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拉动效应分析

2018-05-14黄连云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成都市旅游业经济发展

黄连云

摘要:在成都市“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以及成都市作为新晋的“新一线城市”的大背景下。通过对拉动效应以及和省内其他旅游强市的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2007—2016年,成都市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拉动效应逐步明显,并通过GM(1,1)预测,发现成都市旅游业拉动效应将持续增强;其次,通过与武汉市、广州市、杭州市和南京市的比较分析,可知2007—2016年,成都市旅游业在依存度和拉动率上优势不明显,在旅游业贡献率上拥有相对优势。

关键词:拉动效应;旅游业;经济发展;成都市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383(2018)01-0103-05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了《2017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成都在15个“新一线”城市中高居榜首。同时,四川省在五大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成都平原经济区GDP年均增长7%以上,2020年经济总量实现2.68万亿元的目标。2007年,成都市旅游总收入415.2亿元,占成都市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的12.49%。2016年,成都市旅游总收入占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至32.47%,贡献率达到13.63%,表明成都市旅游业是成都市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成都市“十三五”中提出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因此,分析成都市2007—2016年旅游業对成都市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将会为成都市旅游业保持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提出相应的参考建议。

在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拉动效应的研究上硕果颇多。李志青[1]从国民经济发展视角,对旅游产出做出了延伸性解释。以实证的方式分析了旅游业和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陶金龙等[2]以苏州市为案例,利用灰色理论分析法,认为苏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对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提升越发明显。苏建军等[3] 利用1982—2010年相关数据,分析了旅游发展对我国进出口需求、消费的拉动效应。认为发展旅游业是保持中国当前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罗秋菊等[4]、胡平等[5]和李铁成等[6]从会展旅游业角度,认为会展旅游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明显。张娜等[7]运用面板协整的方法,以2000—2010年数据为样本,分析了黑龙江省各市旅游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旅游业对黑龙江省各市的拉动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赵静等[8]从旅游经济效应的作用分析入手,得出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主要受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消费能力、企业和区域经济运行关联程度、产业政策和制度的演进和优化等因素影响的结论。李德明等[9]基于乡村经济发展视角,分析了乡村旅游对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并提出了如何促进乡村旅游经济与乡村经济两者之间互动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庞丽等[10]、王钦安等[11]、刘汉等[12]分析了入境游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之间的关系,认为入境游对我国部分省区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整体上并不明显。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看到,学者们通过多种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旅游业和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做出研究。然而,对成都市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的研究中仍是空白。

此次研究选用旅游业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旅游业拉动率和灰色预测法对成都市2007—2016年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做出较为深层次的分析和预测。同时,对比四川省内其他旅游强市,多角度认识成都市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并针对如何保持旅游业和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相应的建议。

1 研究理论与方法

1.1 拉动效应

拉动效应是指消费水平和私人投资水平在由政府投资公共工程项目建设之后,所带来上升的经济现象。旅游业的发展是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层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地区社会经济、就业、相关产业等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可以称为旅游拉动效应。在张伟等[13]、王宁[14]、张晋华等[15]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采用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作为分析2007—2016年成都市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拉动效应的分析方法。

1.2 灰色预测法

GM(1,1)预测是灰色预测法中常见的预测模型,是基于已确定或者不确定的因素上,在一定范围变化、与时间序列相关的事物进行的预测。

式(4)中,k代表时间,a称为发展灰数,b称为内生控制灰数。

而GM(1,1)预测方程则必须通过残差检验、关联度检验、后验差检验。

残差检验是实际值与模拟值之差。主要有绝对误差检验和相对误差检验两种形式。其公式分别为:

绝对残差序列计算公式:

关联度检验是考察模型值曲线与建模序列曲线的相似程度。取λ=0.5,关联度>0.9,则为优秀;关联度>0.8,则为合格;关联度>0.7,则为勉强合格;关联度>0.6,则为满意。

后验差检验主要是对残差分布的统计特性进行检验。包括均方差比(C)和小残差概率(p),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均方差比要求<0.5,小残差概率要求>0.8,预测模型才能合格。

2 数据来源

在研究分析中,在遵循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上。选取成都市统计发布的《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2016),武汉市、广州市、杭州市、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2016)作为此次分析的数据来源。

3 成都市旅游业拉动效应的时序分析

通过对成都市旅游业的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计算,得到2007—2016年成都市旅游业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结果,如表1所示。2007—2016年,成都市旅游业的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分别从12.49%、13.06%和2.00%上升至20.56%、33.75%和2.60%。与旅游业依存度和旅游业拉动率相比,旅游业贡献率波动较为明显。2008年受到汶川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多种不利因素的牵制,成都市旅游业贡献率出现波谷,值为-7.19%;在推行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努力下,旅游业贡献率的波峰则出现在2014年,值为63.31%。整体表明,成都市在“十一五”期间推进“一个轴线,南北两翼,3个圈层,4个板块”的产业空间发展布局,以及“十二五”期间“一区两带”发展格局的驱动下,旅游业的发展对成都市整体经济的拉动效应明显。

