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家庄市冬小麦高产抗倒节水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研究

2018-05-14李瑜玲李夕军宋晓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冬小麦高产标准化

李瑜玲 李夕军 宋晓

摘要 概述了冬小麦高产抗到节水标准化生产技术的主要内容、主要技术推广措施及产生的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旨在为石家庄市区域内的小麦生产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冬小麦;高产;抗到;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 S51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7-0056-03

Abstract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watersaving standardization for high yield of winter wheat were summarized, as well as the main technology promotion measures and the production and social benefits produced. The aim w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wheat production in Shijiazhuang City.

Key words Winter wheat;High yield;Lodging resistance;Standardization

小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与水稻、玉米称为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国最主要的口粮作物,对国计民生十分重要。在国家一系列重大支农惠农政策激励下,依靠科技进步及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我国小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长、粮食需求量增加和耕地减少形成的“两增一减”矛盾对我国粮食生产构成了巨大压力,使得我国农产品供给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因此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小麦生产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1]。

石家庄市是传统农业种植大市,全市有耕地面积58万hm2,小麦常年播种面积超过33万hm2,是河北省小麦高产区。同时石家庄位于全国优质强筋、中筋小麦产业带,生产上应用的小麦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良,小麦持续实现连年丰收,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对我国粮食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研究小麦生产对于稳定石家庄市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石家莊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属于黄淮冬麦区,多年平均降雨量552 mm,水资源总量23.7亿m3,人均水资源256 m3,为全国平均值的1/8,大大低于人均1 000 m3的重度缺水标准,属极度贫水区。因此,水资源匮乏已成为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发展乃至人民生活保障的基本制约因素之一。农业是用水大户,占总用水量的70%,小麦又是农业用水大户,占农业用水的70%,节水的意义和潜力巨大。因此,推广小麦节水高产技术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2]。

目前,在小麦生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生产上虽然推广种植了系列优质专用麦品种,但种植分散、管理技术沿用普通小麦种植管理模式,优质麦栽培管理水平还较低,生产的商品小麦加工品质很不稳定,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对小麦的需求,这就要求在加大优质小麦品种普及力度的同时,加强种管技术的培训,引导农民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第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濒发,近几年不断遭受干热风、冬春连旱,等自然灾害侵扰,均对该地区小麦生产构成重大威胁。推广适宜该生态区气候特点的高产广适小麦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势在必行。第三,随着小麦产量水平的提高,病虫草害发生面积也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加大病虫草害的防治力度、普及小麦“一喷综防”知识和技术是小麦持续增产的重要保障。第四,由于连年增施化肥,黄淮北片麦区普遍存在耕地质量下降、土壤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推广小麦标准化技术,减少化肥用量,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改良土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

因此,推广先进适用的冬小麦高产抗倒节水生产技术,加大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示范与推广力度,通过技术培训、现场观摩、典型示范和技术指导,提高小麦生产的种管水平,引导农业生产向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对促进石家庄市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 冬小麦高产抗倒节水标准化生产技术

石家庄市农科院经过近年不同灌溉水平和时期、不同施肥水平及播期、密度试验设置,集成高产抗倒节水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2015年河北省科学技术厅邀请有关专家组成项目鉴定委员会,对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完成的“小麦高产抗倒节水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成果提出的小麦高产抗倒节水标准化栽培技术对今后河北省小麦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

冬小麦高产抗倒节水标准化生产技术主要技术内容如下:采用节水小麦新品种、精细整地、足墒播种、适期晚播、等行距密植、播后镇压;合理灌水;采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新技术;采用种子包衣、春草秋治和小麦后期一喷综防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技术,即采用秸秆还田、增施秸秆腐熟剂、提高秸秆粉碎质量等。

通过对小麦高产抗倒节水标准化生产集成技术的研究,解决了高产与倒伏的矛盾、高产与节水的矛盾。通过对品种筛选、播期播量、浇水次数、平衡施肥、播后镇压、旱胁迫栽培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制定了《冬小麦亩产600公斤节水栽培技术规程》,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

1.1 推广高产抗倒节水优质品种,实施生物节水技术 2014年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小麦节水品种推广的意见》的文件,明确提出“结合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全省启动小麦节水品种推广工作,2014年推广面积20万hm2,2015、2016年分别推广33.3万hm2,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各生产主体使用小麦节水品种的种植习惯,在冀中南山前平原及黑龙港流域高产麦区重点推广节水高产品种”。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通过品种节水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创造了大面积节水高产的典型,为节水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其中高产节水型和节水优质型小麦品种“石麦18号”“石麦22号”“石优20号”等品种被河北省种子管理总站列入2014—2017年河北省首批抗旱节水品种。

