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奖励变成了收买
2018-05-14黄宗跃
黄宗跃
课间,小雨对我说:“老师,小麦他们说你收买了我!”我一愣,找到小麦,他却一副委屈模样:“老师,是小雨说您那些奖励全是些收买人心的伎俩,还说同学们都被您收买了呢!”
要不是小雨,我还会继续沿用积分激励的老办法:表扬课堂表现好的学生并积分,每个月都为积分遥遥领先的学生发表扬信。可是那天,小雨总是在课堂上动来动去,发出怪怪的声音。于是我说:“如果你好好表现,老师承诺下课就为你发表扬信!”果然,小雨在后面的时间表现棒极了,他不仅专心听讲,还积极发言。下课了,我立即为小雨颁发了表扬信,并笑盈盈地告诉他:“继续努力,只要你表现好,多领几次表扬信又何妨?”没想到,孩子们一下子凑上来了:“我也要!我也要!老师,我要上课表现好,也能在下课就领到表扬信吗?”
我一下子愣了,转念一想,积分激励机制刚实施时,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学生对这种激励方式不屑一顾。如果将对小雨的激励方式推广到全班,那又何尝不可呢?想到这里,我点点头:“没问题,从下一堂课开始,课堂上表扬谁,下课就为谁颁发表扬信。”
如我所料,实施新激励办法的第一堂课,孩子们表现出色极了,下课时我兴奋地告诉他们,这是目前为止大家表现最棒的一堂课,随即我开始发表扬信。教室里沸腾起来,有人说:“真好,一个月才能领到的表扬信,现在一堂课就能领到手。”也有人说:“不知道能不能一节课表扬两次,期待一堂课领到两张呢!”
那一刻,我完全陶醉在自己的“妙計”之中。可是现在,他们竟然将这样的奖励说成是“收买”!我的心再也平静不下来了。
想想曾经的积分奖励,目的是促使孩子严于律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孩子朝着一个目标努力而获得了自豪和喜悦的体验,开始掌控自己的行为并逐渐有了持之以恒的表现,无疑这样的奖励是成功的。但如果孩子的一切努力只是为了赢得奖励,那么,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兴趣转移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化,势必会出现原有的奖励“不管用”的情况,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得不通过提高奖励的频率,或者增加奖励筹码的方式来吸引孩子,毫无疑问,这时的奖励就成为一种收买。特别是我在孩子表现不佳时就引入更有吸引力的奖励,这会让他们觉得糟糕的表现会为自己赢得丰厚的奖励,那么为赢得更为丰厚的奖励,他们会不会继续表现得更糟糕甚至故意犯错?从孩子表现糟糕到教师增加奖励筹码,再到孩子表现更糟糕到教师继续增加奖励筹码……如此恶性循环,最终会让孩子觉得,教师是可以被操控的。
看来,不让奖励演变为收买,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和孩子共同签署一项“合约”:将奖励方案写进条款里,并阐明双方各自担负的职责。
我开始着手和孩子们一起制订奖励方案。我问:“你们觉得哪些表现需要奖励?又该如何奖励呢?”热烈的讨论后,我们的奖励方案终于制订好了。我把方案的内容郑重地在全班宣读,并签上自己的名字。我说:“我将严格遵照以上条款执行,那同学们呢?”说完,我将它交到孩子们手中,看着他们逐一认真地在上面签名,我告诫自己:任何一方没有按要求执行,就意味着合约的失效,也就意味着它即将跨越“奖励”与“收买”的界限。
我把合约贴在教室的墙上,听着孩子们对合约内容的肯定,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我知道,防止奖励变成收买,还有很多事要做。
(作者通联: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鹿龄路东段东苑小区五号楼三单元405室)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