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管理新“四化” 办学业绩攀新高

2018-05-14陈卫东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4期
关键词:王老四化高三

陈卫东

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管住原则,理出思路。什么是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相对于经验管理而言的,是诸多要素的结合,是科学而不是经验、是协作而不是个人、是最大效能而不是有限产出。

德育管理,从生活化到课程化

王淦昌精神,是我们学校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其辐射和浸润作用,涵盖学校管理和发展的方方面面。就从德育管理来看,通过每年“学习王淦昌校园纪念日”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时时、处处、事事都浸润于大师的光辉之中:清明节祭扫王老墓、五四青年节新团员王老铜像前入团宣誓; 9月1日新生入学“第一课”参观王淦昌事迹展览馆、观看专题片、颁发学习王老精神校本教材;9月10日教师节,学校颁发“王淦昌奖教金”;每年的11月12日是王老为学校题词“学好基础知识,弘扬精神文明”纪念日,我们举行“18岁成人仪式”;每年的12月10日王老逝世纪念日,举行学习王老精神专题演讲活动。

课程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真正抓手。从狭义的课程论出发,我们认为,课程必须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教材、课表、考核。以王淦昌奖学金的颁奖为例,每一届高三学生,都会经历三次颁奖仪式。第一次是学生进入高三的第一学期,在12月份,颁发上一届的王淦昌奖学金,全体高三学生观礼;第二次是在4月份,对本届高三在模考中成绩优秀的学生颁发奖学金,让全体高三学生都亲身感受,激励斗志;第三次,是在当年的12月颁发本届的高三王淦昌高考奖学金,获奖学生发表演讲,介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下一届学生感受。我们每次颁奖都精心筹划,邀请王淦昌奖学金理事颁奖、学生家长管理、结束后开展讨论,将学生的表现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我们还把学生的发言、活动照片整理成册,发给家长、教师,以放大活动的效果。事实证明,这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媒体也对我们的活动作了广泛的宣传。从而实现该活动的系列化、生活化、课程化。

常规管理,从精细化到科学化

什么是学校管理的科学化?科学化,就是更多地采用更合理的管理,必须按规律办事;科學化还得益于民主化,民主化有利于强化科学化。

常规管理主要依托学校常规检查评比。所谓常规就是天天要做,时时要注意的事项。强化重点时段,重点位置和重点人员的管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师生、家长树立信心也是常规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

科学化的课堂教学从备课开始。学校切实加强备课组建设,规范备课组建设。教师的功夫花在备课上,宁愿老师多备课,不要学生多做题。坚持“集体备课与分散备课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分散——集中——交流——分散”的路径,使老师备课更贴近学情、班情。

确保教学的有序性,实施“周计划”上墙制。制定好教学计划,计划要细化到每一天,落实好每天的教学内容,列出每天要解决的问题、达成目标,公布于教室,学生可以监督、教师可以对照、学校便于检查。学校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教学常规检查、听课评课制度、备课组互听互评制度、评教评学活动、做好质量分析。教师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性原则,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做到“四精”:精讲、精选、精练、精评。

评价管理,从终端化到过程化

在管理中引进情感管理,以情感管理深化行为管理。我们确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既看师生成才,更看师生成长。

学校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的职场,也是教师体现职业价值的舞台。教师职业幸福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包括职业地位的提升、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潜能的发挥、育人成功的愉悦。转变观念,加强职业成长规划。编制和细化《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规划书》,引导教师主动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完善机制,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制度保障。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学校重点做两个方面:考核与激励、督查与指导,引导教师加速成长。创造条件,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广阔平台,助力教师成长。

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注重学生学习的状态——着力培养不断成长的学生。青少年学生时代,是长身体、增知识、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我们要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以“八礼四仪”为抓手开展规范养成教育,以新《守则》为载体开展文明习惯教育,以“三节、三爱”教育为主线开展入世预备教育,以“家校、家委会”为骨干开展三结合教育,以德育队伍建设为切入口开展全员育人教育。德育教育坚持知行合一,从做好小事、管住小节开始。让学生学会勤俭,一茶一饭当思来不易,学会感恩,慷慨向他人施予关爱;学会助人,享受手留余香的快乐;学会谦让,谦让他人、谦让自然;学会宽容,用微笑来融化冰雪;学会自省,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学会自律,严以修身、克己制欲。开展专题、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优化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组建学生社团,并提供指导帮助,开展活动;建立和完善学生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走进车间、走进田头、走进社会;组织校园文化节、体育节等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展示才艺、锻炼才干、感受成功,让我们的孩子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

文化建设,从共性化到特色化

特色发展,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既是策略也是过程。内化——以王淦昌精神内化于学校文化管理;彰显——以特色活动彰显王淦昌精神;提升——以淦昌精神提升学校品质。

我们宣传大师,以王淦昌精神为核心,构筑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和主流价值标准;促进王淦昌精神与教育教学管理的结合;促进王淦昌精神与师生日常生活工作结合。我们让广大师生对王淦昌精神的理解和运用成为“习惯成自然”的流露。把王淦昌先生一生推崇的“勤”作为校训,以教师的“七勤”带动学生的“四勤”。

我们侧重于实现王淦昌精神与新时期师德规范的结合,我们倡导教师要像王老“以身许国”那样爱国爱民;像王老“献身科学”那样爱岗敬业;像王老“忧国忧民”那样关爱学生;像王老“业精于勤”那样教书育人;像王老“严以律己”那样为人师表;像王老“孜孜不倦”那样终身学习。同时,实施“领导引领”工程,打造一支敢于争先,科学引领的干部队伍;实施“德高工程”,打造一支勤于授业,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实施“名师工程”,打造一支勇于探索,示范带头的骨干教师队伍;实施“青蓝工程”,建设一支善于耕耘,锐意进取的青年教师队伍;实施“班主任建设工程”,打造一支乐于奉献,爱岗爱生的管理队伍。实施“留心工程”,打造一支甘于吃苦,志存高远的教师群体。

我们愿意让淦中这一方池塘荡漾“自由之波”,涌动“创新之泉”,游弋“快乐之鱼”。我们愿意为全体师生营造“诗意地栖居”的校园,让校园书声琅琅、笑声琅琅、歌声琅琅。我们或许走得慢,但我们绝不放弃前进的步伐!

(江苏省常熟市王淦昌中学)

猜你喜欢

王老四化高三
高三·共鸣篇
八旬“高龄青年”爱玩乐
与民谣诗词相伴的九旬老人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养生没有“铁规律”
老人和孩子
我把高三写成诗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