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系统思维的方式来研究

2018-05-14赵坡

新班主任 2018年3期
关键词:要素体系系统

赵坡

问题学生并不是单一、线性、孤立的,而是一个由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系统。正因如此,班主任在教育问题学生时,必须有系统思维方式。

系统思维的概念

系统思维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

简单来说,系统思维就是对事情全面思考,不就事论事,而是把想要达到的结果、实现该结果的过程、过程优化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具有立体性、结构性、动态性、整体性等特点。

系统思维的策略

首先,坚持系统思维方式的立体性。

系统思维方式是一种开放型的立体思维。立体思维,是指主体在认识客体时要注意纵向层次和横向要素的有机耦合,时间和空间的辩证统一,在思维中把握研究对象的立体层次、立体结构和立体功能。

横向思维的优点是能跳出自己的小圈子,通过与其他事物的比较来认识和度量自己,进而认识事物运动的特点和规律。纵向思维的长处是在历史的自我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取得的成就。

比如,同样作为平行班,某班纪律问题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多,其他班几乎没有,说明该班的纪律问题学生值得关注,这是横向思维;但是,该班以前的纪律问题学生很少,自从某一阶段开始,纪律问题学生增多了,说明从该阶段开始该班系统内某些要素发生了变化,这是纵向思维。

其次,坚持系统思维方式的结构性。

系统思维方式的结构性,强调从系统的结构去认识系统的整体功能,并从中寻找系统最优结构,进而获得最佳系统功能。

坚持系统思维方式的结构性,就是要树立系统结构的观点,在具体实践活动中,紧紧抓住系统结构这一中间环节,去认识和把握具体实践活动中各种系统的要素和功能的关系,在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努力创造最优结构,实现系统最佳功能。

此外,在追求优化结构时,必须全力找出对整个系统起控制作用的中心要素,作为结构的支撑点,形成结构中心网络,在此基础上再考察中心要素与其他要素的联系,形成系统的优化结构。

比如,在教育学习低成就感学生时,班主任虽然不一定具备最出色的学科专业知识,但是优化了各方的链接结构,能及时得到来自家长、学生和学科教师的反馈,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强化学习成功体验。

再次,坚持系统思维方式的动态性。

任何系统都有自己的生成、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随时间不断变化,始终处于动态的演化之中。

人们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和价值取向,把握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控制项,对系统进行有意识的控制。然而,控制项是多样的,又是可变的。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出最佳的控制项,而且还要随着系统的演化不断地调整最佳控制项,把事物的发展放在多种可能、多种方向、多种方法和多种途径的选择上,而不要始终把希望寄托于某一种可能、方向、方法和途径上。

比如,在教育转化网瘾学生的过程中会出现多次反复,在某阶段可能控制较好,其他阶段学生可能会强烈对抗,这是动态的。在帮助网瘾学生时,起初可与他们约法三章,共同制订使用网络的时间、地点、频率等;接下来,要着手将他们的兴趣点及关注点慢慢转到其他方面,正所谓“欲除杂草,先种庄稼”;当然,也可以顺应他们的网瘾需求,将不良的网络需求迁移到有价值的网络需求上来。

最后,坚持系统思维方式的整体性。

坚持系统思维方式的整体性,必须始终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中加以考察和把握——一是必须明确任何一个研究对象都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系统;二是必須把每一个具体的系统放在更大的系统之内来考察。

如解决问题学生教育问题,就要把问题学生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系统来考察,不仅要考察问题学生的类型、问题学生的实际表现、问题学生的变化,还要考察问题学生教育制度。同时,还要把问题学生教育这个系统纳入班级建设的大系统中去考察。只有从班级建设的整体角度去考察问题学生教育这个子系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坚持系统思维方式的整体性,必须把整体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说,在对整体情况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整体目标,然后构建满足和实现整体目标的条件,再商定能够创造这些条件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最后选择最优方案。

系统思维的应用

下面以《艺术之星的凋零》这个故事为例,来谈系统思维在问题学生教育转化方面的具体应用。

1.基本情况

男生S,现就读于某寄宿制学校,高大、帅气、表达能力强,会画画、弹钢琴、做播音主持等。高一刚入学时,就频繁出现迟到、睡觉、玩手机、不交作业等问题,班主任与家长多次沟通并共同教育,但效果欠佳。高一下学期,男生S因多次玩手机且态度不够端正,被记大过。不久,因在校园内出现男女生交往过密行为,被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进入高二后,男生S要求家长到校申请走读,考虑到男生S的特殊性,学校允许其走读。走读后,男生S不参加每周的升旗仪式,不跑操,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家长因工作问题,不能全程陪护男生S。一段时间后,男生S的旷课次数触及学校管理红线,已达到被劝退的地步。

男生S曾多次看过心理医生,心理医生给出的结论是男生S的心理压力过大,建议男生S找到压力源,针对性减压。男生S的压力到底来源于哪里?