1.2 深松土壤,提高小麦抗倒能力 玉米收获后秸秆还田、旋耕整地、播种小麦是目前黄淮北片麦区主要的耕作方式,受该耕作方式影响,土壤多年得不到耕翻,土壤耕作层显著变浅、犁底层逐年增厚紧实,农作物根系下扎困难,生长根大量存在于表层土壤中,致使农作物抗倒性显著降低。在生产中,对土壤进行深松作业,打破犁底层,增加耕作层深度,使小麦根系下扎,充分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提高小麦的抗倒性和养分、水分利用能力。

1.3 “双晚技术”,推迟小麦适播期 随着近几年秋冬季气候变暖,推广玉米晚收、小麦晚播的“双晚技术”既延长玉米的后熟增加产量,又可避免小麦早播。秋冬季生长时间过长,消耗过多的土壤养分和水分,造成小麦冬季旺长,降低越冬安全性。小麦适播期推迟到10月8—15日。

1.4 等行全密播种技术 小麦播种行距由宽窄行(两密一稀、三密一稀)调整为15 cm等行距,提高播种均匀度,减少秋冬季及早春的土壤裸露面积,降低田间水分蒸发量,可最大限度提高土壤水分、光、热利用率。同时扩大了小麦单株生长空间,增加分蘖数、提高成穗率,保证合理群体和壮苗比例。

1.5 播后镇压技术 小麦播种后镇压,有效踏实土壤,促进种子、秸秆与土壤密接,可明显提高种子的出苗率,有效提高土壤保墒能力和小麦苗期抗旱、抗冻能力,改善秸秆还田或整地质量,提高土壤墒情。

1.6 推迟春一水灌溉时间 在保证土壤墒情的前提下,将小麦返青水推迟到起身期,指导农民科学运筹肥水,实施节水灌溉,减少浇水次数,增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实施上述节水技术时,在保证小麦产量要求情况下,小麦全生育期灌水次数由3~4次可以减少到1~2次,从而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

1.7 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新技术 种子包衣、春草秋治和小麦后期一喷综防(防病、防虫、防干热风)技术。根据当地苗期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品种的抗病性,选择高质量的种子包衣剂,推广种子包衣技术,有效防治小麦苗期病害和减少地下害虫的危害,保证小麦苗期正常生长,既达到苗齐、苗匀、苗壮的目的,同时也减少了苗期用药和用工。小麦苗期病虫害主要防治小麦黑穗病、全蚀病和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选择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和杀虫剂对种子进行包衣,从而使包衣质量达到牢固、均匀、剂量达标。

随着小麦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多年使用同类化学除草剂,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致使麦田杂草种群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恶性杂草种类越来越多,发生范围越来越大,危害程度日趋加重,特别是禾本科恶性杂草春季防治效果较差。推广麦田杂草秋治,是防治禾本科杂草的关键,对于杂草防治可以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提高防治效果而且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飘移药害的发生。试验表明,麦田杂草秋治防效达80%以上,秋季进行麦田化学除草,灭草及时、安全、有效,已成为确保小麦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技术。

高温和干热风是影响小麦增产的重要障碍。据统计,干热风是中国北方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小麦生长期间受高温及干热风影响的面积占小麦播种面积71%左右,危害频率是10年7遇。其中高温、低湿和大风三者结合的干热风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更严重。石家庄市大部分麦区处在全国重干热风区,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应对干热风:选用抗干热风品种;增施有机肥、磷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加深耕作层,熟化土壤;适时浇好灌浆水;在小麦开花——灌浆期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4]。

1.8 实施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提高土壤肥力的关键,目前秸秆还田是最快捷、最经济和最有效的农业措施。秸秆还田是把农作物秸秆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秸秆还田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增加,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等优点。秸秆还田的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秸秆还田的方式一般采用秸秆覆盖还田或翻压还田,秸秆还田的时间一般在作物收获后立即翻耕入土,避免因秸秆被晒干而影响腐熟速度,秸秆还田时应注意增施氮调节碳氮比,减少秸秆腐熟与作物生长后期争氮的矛盾。促进秸秆尽快腐熟,以增加土壤有机质[5]。

2 冬小麦高产抗倒节水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

2.1 制定技术推广方案

紧紧围绕小麦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技术集成、建立中心示范区、召开现场观摩会、创新技术服务平台的推广新模式,以点带面推进集成技术快速推广应用,采取项目协调联动促进冬小麦高产抗倒节水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通过示范网络建設、物化补贴,加快品种、技术的转化;通过技术培训和宣传,最终实现冬小麦高产抗倒节水标准化生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建立小麦持续增产增收发展机制;通过在示范区实施综合技术体系的研发和示范,并以示范区为核心和样板,向相邻地区辐射推广,由示范区辐射带动市各示范区循序渐进提高整体生产水平,由点及面促进全市小麦高产抗倒节水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

