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资源现状及其评价

2018-05-14曹明吴富勤陶晶华朝朗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评价

曹明 吴富勤 陶晶 华朝朗

摘要 通过对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的实地考察与资料收集,掌握该公园的湿地类型与面积、动物资源、植物资源、泥炭资源及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评价该公园的科学与保护价值,可为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湿地资源;评价;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7-0072-04

Abstract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data collection of Qinghuadian National Wetland Park, the wetland types and area, animal resources, plant resources, peat resources, wetland landscape and cultural resources were studied. Evaluation was made of the wetland resources of the park by analyzing the wetland types,area and resource, it provided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biodiversity,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wetland resources.

Key words Wetland resource;Evaluation;Qinghuadian National Wetland Park

國家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生态恢复与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机结合体[1],已经成为我国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生态保护发展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同时,发展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是开展湿地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履行《湿地公约》的形式之一[2-3]。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紧邻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老君山片区,距老君山主峰直线距离8 km。从基质和成因分析,箐花甸湿地为亚高山丹霞冰蚀沼泽,在全国都具有独特性。同时,该区域是金沙江一级支流黎明河的源头之一,大面积的沼泽湿地是水的贮藏体,具有蓄水保水作用,对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和河流补给有一定作用。该区域区位重要性突出,湿地生态系统独特,具有极高的科学与保护价值。

湿地资源现状分析和评价是湿地公园开发、管理和保护的基础[4],笔者以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通过总结箐花甸湿地公园的湿地类型与面积、湿地资源,对该公园的湿地资源做出评价,以期为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兰坪县东北部河西乡箐花村委会大羊场村,东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黎明乡毗邻,处于云岭南段山脊部位,澜沧江一级支流通甸河与金沙江一级支流黎明河之间的分水岭上,地理坐标为99°32′36″~99°32′55″E、26°52′07″~26°54′41″N。湿地公园呈南北向展布,主要由黎明河源头南、北2个构造侵蚀盆地构成。海拔3 100~3 620 m,年均温-2.2~3.1 ℃,年降水量1 370.0~1 630.0 mm[5]。

2 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

根据《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5]、《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资源调查报告》[6]、《云南省泥炭沼泽碳库调查报告》[7],对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进行归纳整理。其中湿地类型与面积采用地形图和近期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作为工作底图,利用GPS辅助定位现地勾绘或实测调查,现地确认湿地范围、界线,在参照云南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现场调绘湿地公园范围内各湿地型界线,并用ARCGIS求算湿地斑块面积;组织专家对湿地动植物资源进行野外拍照、考察,结合现场采样与实验室鉴定,对湿地公园的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泥炭资源根据《云南省泥炭沼泽碳库调查报告》[7]进行整理;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通过野外调查、访问,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根据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8]进行整理分析。

3 湿地资源

3.1 湿地类型与面积

根据野外实地调查,参照国家林业局《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试行)(林湿发[2008]265号)》的分类系统,结合云南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位处海拔高,气候寒冷,降水丰沛,加之分水岭部位地势起伏较小,发育有构造冰蚀盆地,有利于高原湿地的形成和发育,高原湿地类型多样而独特,以沼泽湿地为主。由表1可知,认定区域总面积478.81 hm2,其中湿地总面积207.28 hm2,湿地率达43.29%,包括灌丛沼泽45.64 hm2,占湿地总面积22.02%,占土地总面积9.53%;草本沼泽20.98 hm2,占湿地总面积10.12%,占土地总面积4.38%;沼泽化草甸140.66 hm2,占湿地总面积67.86%,占土地总面积29.38%;此外,还有淡水泉约30个,呈斑点状嵌布于山谷中。

3.2 植物资源

3.2.1 植物组成。

根据实地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初步统计得出兰坪县箐花甸湿地调查范围内共有维管束植物62科150属222种,其中蕨类植物有6科6属7种,裸子植物有3科5属8种,被子植物有53科139属207种。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即油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 var.complanata)和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且均为我国特有种。

3.2.2 植被类型。

根据实地调查并参考《中国植被》《云南植被》等重要植被专著中采用的分类系统,初步统计箐花甸湿地植被可分为4个植被型、5个植被亚型、6个群系组、9个群系、10个群落(表2)。

