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控剂不同施用时期对玉米群体结构及生产力的影响

2018-05-14何文斌王嘉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产量

何文斌 王嘉

摘要 [目的]研究化控剂和施用时期对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玉米产量及形态结构的影响,寻找最佳的化控剂和化控时期,实现玉米套作大豆高产高效。[方法]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4种化控剂,4个化控时间,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结果]不同化控剂在不同化控时期对玉米产量及形态结构的影响有较大差异,不同化控剂的产量表现为矮丰>暴丰>矮大棒>丰韧,不同化控时期的产量表现为11叶期>9叶期>7叶期>14叶期。[结论]A3B3(矮丰11叶期化控)处理是最佳化控剂和化控时期,其产量比不化控增产7.89%,效益增加1 209.0元/hm2。

关键词 套作大豆;化控;产量;群体结构

中图分类号 S4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7-005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hemical control stages and different chemical regulators on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of maize in relayplanting system of maize and soybean, to find the best chemical control stage and chemical regulators and realize double high yield of corn and soybean. [Method] Design of two factor split zone experiment,four chemical control stages and four chemical regulators were tested in 3 replications with randomized completeblock design. [Result] There were large differences of effect of different chemical control stages and different chemical regulators on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of maize. Under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chemical regulators, yield performance showed Aifeng > Baofeng >Aidabang > Fengren. Under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chemical control stage, yield performance showed 11 leaf stage > 9 leaf stage > 7 leaf stage > 14 leaf stage. [Conclusion] A3B3 (Aifeng 11 leaf stage ) is the best chemical control stage and chemical regulators, its yield is 7.89% more than that of the non chemical control increase, and the efficiency is 1 209.0 yuan/hm2.

Key words Relayplanting soybean;Chemical control;Yield;Population structure

玉米大豆套作模式是一種共生固氮与氮转移相结合的套作模式,具有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为生产上的主要间套作模式,同时也是川渝地区主要的种豆模式[1-3]。在此模式下,大豆受植株高大玉米的荫蔽[4],因此选择合适的化控剂在最佳化控时期对玉米进行化控,有利于实现玉米套作大豆双高产高效[5-8]。笔者对市场上销售的几种主要化控剂进行不同施用时期试验,以筛选出对玉米化控效果最好、产量最高,并有利于套作大豆高产的最佳化控时期和化控药剂,旨在为指导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模式选用四川大面积推广的“双三0玉/豆”模式,玉米品种选用中迟熟松散型品种成单30,大豆品种选用农业部主导耐阴高产品种南豆12;化控药剂选用当地市场上销售的玉米矮大棒、丰韧、矮丰、暴丰。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7年在南充市农业科学院潆溪基地试验田进行,二台地,紫色壤土,前茬为油菜,肥力中等,地力均匀,在当地具有普遍代表性。

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A为化控剂:A1(矮大棒)、A2(丰韧)、A3(矮丰)、A4(暴丰);B为化控时间:B1(7叶期)、B2(9叶期)、B3(11叶期)、B4(14叶期),以不化控为对照(CK)。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每个试验处理为1个玉米带,小区长2.4 m,宽2.0 m。玉米窝距0.4 m,每窝定2苗,种植密度49 500株/hm2;带间种2行大豆,大豆窝距0.4 m,每窝定3苗。

1.3 调查项目与方法

玉米成熟后,每个小区定点取样10株进行考种,主要考查玉米株高、茎粗、穗位高、节间长、单株叶面积等形态结构相关性状,其余全部收获脱粒,计算小区产量。

1.4 数据处理

利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和Excel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化控剂和化控时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施用不同化控剂产量无显著差异(F=2.268,P=0.076),不同时期化控间产量差异极显著(F=10.519,P=3.89E-6),化控剂与化控时期互作间产量差异极显著(F=9.288,P=3.48E-8)。由表1可知,A3B3(矮丰11叶期化控)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7.85%,增加效益1 209.0元/hm2,而A3B4(矮丰14叶期化控)处理产量最低。

由表2可知,A3(矮丰)、A4(暴丰)处理的平均产量均与A2(丰韧)处理的平均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A1(矮大棒)处理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A2处理减产幅度最大达12.53%。由表3可知,玉米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B3、B2、B1、B4,B3(11叶期)是最佳化控时期,在此时期后化控无增产效果;过早化控,不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和群体产量的形成。2个因素的平均极差表现为B>A,表明化控时期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化控剂对产量的影响。

2.2 化控剂和化控时期对玉米形态结构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由表4可知,化控剂和化控时期的选择对株高和穗位高的影响较大。与对照相比,16个化控处理株高降低0.3~53.0 cm,穗位高降低1.3~32.1 cm。相同化控剂、不同化控时期条件下,随着化控时期的延迟,株高呈先降后升趋势,穗位高则无明显变化。相同化控时期下,不同化控剂对株高的影响较大,穗位高无显著差异。2因子平均极差表现为B>A,说明化控时期对株高和穗位高的影响大于化控剂对其产生的影响。

由表4可知,16个化控处理茎粗增加0.12~1.20 mm,节间长度有增有减,为-0.03~3.31 cm。相同化控剂、不同化控时期条件下,随着化控时期的延迟,茎粗呈先升后降趋势,节间长则先降后升。相同化控时期下,不同化控剂对茎粗和节间长均无显著差异。2因子处理的茎粗和节间长平均极差表现为A≈B,说明化控剂和化控时间对茎粗和节间长的影响基本相当。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化控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化控剂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2.887**),说明单株叶面积与化控药剂关系密切。2因子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平均极差表现为A>B,表明化控剂对单株叶面积的影响大于化控时间对单株叶面积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化控剂在不同时期化控对玉米产量、形态结构的影响差异很大,如果化控剂选择不当,化控時期不适,会导致玉米减产和效益降低。此外,化控时间对玉米形态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大于化控剂对玉米形态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该试验条件下,A3B3(矮丰11叶期化控)处理效果最优,玉米的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形态结构得到有效改善,为套作大豆创造了良好的通风透光生态环境,有利于玉米套作大豆实现高产高效。

参考文献

[1] 雍太文,董茜,刘文钰,等.施氮方式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大豆根瘤固氮、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3,32(6):791-796.

[2] 文熙宸,王小春,邓小燕,等.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氮肥运筹对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5,41(3):448-457.

[3] 陈国鹏,王小春,蒲甜,等.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中田间小气候与群体产量的关系[J].浙江农业学报,2016,28(11):1812-1821.

[4] 陈亚平.四川套作大豆中后期田间管理关键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131.

[5] 万燕,杨文钰.不同生长调节剂叶面喷施对套作大豆形态及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9,28(1):63-66.

[6] 陈大清,李亚男,彭成林.烯效唑对大豆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0,20(2):108-110.

[7] 滕康开,蔡世舫,王五洲.大豆喷施烯效唑的生物学效应及增产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5):694-696.

[8] 张明荣,何泽民,吴海英,等.玉米套作大豆模式复合群体高产高效优化配置技术研究[J].大豆科学,2012,31(4):575-578.

猜你喜欢

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夏粮再获丰收 产量再创新高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2018年11月肥料产量统计
2018年10月肥料产量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产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