2.2 科技服务带动,培训项目促进

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科技服务、技术和人才优势,利用由“云广播”技术和“3G”移动通讯技术构建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推广。通过“新农村大喇叭”广播传播科技信息,通过“3G”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和科技服务网站收看和查询科技信息,通过专家库与微信、微博、热线电话等信息互动平台,多途径实现科技信息共享、专家和农民的互动,通过建立的市级、县级、村三级推广网和村级农技员体系,开展科技推广、技术咨询和科技信息传播服务。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等培训项目的实施,开展项目的科技培训和技术讲座。利用河北省农业开发办公室科技推广项目开展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人才、农业技术、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带动、培训项目促进的农技推广新模式[6]。

2.3 构建高标准示范田,促进技术推广

自2015年以来,在辛集、晋州、深泽等地建立新品种水、肥管理新技术集成栽培万亩示范区、千亩高产示范田60余块,为技术推广和技术员培训提供田间培训基地,促进高产示范田建设,采取从种到收的全程技术服务,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30余场,培训农民6 000余人,对冬小麦高产抗倒节水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有效传播和推广。

2.4 技术推广实施措施

2.4.1 技术培训。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采取集中培训与田间指导相结合,对各示范点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农民分阶段进行集中技术培训和巡回技术指导。采取专家讲课和农民现场提问、专家答疑相结合,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增强培训效果[7]。

2.4.2 田间技术指导。根据小麦生育规律和农田管理的关键时机,以及项目示范区苗情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田间指导,随时面对面的解决问题,在关键环节、关键农时实施了进村指导。在小麦播种、春季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关键期到田间地头巡回指导技术,帮助农民确定病虫害最佳防治时期、识别和选用良种,讲解秸秆还田等农艺节水措施,指导农民科学种田[7]。

2.4.3 现场观摩。利用各县市示范区和辛集马兰农场建立的田间培训试验田,在小麦生长的几个关键时期(播种期、返青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召开不同层次和规模的现场观摩会,宣传品种,讲解技术,加强对成果的认识。对示范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培训,科技培训达2 000人次。

2.4.4 宣传报道。利用新闻媒体、电视、电台、报纸、明白纸等途径,加大对冬小麦高产抗倒节水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通过宣传和培训将各项技术宣讲到村、培训到户、指导到田,提高农民科学种管意识。

2.4.5 发放技术资料。印制了大量明白纸,发放到户,在小麦全生育期随时解答农民的技术咨询。在示范区一户一本小麦管理技术手册。将单项栽培技术、阶段管理关键技术等内容全部涵盖进去,最大限度地向农民普及先进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利用电话、手机随时解答了农民有关技术问题[8]。

3 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

3.1 直接经济效益

通过石麦系列小麦高产抗到节水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高产麦增收5%,增产375 kg/hm2,增收975元/hm2;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实现节支450元/hm2,高产小麦增收节支1 425元/hm2。2017年应用667 hm2,当季增收节支95万元。通过技术推广极大地促进了冬小麦高产抗倒节水标准化生产技术在石家庄市区域内推广应用,预计2018年后石家庄市区域内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3万hm2以上,年增收节支可达1 900万元,可大大促进石家庄市小麦产量水平的提高、品质的改善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9]。

3.2 社会效益

冬小麦高产抗倒节水标准化生产技术选用高产节水优质小麦良种,推广实用的农艺、种植等新技术,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小麦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建设节能型、环保型、绿色型科技农业提供了保障, 增强了小麦在全省和全国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业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对小麦产业化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0]。

参考文献

[1] 李月华,邢东海.农业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 王静,张丽玲,史占良,等.石家庄市发展节水农业的实践和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2):19-22.

[3] 李瑜玲,宋晓.小麦节水栽培技术模式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9):35-36,38.

[4] 梁立安.石家莊市现代节水农业灌溉体系构筑探析[J].河北水利,2006(1):10-11.

[5] 田东良,傅大平,张军英.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模式调查:以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3):63-65.

[6] 付勇,李夕军,李瑜玲,等.“4C”农资连锁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研究:以石家庄大地种业有限公司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13(4):87-90.

[7] 刘水东,姜永平.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4,33(2):73-76.

[8] 王辉,孙富余,葛立群,等.跟踪国内外农技发展动态 加快农技发展步伐:关于加快辽宁省农业科技发展的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13,32(2):7-10,37.

[9] 宋晓,李瑜玲,李建芬,等.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推广成效的调查研究:以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耕作栽培与技术推广所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1):7261-7263.

[10] 关锐捷.共同破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难题[J].农业经营管理,2012(11):1.

猜你喜欢

冬小麦高产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甘肃冬小麦田
冬小麦和春小麦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交通运输标准化
冬小麦——新冬18号
冬小麦—新冬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