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审计路径研究
2018-05-14李开园刘冬郭倩文
李开园 刘冬 郭倩文
[摘 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扶贫资金,对于解决当前的贫困问题,尤为关键。但是,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精准扶贫陷入困难境地,所以,做好精准扶贫审计工作,尤为必要。国家审计署提出要加强扶贫资金审计,加强扶贫资金监管,促进精准扶贫效率,打赢脱贫攻坚战。基于此,从扶贫审计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我国扶贫审计现状,并进一步提出完善扶贫审计路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审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扶贫开发以不同的形式给予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重要的援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各地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尤其是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仍存在闲置浪费、弄虚造假、效率低下等问题,使扶贫开发陷入困难境地,严重影响扶贫开发的顺利进展。“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使得审计机关加大了对扶贫资金的审计力度,在预算执行、财政收支、经济责任和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等各类审计中,都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审计内容。国家审计是监控扶贫资金、帮助扶贫开发走出困境最为有效的方式。国家审计功能在不断完善,既要通过审计来发现扶贫资本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也要充分利用审计成果提高效益和完善相关制度。目前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存在资金闲置、浪费、冒领、挪用、违规使用、贪污腐败等行为。从审计的视角来看,严格扶贫资金管理,防止违法违规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需要审计进行监督,确保扶贫资金真正用在扶贫开发上,加强扶贫资金监管,促进精准扶贫效率。
1 现状分析
目前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中出现了不小的问题,主要有精准扶贫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缺乏扶贫项目立项事前审核机制、扶贫项目实施事中监督机制执行不力。由于缺乏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运行的有效监督,部分贫困地区依然存在“全村轮流吃低保”“整村平分低保金”的现象。项目管理方面漏洞较大,一事一议项目批复,招投标文件内的施工内容与实际建设内容不符,无对应变更文件,且验收单内容与计划内容一致,变更部分的造价与工程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此类项目筹资酬劳均不实,与国家政策规定不符。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房屋建造成本过高,村民负担较重无法及时入住,房屋空置,造成资源浪费,部分项目未按规定及时完成。超合同、超标准建设,未严格按照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管理办法实施,超额收取贫困户费用。易地扶贫搬迁未严格按规定实施,项目有乱收费现象。出现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扶贫资金的项目来源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批和第三方机构的评估,审计部门没有参与到扶贫政策的制定、规划和立项等具体事项的稽核中去,没有对扶贫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等实施相关论证和审核。
我国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偏远山区,贫困户获取资源与发展的能力差,贫困地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给精准扶贫的实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存在未批先建问题,部分工程质量不达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搬迁对象和安置地点不符合搬迁标准,属于违规操作。超面积建房、改变扶贫政策用途。二次享受补贴政策,不符合条件的村民享受国家补贴,涉嫌套取国家资金。项目实施重复,造成资源浪费。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导致贫困信息缺失,难以执行贫困农户建档立卡必需经过的申请、选议与审核程序,没有利用大数据及时公布扶贫项目开发与资金使用情况,无法起到群众与社会的有效监督作用,致使扶贫资金被违规使用,导致不能精准帮扶。经过相关审计,发现存在扶贫对象不精准、虚假验收、套取专项资金、偷工减料、工程质量差等严重问题。各局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经审计抽查,发现部分包含扶贫办资金的整合项目,根据扶贫办所占资金量单独签订合同,作为財务凭证,造成同一项目由多份不同金额的合同组成。工程项目实施缺乏与他局沟通,没有经过统筹规划,项目重复,造成扶贫资金的浪费。
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点项目,每个乡镇、每个村都建设了电子商务服务点,经过现场勘查,所有的服务点均处于关门状态,配备的电脑等物品均未起到应有的作用,造成国家资源浪费。
在饮水安全等项目施工期间,应加强与村镇联系,使镇村干部了解本村的水利设施项目。部分工程施工滞后,项目实施进度缓慢,未按照合同约定的竣工日期完成,导致扶贫资金没有及时产生效益。部分项目工程质量存在问题,饮水安全项目铺设的管道爆管漏水,建议采购质量过关的设备。部分项目建成后未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导致部分村尚未实现引水入户,到目前仍然吃水困难,应尽快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部分村向村民收取饮水费用应制定标准的文件。扶贫项目企业调查、可行性研究不到位,投资大,收益小,造成资源浪费,村民基本生活无法保障。低保户认定不准确,部分村干部利用国家政策为私人谋福利。
2 对策及建议
通过对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现状及问题分析,相关实施单位开展扶贫资金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通过扶贫资金审计检查,发现在扶贫资金管理、项目推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需要加强与改进的问题。具体提出相关审计路径对策及建议。
搭建精准扶贫绩效信息化平台提供思路。完善精准扶贫的管理机制,健全贫困村、户信息系统,并实施动态管理,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是保证扶贫在阳光下进行。健全精准扶贫绩效信息化,不仅能较好地解决精准扶贫项目审计全覆盖力量不足、监督滞后等棘手难题,而且还关系到能否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全覆盖的质量和效果。积极利用计算机辅助联网审计等新兴技术,健全精准扶贫绩效信息化的具体做法是要推动大数据时代的绩效评价信息化,构建数理模型实现信息的数据化,量化分析贫困地区人口的贫困程度及致贫原因。构建政府、第三方专业机构、社会公众多方参与的评价模式。
进一步强化计划执行刚性。对下达计划,扶贫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强计划执行情况的过程控制,严格按规定组织招投标,组织大综材料采购,及时拨付工程进度款项;镇、村组及施工单位要按计划、合同及时组织实施,以确保扶贫资金项目计划落在实处。强化合同管理。要加强对合同签订、执行及过程监管,经招标的项目必须按中标结果签订合同,必须由中标单位组织实施,规范中标单位的经营行为,杜绝借资质招标,违规转包,层层转包,甚至个人组织大项目施工等事项重复发生,确保工程质量,确保财经制度执行,防范经营及管理风险。强化扶贫项目档案管理。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家、省、市规定,对扶贫项目建设的档案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对扶贫计划、招标资料、合同资料、施工图纸、验收资料、财务资料、决算资料、原始单据等分门别类进行规范,并强化执行检查,确保档案资料真实、有序、完备,管理规范。
加强各部门之间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的信息共享。建立县级专项建设项目的管理平台,专项资金项目的主管部门,应第一时间完善项目的建设地点、建设内容、主管单位等信息,避免同一实施项目重复申报和审批。应统筹规划,避免资源浪费。应建立近3年的统筹计划,各部局对项目的审批应结合全县的统筹规划进行,尽量避免3年内重复的建设内容。实现项目资金县级支付的同时,项目的实施、监管、指导以及跟进应下放到各镇村,资料由各镇村管理,有助于项目的实施和整体计划。
加强乡村居民点的建设内容的监管,设立主管部门。制定管理办法,对项目的建设内容、工程质量等加强管理。项目验收应采用终身连带责任制。规范项目验收程序,加强项目验收管理,制定项目验收的奖惩制度。应建立独立的第三方具有专业技能的工程造价、验收团队,能做到不受政府部门干预,能出具公正、公允的报告。建议村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均由乡级财政所进行账务处理和监管。
[参考文献]
[1] 耿娜.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应用探讨[J].财会通讯,2018(04).
[2] 刘静.完善扶贫资金审计的对策研究[J].审计研究,2016(05).
[3] 刘俊萍,岑禹.扶贫资金审计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02).
[4] 张梦艺.扶贫资金审计问题研究[J].经贸实践,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