初中阶段,男生S就读名校,学习成绩相对较好,一直在画画、钢琴、播音主持方面坚持着。初三毕业阶段,一所高中到男生S所在初中招生时,发现了男生S的艺术天赋,许诺男生S只要报考该高中,就能进入该高中的A级培养体系,男生S对此非常向往。但是,男生S的妈妈觉得男生S的成绩远远高于这所高中的录取线,男生S就读这所高中太屈才了,于是强行决定男生S报考另一所寄宿制高中。

艺术之星为什么会凋零如此?经和家长全面沟通,我们看到了男生S的成长轨迹。

2.学情分析

立体性来看,男生S来到高中后,就出现前文中所述一幕,与初中时的表现相差很大,这说明初中升高中的某一事件对男生S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纵向思维方面。横向思维方面,男生S和参加A级培养体系的同学相比,觉得他们都成长得很好,而自己却郁郁不得志,这加剧了男生S的问题行为。

结构性来看,男生S之所以在初高中判若两人,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初中升学时未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入A级培养体系。这个A级培养体系虽然只是招生老师给男生S的一项口头承诺,但男生S依然把这作为高中生活的全部支撑——进入A级培训体系,已成为男生S这个系统呈现最佳功能的最优结构,当然也是支撑起男生S呈现出理想表现的中心因素。而来到新高中后,学校并不能提供像男生S想象的那种A级培养体系,于是男生S陷入系统功能凋零的泥沼。

动态性来看,男生S在目前就读高中已到达崩潰边缘,继续留下来改变的希望不大,因为这所高中并不能提供他想象的那种A级培养体系,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刺激事件可能会引起男生S的转变,但这种可能性很小。男生S的心病出现在A级培养体系上,因此A级培养体系是帮助男生S的最佳控制项,学校需建议男生S到能提供A级培养体系的学校就读,可借读或转学。当然,时间已非初中升高中的时间,环境已非初中升高中的环境,男生S已非初中升高中的男生S。总之,男生S即便转入想去的高中,也不见得能“浪子回头”,但具有较大可能性,值得一试。

整体性来看,在初中升高中的节点上,男生S在自我系统中只面临升学问题,但现在还伴随有手机、情感、纪律等问题。从家庭环境来看,男生S的妈妈在男生S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扮演着控制者角色,导致男生S的逆反心理特别严重。时至今日,男生S的妈妈已完全丧失了对男生S的控制,甚至都做不到基本的规劝。从学校及班级环境来看,男生S在目前就读的高中找不到存在的价值及意义,同时进入高中以来的不良表现增加了男生S的成长压力,使其很难再回到正常的成长轨道。总之,男生S很无助,环境支持较差。

3.转化策略

总的来说,引起男生S发生改变的直接导火索是男生S未能顺利进入A级培训体系。鉴于此,可尝试以下三种策略。

首先,如果能通过借读或转学的方式帮助男生S进入提供A级培养体系的学校学习,那么可以尝试。男生S可能因此而朝着理想方向转变,当然也可能再次回到初中升高中的原点而不能自拔,这要看男生S对这段特殊经历的理解及体悟是否到位。

其次,如果男生S不能成功借读或转学,那么可通过家庭民主会议、关系亲近人员与之谈心、心理医生疏导等途径解开男生S的心结,主动寻找弥补未能参加A级培养体系的方法,重新开启过去想走的人生路。这是想通过男生S发生认知转变的这个控制项,从内部优化系统结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男生S留在原校是有巨大压力的,最好能换一所新学校,以求获得更多环境支持。

最后,如果男生S既不能借读、转学,也不愿留在原高中就读,那么可申请休学。休学的目的有三:一是让男生S暂时离开压力过大的学习环境,避免出现更多违纪行为,不进入勒令退学的险境;二是等待男生S在休学过程中遇到引起他彻悟的某一关键事件,给予男生S充分的心理调整及认知转变的时间;三是让男生S进入下一个年级,即便不能完全脱离现就读学校,但毕竟拥有重新开始的环境。这种策略是下策,备用。

系统思维以系统论为基础,是非常高级的思维模式,适合于班级建设的方方面面,值得我们在理论上研究,在实践上探索。真正掌握系统思维后,我们就可以更轻松地看到问题的本质,更有效率地完成手上的工作,也更容易思考清楚各种看似棘手的问题,因为教育本身就是特别复杂的系统。

责任编辑 刘玉琴

猜你喜欢

要素体系系统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