 m2,耕地面积11 910.24 m2,绿地面积1 792.41 m2,林地面积1 925.69 m2,水体面积2 427.61 m2。划分为服务接待区、劳作体验区、民俗文化区、休闲娱乐区、田园观光区(见图1~4)。
3.1 功能分区规划
3.1.1 服务接待区。该功能区位于地块中心偏西的小院,建筑风格为彝族农家小院以及竹楼。小院共3幢建筑,大门一面为围墙,主大厅为各项活动及服务的介绍咨询,厅后主要为厨房,采摘的食物可在这里进行加工;侧室及竹楼设有室内活动室,休息室进行接待服务,主要功能为接待来往人员,是人们休息就餐的地方,也是享受劳动成果的地方。服务接待是旅游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代表了一个农庄的形象素质,通过服务接待区的建设及接待服务的规范,让游客感受到亲切舒适,同时也展示出农庄的良好形象。
3.1.2 劳作体验区。
劳作体验区位于地块西部,是休闲农庄的极具生命力的地方。该功能区内,有着小块稻田、玉米地,桃园、梨园、杨梅园及香菇木耳采摘园,还有瓜类、豆类园。在这里,游客可以进行牛耕、插秧、水果采摘、掰玉米以及蔬菜的择取、野生菌拾取等活动。每年的2、3月份,游客可在香菇园进行木耳采摘;5、6月份可进行杨梅采摘;6、7、8月份可以在树林中拾取野生菌及采摘白芸豆、掰玉米;8、9、10月份是许多果实成熟的季节,农庄内有核桃、葫芦、佛手瓜、梨可供采摘;11月份可进行冬桃的采摘。农庄内采摘的时鲜产品可到服务接待区加工成菜肴食用;同时,可以邀请当地学校进行体验式教育活动,让学生到田间地头进行劳作,让学生了解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与劳作的辛苦。
金珠河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不仅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而且多种瓜果在这里生长良好,果实鲜美,人们逃离拥堵的城市,到山清水秀的地方采摘水果,在享受自然清凉的同时,心情也能得到放松。一边进行采摘,一边欣赏田园风光,而且可以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休闲农庄内,一系列的农事活动必不可少,丰富的体验活动是吸引游客前来的重要部分。劳作体验不仅能够体验到劳作的乐趣,也能让游客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主要采摘作物及习性见表1。
3.1.3 民俗文化区。
民俗文化区位于接待服务区门前小广场及小院右侧房间、地块东南部区域中,内设野生菌售卖区,民族工艺品制作园及民俗活动场地,供人进行荡秋千、跳左脚舞。南华县民族文化底蕴丰厚,特色菌文化也让人难忘,当地文化及民族风俗的弘扬宣传,对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南华县金珠河农庄充分地利用文化内涵,设计特色项目,让人在有趣的活动和丰富的文化产品中了解当地特色文化。
3.1.4 休闲娱乐区。 修休闲娱乐区位于农庄东南,设有儿童室内游乐设施,为少年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的娱乐环境。利用原有的池塘,建设可供垂钓的鱼塘,为喜欢钓鱼、喜欢清静的人提供一个垂钓的地方,让人在环境优美的地方安静闲适地垂钓。打陀螺是一个彝族人民很喜欢的运动,很有趣味,该功能区内建设陀螺場,不仅提供了一个趣味性活动,同时又宣传了彝族文化。在区内还建设了休息室,可以供人休息以及进行户内娱乐活动。区内还提供烧烤休息的场地,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许多游客到农庄都进行一定的休闲娱乐活动,不仅让人身心放松,也为农庄增添了几分活力。
3.1.5 田园观光区。
田园观光区位于农庄东北。该农庄东北规划大片农田,在田中设置了圆台及凉亭供人们休息、赏景,圆台有大树遮阴。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和油菜。云南水稻在2—3月育苗,4—5月插秧,7月上中旬收割,景观期限长。景观表现四季不一,春季育苗为嫩绿;夏季碧绿,夏末开花抽穗;秋季水稻成熟,颜色金黄,秋末收割,残留秸秆堆垛,水稻根部留于田中;云南冬季均长低矮野草,收割后不久便长出,可于田间放牛牧羊[6]。云南油菜花秋末冬初播种,春季开花,花期约30 d,适宜性强。油菜花发育期间菜苗为墨绿色,到初春开始开花,花色金黄,而后发育出菜籽,收割后可榨油[9]。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田园风光,是游客们到休闲农庄的一大动因。该区为游客提供了开阔的视野空间,让人心旷神怡,走在田间地头,呼吸新鲜空气,是游客放松身心,享受风景的好地方。
3.2 道路交通规划
3.2.1 车行道路。农庄设有2个出入口,正门位于西南角,侧门位于东北方向,车行道由正门进入右转直行到侧门,在右转处岔往西北方向到达接待服务区,车行道路宽6 m,主要材质为水泥。在休闲接待区设有2个停车场,车位长5.0 m,宽2.5 m,共35个车位。
3.2.2 步行道路。
步行道路以服务接待区的小院为发出点,覆盖整个农庄,主要步行道路宽2.0 m,田间小路宽1.0 m,用鹅卵石及水泥进行硬化。
由小院广场前发出,分为2个岔路,东方为去往休闲娱乐区,过娱乐区可往田园观光区。南面为去往劳作体验区及劳作体验区,以及岔回休闲娱乐区。由小院西北角发出,往西去为劳作体验区,往东北去为田园观光区。由小院东北发出,直接前往田园观光区。
3.3 景观规划 该农庄主要景观节点位于田园观光区,主要运用大片农田的开阔视野,营造出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次要景观节点位于民俗文化区,运用彝族文化元素及野生菌文化元素;以主干道及围绕四合院的小路为景观轴线,连接景观。其中主要景观节点中,在田间加设圆台供人们休息,圆台中,运用高大树木进行遮阴和丰富景观。次要景观节点的景观结合到墙体、地砖等,将文化韵味表现出来,让游客第一时间感受到南华县金珠河丰厚的文化底蕴,在美化景观的同时,提升了农庄的文化内涵,宣传了当地文化,同时利用彝族刺绣、竹制手工艺品打造出一个民族特色展示区。
4 结语
南华县金珠河是一个有着自然优势、田园趣味且文化丰富的地方,在这里进行休闲农庄规划十分具有活力。休闲农庄的基本功能是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该设计本着自然性原则,兼顾四季原则、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原则,营造出趣味性强,令人放松,安逸舒适的环境,规划出一个具有特色,让人流连的农庄。
参考文献
[1] 李继承.休闲农业与休闲农庄[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任国柱,吕明伟,郭焕成.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云南省南华县志编纂委员会.南华县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4] 杨甫旺,李德胜. 楚雄彝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
[5] 王云才.现代旅游规划设计案例[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
[6] 刘建.优质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M].2版.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7] 李自学.玉米育种与种子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8] 程须珍,王述民.中国食用豆类品种志[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9] 陈凤翔.油菜科学栽培[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