3.3 动物资源

根据现地调查和资料整理,湿地内共记录到脊椎动物22目60科133种,其中哺乳动物39种,鸟类63种,两栖动物15种,爬行动物16种。

3.3.1 哺乳动物。

调查区内分布39种哺乳动物,隶属于8目23科35属。从区系成分上看,39种哺乳动物中,均为广布种或东洋种,而古北界种类缺乏;其中广布种为20种,占51.28%;东洋界种类,共19种,占48.72%。国家级保护物种7种,其中Ⅰ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5种。

3.3.2 鸟类。

湿地内共记录到鸟类63种,隶属于11目25科51属,其中繁殖鸟49种,占77.78%。繁殖鸟中,以东洋界的种类占优势,但不到50%。各区系成分中,东洋界种类有26种,约占繁殖鸟类总数的41.27%;广布种有23种,约占繁殖鸟类总数的36.51%;古北界种类有14种,约占繁殖鸟类总数的22.22%。国家级保护物种有15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2种。

3.3.3 两栖爬行类。

共记录有两栖动物1目7科15种,爬行动物2目5科16种。绝大部分为西南区成分,共有28种,占全部31种的90.32%。两栖类全部为西南区物种;爬行类多为西南地区广布的物种,有5种为广布种,占全部爬行类16种的31.25%,占全部物种31种的16.13%。湿地内两栖爬行动物特有成分突出,云南、横断山区或西南山地特有种达20种,占64.52%。其中胸腺猫眼蟾(Scutiger glandulatus)、贡山猫眼蟾(Scutiger gongshanens)为滇西北特有种,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3.4 泥炭资源

云南省沼泽湿地多数处于高寒区域,常年冷湿环境使得湿地生态系统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质,使其成为云南省自然生态系统最为重要的碳库之一,对云南省碳循环以及大气温室气体的平衡有着重要的功能作用。根据《云南省泥炭沼泽碳库调查报告》[7],湿地公园泥炭沼泽面积为82.20 hm2,沼泽泥炭平均厚度为66.84 cm,泥炭储量为122 355.52 t,总碳库为41 895.97 t。

3.5 湿地景观与人文资源

3.5.1 湿地景观。

依据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8],湿地范围内的景观资源有7大主类,12个亚类,15个基本类型(表3)。

箐花甸湿地代表性游憩資源是杜鹃花海、湿地曲流和九指雪山。除此而外,湿地内还有风光迷人的沼泽草甸,鬼斧神工的丹霞地貌、冰川地貌等,具有较高的旅游观光价值。

3.5.2 人文资源。

依据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8],箐花甸湿地有人文资源有2大类,11个类型(表4)。

湿地周边的人文景观资源以民俗风情浓郁的普米族为主体,集鲜明景观特色、多样性生态环境与善待自然的特色为一体,特别是当地普米族的“山岳生态文化”被誉为世界和谐文化的典型,具有较高的旅游和研究价值。同时,周边还居住着彝族、傈僳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让3个主要民族的文化在该地区兼容并取、相互融合,呈现出一种多民族融合的文化氛围。

4 科学与保护价值评价

4.1 区位重要性

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位处云岭山地夷平面上,是东部金沙江和西部澜沧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是黎明河的发源地和汇水区域,保留有大面积原始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和亚高山沼泽湿甸生态系统,蓄留降水能力强,水源涵养功能好,山地增水效应显著,是金沙江流域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对周边居民的生存发展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同时,湿地公园地处喜马拉雅山地和印缅地区两个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区的交汇区域,是具有全球和全国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湿地公园特殊的地质基础和地理区位,使得区内保存有丰富、独特的地质地貌遗迹和生物多样性资源,其科学研究价值非常突出。

4.2 景观和资源典型性

湿地公园区域构造属羌塘—三江造山带,处于剑川后造山岩浆杂岩带(E)、纳瑞断陷盆地与碗水压缩(契顶)盆地的交接部位,公园内大面积出露有中生代和古近纪红色、紫红色砂页岩,发育有大量的丹霞地貌景观;区域内新构造运动强烈,经历过第四纪末次冰期(即大理冰期),发育过永久积雪和冰川,留下许多冰川遗迹景观;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湿地面积比例达43.30%,具有沼泽湿地的典型特征,公园内的九指雪山、杜鹃花海、五花草甸、湿地曲流等景观均具有典型性。另外,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周边普米族传统文化和内涵保存完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中,较好地保留了普米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当地普米族的“山岳生态文化”被誉为世界和谐文化的典型。

