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废水处理技术简介
2018-05-14尚泰宇
尚泰宇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水资源作为人类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水体污染及废水处理问题日渐显著。通过对我国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介绍,简要论述了我国废水分类措施及相应处理技术,并对相关新型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废水处理;水体污染;废水类型;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废水处理技术概述
我国废水来源按污染物的种类划分大多来自于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 按行业可以划分为:印染化工、造纸电镀、金属加工、食品工程等几十个行业废水。 同时还包括放射性污染废水、热污染废水、微生物污染废水等。
废水处理技术较多,如物理法、化学试剂法等。不同的方法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一般情况下,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因此常采用联合使用多技术方法达到处理效果。
2 我国废水处理技术简介
近年来“绿色技术”逐渐成为废水处理工业技术中的新星。通过利用光电、声波、纳米材料等新型技术,从而避免了废水处理过程中使用化学药剂易造成二次污染的状况。
2.1 电解法
电解法即采用电氧化、电絮凝等方法,达到对废水处理。该技术本身耗电量大,同时材料消耗较多。近年来新兴的“内电解法”便很好地克服了上述的缺点。内电解法絮凝床中无需消耗能源,电化学反应自发进行,大幅度提高难降解污染物的可生化性,通常作为有机废水的初步处理手段。
2.2 膜分离技术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海水淡化工作逐步发展。到80年代,人们开始利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生活污水及工厂废水的处理。膜分离技术能够提高水中有效物质回收率,同时能够对生活、工业废水进行有效的净化,节省能源,在新型水处理技术中作为朝阳产业,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2.3 光催化氧化与超临界技术
超临界水氧化废水处理技术又称“生态绿色水处理技术”。结合湿法氧化,在其之上发展出一种有机工业废水处理的高级氧化技术,即“超临界水氧化废水处理技术”。超临界水氧化工作效率较高,一些酚类、醇类、沙林神经毒剂等化学品可通过此技术被氧化处理成为二氧化碳、水分子等其它无毒的简单小分子物质。超临界水氧化法同样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处理一些常规方法难处理的污染物以及取代传统的焚烧法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潜力。
2.4 絮凝法
废水处理技术较多,絮凝法因其处理成本较低、应用较广泛等优势,目前在国内外仍被广泛应用。絮凝剂可分为金属盐类絮凝剂和高分子絮凝剂。同时后者又包括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等。
2.4.1 有機高分子絮凝剂
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毒性较小,成本较低,同时其工作PH范围较广。其对有机物和无机物同时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可分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及改性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其中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代表为聚丙烯酰胺(PAM)。其作为工业处理技术的优良材料,其在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中应用最多。PAM分子量一般在50~600万之间,同时由于此类絮凝剂易因残留单体丙烯酰胺而带来一定毒性影响,其使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关于PAM的研究越来越多,淀粉-聚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同时将高分子絮凝剂应用于造纸印刷废水的处理,能够得到较满意的结果。而经过改性后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克服了其原来分子量小、电荷密度低且易分解的缺点。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与合成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价格低廉、无毒,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天然高分子改性絮凝剂产量不高,约占高分子絮凝剂产量的20%。同时有较多研究集中在淀粉衍生物、多糖类及蛋白质的改性上。我国天然高分子资源占优势,同时在此方面研究前景较为广阔。
2.4.2 微生物絮凝剂
20世纪80年代左右,人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第三类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来源广泛,同时与有机或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其具有无毒无污染、脱色效果显著的优点。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微生物絮凝剂普遍存在絮凝剂成本高、用量大、性能差的问题,因此其相关使用技术稍欠成熟。微生物絮凝剂目前多见于科学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 任仁.化学与环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 沈滨,李尚文.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内电解法絮 凝床的研究[J].IM&P 化工矿务与加工,2002(01).
[3] 邵刚.膜法水处理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 王碧,舒子斌,贾冬英等.超临界水处理有机废物 研究新进展[J].重庆环境科学,2002,(04).
[5] 潘旗,吴美根,陆晓华.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 展[J].湖北化工,2001(04).
[6] 郝红英,崔子文,郝红元.水处理中絮凝剂的研究应用现状[J].华北工学院学报,1999(02).
[7] 郑怀礼,舒型武.有机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J].化学通报,2000(65).
[8] 邓述波,余刚,蒋展鹏,等.微生物絮凝剂在给水处 理的应用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1(02).
[9] 徐斌,王竟,周集体,等.微生物利用废弃物产生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J].工业水处理2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