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雷滚滚说“历史”

2018-05-14书虫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2018年6期
关键词:阿房宫谥号古装剧

“谥号”“庙号”提前问世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这二“号”是啥意思。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总之,都是人死后才有的称呼。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那位时常口称“我孝庄”如何如何的太皇太后,其实是在死后才被孙子康熙皇帝追封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孝庄”实乃谥号无疑。

而在《女医明妃传》里,皇帝朱祁镇还活着,大臣就一口一个“英宗”,这与“我孝庄”的“雷点”如出一辙。明朝的臣子们该是怎样的视死如归,才敢在皇帝跟前称他的“庙号”啊!

虚构的英雄与美女

除了电视剧,历史小说也不能当成真正的历史来读。既然是小说,虚构理所应当。我们已经知道,真实的诸葛亮并不像罗贯中写得那样出神入化,那你知道,大美女貂蝉只在小说戏剧中出现,从无史料记载吗?可她却能与确有其人的西施、王昭君、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同样是《三国演义》中,对关羽忠心不二的护卫周仓——这位黄巾军出身的黑面虬髯的关西大汉其实并不存在。但直到今天,我国各地的关帝庙中,关羽神像的两侧也经常供奉着周仓、关平(关羽之子)的神像,真是因小说而名垂千古了啊!还有《隋唐演义》中秦琼的表弟、号称“冷面寒枪”的罗成公子,也是活在小说家笔下的人物。

论“烽火戏诸侯”的不可能性

讨论这个问题,仅读《史记》肯定不够,你得把《吕氏春秋》《竹书纪年》和后发现的《清华简》都仔细研读一遍,还要看看同时期的文献中有没有对这一事件提供技术支持。

从各种史料来看,关于“烽火戏诸侯”的背景时间矛盾重重,在此不作详述。仅从技术方面考量,西周末年,幽王和褒姒想要用烽火开玩笑,在道具上很难实现。因为以“烽火”为传递信息的手段最早出现在战国,且当时的传递距离有限,一般只用于城内示警,这意味着烽火台的间距较小,分布较为密集。退一万步说,即使西周末年出现了相似功用的楼台,烽火一站一站传递到诸侯国,诸侯国再集结军队、跋山涉水赶来,最少得用十天半个月吧?难道天子和美人就在那等着看笑话?实在解释不通啊!

你能快速连读五遍“司马光砸缸”么

这是小编儿时经常玩的绕口令,基本上到最后舌头都会打结——不过我们今天不是要测试你的口齿是否清晰,而是要探讨一下司马光到底砸没砸缸!

这一故事最初载于《冷斋夜话》,后錄入《宋史·艺文志》:“……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可见,司马光砸的不是缸,而是瓮。在古代,缸和瓮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器具。有专家从器具存在的可能性来论证这个故事的真伪,正反皆有道理。我们不妨从另一角度来看,《宋史》成书距离司马光出生已有三百多年,它的一些记载,尤其是名人儿时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有几分真实性?

最后,书虫小编得出三点结论:1. 不论真实与否,“砸缸”的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冷静,要善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逆向思维;2. 对史书抱以怀疑态度,是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3. 司马光最大的贡献是《资治通鉴》,而不是“砸缸”。鉴定完毕。

从《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到《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再到《女医明妃传》《芈月传》,很多历史剧、古装剧成为收视大热门。它们比史书更有戏剧冲突,更有细节表现,普罗大众从一集集精彩的剧情中了解到千百年前的故事,久而久之,它们便成了人们印象中真实的历史。

不过,倘若历史学家要来看这些历史剧、古装剧,那他必定要准备好一颗包容的心和一种游戏的精神,否则每天不必用饭,生气就饱啦——且不说那些剧情中有多少“雷点”等待扫除,就算是一些我们从小到大耳熟能详的故事,都要打上大大的问号呢!

背了几千年黑锅的楚霸王

传说中,秦始皇为了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阿房,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极度奢华的阿房宫。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推翻秦朝暴政,一把火烧掉了阿旁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唐代诗人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就是霸王烧宫的证据。

然而,现代考古发现,阿房宫的遗址并没有被火烧的痕迹,反而是秦都咸阳宫和其他宫室确确实实被烧过。明确提出阿房宫被烧的人,最著名的就是杜牧,不过他是个文学家,想象力丰富,借古讽今也是有可能的。最后,一锤定音的还是考古队传来的消息:阿房宫根本就没有建成!同时《史记》也有记载:“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未就,会上崩。”阿房宫,只是始皇帝一个未竟的梦想而已——霸王,冤了。

猜你喜欢

阿房宫谥号古装剧
Costume dramas gain more popularity overseas 中国古装剧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
中国古装剧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
背黑锅的“纵火犯”
谥号
漫话谥号
如何翻译“古装剧”与“穿越剧”?
找找古装剧的“茬”
“火烧阿房宫”:一场历史的修辞战争
辽太祖尊号谥号考辨
BIM技术在阿房宫站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