4.3 生态系统完整性

箐花甸湿地公园规划面积478 hm2。公园内有亚高山、冰川和冰蚀地貌遗迹、湿地、流水地貌、丹霞地貌等;湿地公园的自然植被可分为10个群落类型,形成以湿生植物群落为主的完整的植被系列。另外,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包括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沼泽化草甸和淡水泉4种湿地型,湿地公园具有生态系统结构和物种的完整性。另外,箐花甸湿地分布有泥炭沼泽湿地82.20 hm2,泥炭储量为122 355.52 t,总碳库为41 895.97 t,有着重要的水源涵养和区域气候调节、水量调节作用,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完整。

综上所述,根据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特点和主要保护对象的分布及活动规律,国家湿地公园的面积和多样的生境类型足以有效维持公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和主要保护对象生态安全。

4.4 多样性

从地貌类型看,国家湿地公园分布有角峰、冰斗、冰蚀谷和冰蚀盆地遗迹等亚高山冰蚀地貌和冰川沉积地貌;冲沟、河谷阶地、河漫滩、洪积扇等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并有大量的丹霞地貌出露,主要有丹霞丘峰、丹霞谷、丹霞冰蚀盆地、丹霞龟背纹石坡、丹霞龟、丹霞丹顶鹤石峰、丹霞石门关、丹霞冰蚀山脊、丹霞丘(鼓丘)等,地貌多样性非常突出。

从生物资源看,箐花甸湿地植被可分为4个植被型、5个植被亚型、6个群系组、9个群系、10个群落,植物群落多样性较为突出;园内记录到维管束植物有62科150属222种,哺乳动物39种、鸟类63种、两栖动物15种、爬行动物16种。由于湿地公园拟建较小,又地处滇西北高寒山区,是生境类型相对较为单一的区域,因此,各生物类群的多样性亦较为丰富。

4.5 生物资源稀有性和特有性

箐花甸湿地为亚高山丹霞冰蚀沼泽,其基质和成因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独特性,分布有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金雕(Aquila chrysaetos)等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5种;灰鹤(Grus grus)、斑头雁(Anser indicus)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17种。此外,还分布有15种我国特有(或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哺乳动物鹤鸟类,而湿地公园内两栖爬行动物特有成分突出,云南、横断山区或西南山地特有种达20种,占总数的64.52%。其中胸腺猫眼蟾、贡山猫眼蟾为滇西北特有种,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4.6 生态环境脆弱性

沼泽湿地的成因之一是地表过湿或有薄层积水,致使沼泽地土壤缺氧,在厌氧条件下,有机物分解缓慢,只呈半分解状态,最终形成泥炭[9]。因此,充足的水分是沼泽形成的基本条件。由于湿地内的溪流溯源侵蝕,导致湿地局部侵蚀基准面降低,地下水位降低,地表不积水,将导致沼泽化草甸发生逆行演替,形成亚高山草甸。另外,公园位处云岭山脉南段山脊的夷平面上,海拔3 100~3 620 m,地势高耸,冬季寒冷,夏季温凉,高寒气候显著,是滇西北最典型的高寒山区之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面山森林-土壤系统是湿地主要的水源补给区,因气候寒冷,岩石风化、成土过程、植物生长都十分缓慢,加上紫色岩类上发育的暗棕壤和棕色针叶林土,土壤疏松浅薄,抗侵蚀、抗冲刷能力弱,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敏感。

参考文献

[1] 吴后建,但新球,王隆富,等.2001—2008 年我国湿地公医研究的文献学分析[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4):40-43.

[2] 李凤霞,伏洋,肖建设,等.长江源头湿地消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49-56.

[3] 何见.河南光山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资源调查及保护恢复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0):61-63.

[4] 郗敏,张晓云,袁军,等.山东寿光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和工程探析[J].湿地科学,2012,10(3):371-377.

[5]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R].2016.

[6]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资源调查报告[R].2016.

[7]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省泥炭沼泽碳库调查报告[R].2017.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9] 万忠梅,宋长春,杨桂生,等.三江平原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特征及其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J].环境科学学报,2009,29(2):406-412.

猜你喜欢

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自制C肽质控品及其性能评价
写作交流与评价:词的欣赏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HBV-DNA提取液I的配制和应用评价
有效评价让每朵花儿都绽放
模糊数学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