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法”应用探讨
2018-05-14曾茜
曾茜
[摘 要]计量经济学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多学科的交叉性,其先选课程较多且难,这导致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难度很大。而案例教学法是现阶段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其特点符合计量经济学这一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本文首先介绍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几个必要条件,然后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来探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过程,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关键词]案例教学;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案例的分析来推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把教学重点从以往的理论分析,转移到实际案例的应用之上。案例教学法是教授计量经济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抓住课程的重要理论知识,适当简化数学推导和证明,有效地将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到实际案例中,重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1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计量经济学的必要条件
(1)重视理论基础。由于计量经济学中各种计量分析方法都需要经济学、数理统计学理论知识的支撑,因而纯粹的案例分析教学并不能完全代替理论知识的学习,若学生未能掌握理论知识而只会模仿例子进行分析的话,一旦分析过程中出现问题则感到无从应对,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路。因此,在应用案例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可通过将理论知识点分散化,安排到案例分析的各个环节上,突出学习重点,让学生学得轻松的同时,做到学以致用。
(2)构建案例素材库。有效地组织案例素材,是确保知识有效传递的重要环节。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学生面前展示计量分析的整个过程,针对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个恰当的例子来进行分析,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也要有符合其专业特点的案例,因而必须要构建丰富的案例素材库,包括背景材料、经济数据、图表等。
(3)熟练掌握至少一种软件。一个计量软件的熟练使用,就意味着掌握了一个实用性工具。现阶段在经济计量分析中比较常见的分析软件包括SPSS、EViews、SAS等,这些应用软件在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上基本是一致的,学生只需要熟练掌握一个软件,便会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2 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为了更好地说明案例教学法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以中国税收与其影响因素的模型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在假定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总体模型、样本模型以及回归的概念已讲解的基础上,采用此案例的讲解来阐述案例教学法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求解与分析中的运用过程,从模型建立、参数估计、模型检验及模型应用四个方面来探讨。
2.1 模型的建立
模型的建立包括变量的选择与数学关系式的确定两个方面。在变量的选择方面,首先要分析研究背景,结合经济理论,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税收收入逐年增长,而影响中国税收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增长因素、公共财政因素、物价水平因素等,并寻找能代表这些因素的数量指标:GDP、财政支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
收集1978-2007年我国税收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作图分析。这一环节中,可同时讲解数据收集的一些方法以及各种数据类型的概念、特征等。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对线形图的分析,对所选变量建立双对数模型(1),以此来对各影响因素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规律进行探讨。
lnY=β0+β1 lnX1+β2lnX2+β3 lnX3+u(1)
其中,Y代表税收收入;X1代表GDP;X2代表财政支出;X3代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βi表示待估参数;u表示随机干扰项。
2.2 参数估计
采用软件之前,首先讲解样本模型中用来估计参数的最小二乘原理及其经典假定,获得最小二乘估计式,然后利用上述理论模型(1)、样本数据及EViews软件,演示估计参数的过程,获得软件输出结果,并对软件输出结果中的信息进行详细解读,从中可获得样本模型:
lnY^=-2.85+0.41lnX1+0.67lnX2+0.01lnX3+u(2)
2.3 模型检验
对所建立模型开展各项检验,这一环节中穿插讲解每种检验(拟合优度检验、t检验等)的基本理论,讲完一个检验方法的理论思想后,马上结合参数估计中的软件输出结果进行实际应用;指出这些检验方法中所含的数量指标(可决系数、t值、P值等)在软件输出结果中的位置,然后结合模型(2)的软件输出结果中的信息对其进行检验,获得检验结果。
通过对该模型(2)进行分析,其拟合优度、系数显著性检验都符合检验标准,此时可解释所估模型的经济意义,如,模型(2)中lnX1的系数为0.41,其含义为在假定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当年GDP每增长1%,平均说来中国税收收入将会增长0.41%。分析模型中的各系数的经济含义与理论分析的结论是否一致。
2.4 模型应用
此环节首先讲解模型应用的几种模式,特别对模型预测这一应用模式进行理论分析,然后给定恰当的数据,利用已通过检验的模型(2)来进行预测,获得预测结果,并对预测结果从经济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以上展示了案例教学法在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中,穿插讲解了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建模、估计参数的最小二乘法、统计检验的各种方法及预测方面的理论,同时将这些方法立马应用到案例上,做到了无缝衔接,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演示软件操作的步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计量经济学理论的抽象性。该方法还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选取与其专业相关的案例来进行分析。
3 結语
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改革,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知识储备量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庞浩.计量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