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旅游休闲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联性研究
2018-05-14谢峰
谢峰
[摘 要]随着近几年国民经济的不断攀升,旅游休闲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的龙头型第三产业,进而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具体而言,旅游业主要通过带动我国消费、外部入境投资等方式协同其他产业共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本文以此切入,并就促进旅游休闲经济长足发展策略展开讨论,以期能对我国正确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有所裨益。
[关键词]国民经济;旅游休闲经济;策略;利润增长点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逐步进入了新常态发展阶段,旅游业作为新兴第三产业已经迎来了历史机遇,而且已经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提高发展的推力。而且,国家也将注意力聚焦于旅游休闲产业,我国领导人明确指出“旅游业是一种新兴产业,是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动力”,从当前社会反馈来看,旅游业是国际友人们彼此传递文明、做文化交流、增进友谊发展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有效依托。
1 旅游业的属性及特点
1.1 旅游业是综合性服务产业
旅游业之中主要以服务为主,包含了人们日常的住宿和出行以及娱乐等多个方面。随着市场的蓬勃发展,旅游业也逐渐实现了专业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旅游服务也随之变得更加的高品质化。游客对现有旅游产品的要求的不断提升也侧面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及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能力。此外,目前旅游业已经与多个相关行业建立稳定联系,多方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产业的结构转型升级。
1.2 旅游业与诸多其他行业相关联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与多个行业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当前的生活条件之下,当代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旅游俨然已经成为了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第三消费产业。
1.3 旅游业具有敏感性特点
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较为敏感的状态,主要也是因为旅游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致。从内部看,旅游业和各大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较大,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助于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关系,如果发展中存在脱节现象,会造成整体多个产业链的破坏。
2 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从上文中分析可得出,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其在刺激消费、吸引外资、促进外汇流动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几个方面来实现的,这也侧面反映出了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具有密切的联系的特性。针对旅游对经济的影响做如下具体分析:一、旅游經济推动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倒逼产品服务体系转型升级,增加了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提升了经济发展速率,加快了改革进程。二、旅游经济的发展吸引了部分资源的注入,为我国的消费者中扩充了新的群体,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的长足发展。其中,上文提到的不同群体势必会为我国带来新的投资,增加了我国的资金积累和储备,形成财务累积之后势必会进一步提升我国发展速率,此外,依托旅游产业获得的资金累积,区域政府可以将这些资金进行循环再利用,例如可以进行科学的招商引资活动,或者进行区域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地高精尖人才流入,进而实现经济协同发展的伟大目标,最后,利用旅游业发展来丰富区域产业特色,促进协调全面经济发展。
除了上文所述,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助力推动我国入境经济的提升发展。入境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和资金的积累,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多样化模式,而且这种外来的资金积累可以用于我国不断升级改善产业的服务模式,最终实现各产业协同发展的目标。
3 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旅游业具有消费高、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服务要求高等特点。因此,为了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对区域的市场机制和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完善,优化产业发展格局,利用新的发展理念和方法,增加产品品类优化服务环境,利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带动区域经济随之发展。此外,从一定程度上说,旅游业可以提高区域经济水平,增加国民收入,带动区域就业率提升,带动周边的产业发展,带动财政的增收,但我们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一定需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主管部门要规范旅游市场的发展秩序,做好城市的发展规划,并对一些特殊场合的接待人员进行科学化的培训和管理,建设完善的监督体系,加强公共物资的建设。
4 结语
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日益转变的情况看,旅游休闲经济已经成为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不同的城市成为了中国的标志和名片。旅游不但是提高区域人们生活水平的有效方式,也增加了国民的幸福指数。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旅游休闲经济,并将城市发展和规划与旅游密切关联到一起,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制定科学发展策略,到国外积极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管理经验和技术,并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雷震,张帆,李春光.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定量测度方法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05).
[2] 余洁.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度评价与优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4).
[3] 余洁.旅游市场系统结构与开发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00.
[4] 粟娟.论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北方经贸,2006(03).
[5] 郑昭彦.浙江省入境旅游与区域经济重心演变路径及对比分析——以1996~2011年面板数据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6] 石丹,鹿磊.入境旅游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02).
[7] 汪德根,陈田.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