并且,通过GM(1,1)预测分析,得到成都市旅游业贡献率、拉动率和依存度GM(1,1)预测公式检验结果见表2。

通过表2可知,依存度的GM(1,1)预测公式的相对残差序列值为0.017 4,平均相对残差值为0.048 5,均方差比值为0.159 0,<0.05;关联度值为0.6776,>0.6;小残差概率值为1,>0.9,因此依存度GM(1,1)预测公式合格。而贡献率和拉动率平均相对残差值分别为0.078 2和0.065 8,均方差比值分别为0.582 9和0.602 8,均>0.05;因此二者GM(1,1)预测公式不合格。依存度的GM(1,1)预测公式如下:

通过此公式计算,可知2020年成都市旅游业依存度将达到31.59,而2025年旅游业依存度将达到52.88%。由此可知,成都市旅游业未来8年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将会继续加强。

4 旅游拉动效应空间对比分析

4.1 比较对象

武汉市、广州市、杭州市和南京市都属副省级城市,且都属于旅游城市,在旅游经济总量上差距不大。依据2017年《中国旅游城市吸引力排行榜》显示,武汉市、广州市和杭州市旅游吸引力排名与成都相近。武汉市、南京市和杭州市在地区经济发展总量上与成都市相当。因此,选择武汉市、广州市、杭州市和南京市四座城市作为比较对象。

4.2 武汉市、广州市、杭州市和南京市依存度、贡献率、拉动率计算

为了能够明确成都市与武汉市、广州市、杭州市和南京市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发展水平,因此选取2007年、2011年和2016年3个时间点进行比较。根据武汉市、广州市、杭州市和南京市4市公布的2007—201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并代入式(1)、(2)、(3)中计算,得到2007—2016年武汉市、广州市、杭州市和南京市旅游业依存度、贡献率、拉动率,同时计算出成都市等五市在依存度、贡献率、拉动率得平均值,见表3。

4.3 比较分析

由表3可知,在旅游依存度上,除南京市外,成都市等4个城市旅游依存度在整体上保持上涨趋势。其中,武汉市旅游业依存度增长速度最快,为110.1%;成都市旅游业依存度增长速度位列第2,为64.6%,并高于五市旅游业依存度平均增长速度。2007年,在5座对比城市中,成都市旅游业依存度位居第3,且低于平均值,表明成都市地区经济发展对旅游业依存度在5座城市中处于中下游水平 。2011年,成都市旅游业依存度值为11.74%,不仅低于平均值3.38个百分点,且与其他4座城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16年,成都市旅游依存度为20.56%,超过广州市和南京市,位于第3位,高于平均值。

在旅游业贡献率方面。2007—2016年,除南京市外,武汉市、广州市、杭州市和成都市在整体上均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武汉市和杭州市旅游业贡献率分别从2007年的8.73%和13.03%增长到2016年的31.45%和37.23%,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6.02%和18.57%,高于成都市旅游业贡献率15.84%的年均增长率。旅游业贡献率年均增长率的排名是:武汉市>杭州市>成都市>广州市>南京市。说明虽然成都市旅游业贡献率增长速度在5座城市中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至2016年,成都市旅游业贡献率年均增长率为35.13%,高于此时段的其他4座对比城市。成都市旅游业贡献率达到最高值出现在2016年,为33.75%。

最后,在旅游业拉动率方面。2007—2016年,成都市拉动率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整体上波动明显。其中最高值出现在2011年。为3.10%;最低值出现在2007年,為2.00%;在旅游业拉动率的整体上,成都市始终保持在前两位,表明旅游业虽然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成都市旅游业在政策以及旅游资源品牌的支撑下,旅游业拉动率表现抢眼。2016年,广州市、武汉市和杭州市在旅游业拉动率与2011年保持同一水平,与此相反的是成都市和南京市均下降。其中,成都市旅游业拉动率下降最为明显,降幅为16.12%。尽管如此,在由旅游市场结构优化后所带来的规模效应的推动下,成都市旅游业拉动率仍能维持在第二位。

