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枝独秀”不如“百花满园”

2018-05-14罗康宁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12期
关键词:内化伙伴素养

罗康宁

说起教研,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绝不陌生,即教师之间研究知识的教学。然而在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教师的参与,学生之间研究知识的活动同样举足轻重,即学研。

人的社会化属性决定了人的学习是个人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统一。人常常需要在与伙伴的交流讨论中,或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或就某个问题共同研究探索等。由此,教学也具有社会化属性,以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便有了可能性。

基于该理论,伙伴学研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三种力量逐渐渗入课堂。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它离学生最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这一方天地里同呼吸,共进退,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都可以在课堂上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其中,比较有价值的就是基于“伙伴学研”的“一知三学,提升素养”。

与学生最近的课堂,就是以生为本,基于学情而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教师指导学习就可以消化吸收的知识,往往不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真正重要的知识难点,总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拦路虎,需要教师和学生倾注大部分精力,这恰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必经过程。而伙伴学研是离学生最近的教育资源。有问题找伙伴,最近的老师就在身边。在和伙伴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认识和思维会达到新的深度和广度,一个个重要的知识难点就在伙伴碰撞中迎刃而解,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了。

既然伙伴学研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那么如何通过“一知三学”的途径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基于日常教学实践,我从三个方面具体落实: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向你的伙伴反复、大声的朗读

脑科学理论提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人大脑神经联系的建立。而一种巩固的神经联系的建立往往需要多次反复。脑科学理论又提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流畅,思维才能流畅。根据这些理论,在学习某些重要的知识点时,学生需要出声读,反复读,一直读到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对答如流。毕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的过程,恰是加深理解的过程。

比如,在教学《陶校长的演讲》这一课时,“复述课文”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是说理性文章,语言的逻辑性较强,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在表述连贯的同时兼顾前后逻辑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我利用课堂五分钟的时间,让组长组织其他组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大声读、反复读,然后尝试在组内互相复述。果然,相比较单枪匹马的个人学习,伙伴学研的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因为在与伙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回应、有碰撞,有评价,有互动,学生很自然地获得一种高层次的体验学习。知识的学习,停留在人的记忆中,而更为高层次的学习,留在人的体验中。知识一旦变为人的体验,不仅难以忘记,而且应用起来更为快速灵活。有了这种成功的体验,学习就是一个愉悦的过程,而成功往往孕育着信心与兴趣,由此展开的良性循环会不断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自觉,进而发自内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以领之,方能中鹄”——在伙伴交流中提升认知水平

中国文化有句名言: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意思就是:一个人的学问,好比弓弩,才干好比箭头,只有在正确思想方法的指引下,才能射中靶子。可见“正确思想方法的指导”是“射中靶心”的关键。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如何将知识深化为人的见识,即一种更高水平的思想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对课堂信息的二次加工,因為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分析解读是一种信息,把该信息传递给学生,却是一种信息传递。当教师的信息传递到伙伴群,就意味着信息在更大时空中持续传递,有时会起到慢镜头回放的作用,必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见识。

那如何保障信息的传递和深化在伙伴群有效开展?这便是伙伴学研和一般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区别所在。伙伴群是一个团队,团队有团队心理,如学生的期待心理:学生总是期待自己的发言、表现得到伙伴的肯定和好评。学生还有自尊的心理需求,他们特别在意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所有这些心理活动,都会直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遇到疑难的地方很自然地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即便是个别不够自信,发言不热烈的学生,在同伴交流过程中也能大胆发言。这些心理作用往往能改变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促进知识的深化。

例如,教学《陶校长的演讲》这一课,指导学生掌握“傻瓜式”演讲的方法,是知识内化和延伸的有效途径。初步接触该任务,学生给我的反馈是茫然、慌乱,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但采取伙伴学研的方式,学生的反应却截然不同。学习任务下达后,恰巧下课铃声响起,但学生的伙伴学研并未中止。短短十分钟,他们自发地在学研组长的带领下确定演讲主题,构思演讲提纲,分派演讲内容,组织语言措辞。巡视过程中,还有意外收获,全班11个学研小组,他们居然自发地避免演讲主题的雷同,尽可能展示不一样的风采。因为同样的演讲主题只有一次展示机会,他们都不愿意错过。

可想而知,学生们的演讲很成功,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单靠一个人的力量也许是费时、费力的,更何况学生因此而建立的合群、开朗、助人为乐、谦虚谨慎等健全的人格和心理。

这便是伙伴学研的魅力所在,在教师眼里,班级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个伙伴群建构起来的整体,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着另一片云。教师的教育教学成为知识的传递和再创造:交流、碰撞、生成、放大。于是,每一个学生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还怕射不到“靶心”吗?

授人以渔,教学相长——在教导伙伴中内化知识体系

教和学,是教学这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一直以来,学生的任务是学。而翻转学习理论建议把教和学适当的翻转一下,即学生不但要会学,有时候还要会教,要求学生自己反复学习的同时,在某些地方能够把解题思路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说出来,直到让对方听懂,教会别人。教别人的过程,是知识深化和内化的重要过程。

还是以《陶校长的演讲》为例,在教学“四个演讲方面的内容是如何展开的”时候,我先以“身体健康”为例,指导学生梳理出“问的什么”“为什么这么问”以及“应该怎么做”的演讲思路。然后将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以表格形式分配给学研组长,在小组内部进行自我梳理和总结概括。(具体如下):

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在一个伙伴群里,必然存在能力或水平上的差异,这恰恰彰显了翻转学习理论的价值。因为“帮人八百,自得一千”,在整个学研过程中,能力较强的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和已掌握的信息,帮助后进生逐步克服障碍、攻克难关,不但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进一步强化了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知识的巩固、内化。同时,被帮助的学生更愿意接纳同伴的建议,在交流过程中大胆质疑、主动思考,学习的效果反而增强了。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扎根于学生素养的提升,其中,数感、语感、学科语言、思想方法,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素养。提升素养,亟需一个有力的抓手。我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上三种途径,并反复在实践中摸索、检验。伴随着学科素养的提高,优秀的学生会更加夺目,普通的学生会大放异彩,即便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后进生,也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校区)

猜你喜欢

内化伙伴素养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我的“好伙伴”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