综上所述,旅游业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和旅游业拉动率5市发展差异明显,在整体上武汉市、成都市和杭州市位于前3位。对于成都市而言,在旅游业拉动效应在旅游业依存度和旅游业拉动率上与武汉市、杭州市和广州市差异较为明显,在旅游业贡献率上则领先于其他4座城市。主要由于“十一五”期间,成都市旅游业在“旅游带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期间成都市借助于“灾后重建”机遇,推动旅游业稳步发展。成都市旅游业总收入至2011年上升到805亿元,相比2008年,实现115.3%的增幅。所以,成都市旅游业依存度虽然出现下降,但是旅游业贡献率和旅游业拉动率处于上升的态势。“十二五”期间,成都市实施“一区两带”发展格局,并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深挖旅游品牌和实施旅游业融合发展战略等发展措施,成都市旅游总收入从2011年的805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2 502.25亿元。因而,成都旅游业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和旅游业拉动率提升明显。其中,成都市旅游依存度同比2011年增长42.89%,大幅领先于其他4座城市中。表明成都市旅游业自2011年后发展成绩斐然。但是,成都市在区域交通建设、旅游消费结构等方面和杭州市、武汉市等中东部地区差异较大。特别是,受到2016年冬季不利天气条件的影响,2016年成都市旅游业拉动率表现一般。

5 研究结论与发展建议

5.1 研究结论

通过对2007—2016年成都市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拉动效应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2007—2016年,成都市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整体上在不断增强。此间,成都市旅游业贡献率波动较为明显,2008年是其最低点,2014年是最高点。并且通过GM(1,1)预测模型的计算,成都市经济发展对旅游业发展的依赖性将持续增强。2)通过与武汉市、广州市、杭州市和南京市旅游城市比较可以得到。在地域区位、交通建设和旅游资源品牌等因素的作用下,旅游业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和旅游业拉动率出现发展不平衡。以2011年为界限,成都市旅游业拉动效应开始逐步增强,并处于领先地位,然而与武汉市仍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在旅游业贡献率上成都市优势最为明显。

5.2 发展建议

针对以上结论,结合成都市区域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5.2.1 协调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发展

2007—2016年,成都市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稳定性不足。产业协调发展既包括旅游产业内不同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协调,又包括与旅游相关产业之间的协调合作。2015年,成都市颁布《成都市旅游业促进条例》,其中明确提出旅游业应当和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化等相结合发展。因此,应该创造相应的条件和机会,发挥如郫县农科村、锦江区三圣花乡等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相接的旅游农业观光,以及东郊记忆数字音乐公园、休闲商务城等旅游业与创意产业、金融商贸业融合发展等典型代表的示范作用。

5.2.2 推进全域旅游引领均衡发展

在新常态下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注重旅游环境的系统性打造、国际化旅游市场的拓展以及旅游系统管理体系的完善[19]。全域旅游是经济新常态下协同经济产业发展的需要。以成都为推进省内旅游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依托于九黄环线特色旅游线路,以及成兰高铁、成绵乐客运专线等高速铁路,通过全域旅游发展,与各旅游城市实现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等优势资源的互补,带动省内其他旅游城市协同发展。促进旅游业拉动效应在各市良性成长。

5.2.3 培养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

高素质人才是促进产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首先,应发挥川内各类高校在旅游高端管理人才培养的作用,特别是专业性旅游高校;其次,应联合各类型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旅游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作用;最后,联合各类型培训中心,实行中长期旅游人才更新培训计划,鼓励参与在职教育,加强校企合作。从而能使各类型学习方式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一体旅游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志青.旅游业产出贡献的经济分析:上海市旅游业的产出贡献和乘数效应[J].上海经济研究,2001(12):66-69.[2]陶金龙,袁勇志.苏州市旅游业经济拉动效应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4(5):99-102.

[3]苏建军,孙根年.旅游发展对我国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的拉动效应研究[J].旅游学刊,2014,29(2):25-35.

[4]罗秋,庞嘉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大型活动对举办地的经济影响:以广交会为例[J]. 地理学报,2011,66(4):487-503.

[5]胡平,杨杰.会展业经济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为例[J].旅游学刊,2006(11):81-85.

[6]李铁成,刘力.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IRIO)的我国会展业经济影响分析[J].旅游学刊,2014(6):34-45.

[7]張娜,佟连军.基于面板数据的黑龙江省旅游经济效应分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3(2):172-178.

[8]赵静,张佳会.基于旅游经济效应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8):92-96.

[9]李德明,程久苗.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探析[J].人文地理,2005(3):84-87.

[10]庞丽,王铮.我国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3):51-55.

[11]王钦安,孙根年.内蒙古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变化及其对国民消费的贡献[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5):94-99.

[12]刘汉,宋海岩.入境旅游人数、收入与我国经济增长:基于混频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16(9):149-160.

[13]张伟,刘苏.安徽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二维度与三指标的探讨[J].旅游科学,2011(6):25-33.

[14]王宁.陕西省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9):91-94.[15]张晋华,冯文勇.山西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1):115-119.

[16]沈强.外在冲击、经济基础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检验[J].现代管理科学,2016(3):103-105.

[17]李佳.西部旅游资源富集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9):198-202.

[18]祝佳丽,李亦秋.成绵乐客运专线对乐山市旅游业的影响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8):93-99.

[19]赵敏.新常态下旅游市场增长新特征及发展路径[J].求索,2016(10):118-122.

猜你喜欢

成都市旅游业经济发展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2019年1~9月 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