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教师共同深入探讨
2018-05-14
作为教师,我们该怎样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初恋之情呢?
首先,指導学生正确认识初恋源于性心理发展。
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懂得,人生走进初春季节,伴随着性生理的发育,有一股从未有过的潮水在心中悄然涌动,意识到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这便是性心理的萌动。这是从儿童期步入青春期的一个心理标志,初恋便由此而来。由于家庭氛围、社会环境、生活经历、文化差异、个性等多方面的影响,每个人的性心理发展自然各有差别。但总的来看,性心理的发展还是有共性的,是有规律可循的。针对我国实际,一般认为青少年性心理发展大致经历如下几个时期:
第一,排斥疏远期。这是进入青春期的最初阶段,也就是从童年末期开始,由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别日益明显以及对两性关系的一知半解,男女学生之间会产生一种对异性的陌生感、羞怯感、不安感和畏惧感,从而出现了对异性的暂时疏远排斥。在学习和活动中,男女同学界限分明,相互很少往来,即使因活动需要也尽量避免接触。以至于有的男女同桌在课桌中间还要画一条“三八线”。由于男女性格差异的显露,男生会嫌女生娇气胆小、气量小,缺乏“英雄气概”,女生会讨厌男生的粗野、淘气、大大咧咧不懂事。这一时期的交往特点主要表现在小学阶段。
第二,积极接近期。在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男女生会产生一种彼此接近的需要,经常的表现有:一是希望引起异性的注意和好感。男生特别喜欢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才华,在女生面前逞强逞能,或以其他方式如摆阔气等,引起异性的注意和好感。女生则变得腼腆矜持,开始注意修饰打扮,甚至连说话走路也讲究表情姿态,以引起异性的注意。二是男女学生喜欢接近。男女在一起感到特别愉快,逐渐发展到互相发现了异性的长处。三是有些学生与异性相互嬉闹打逗,甚至出现捉弄异性的情况。
这个时期男女学生交往的最大特点有两个。一是交往对象的广泛性。这时候的男女学生交往常常不是一对一的,更多的是群体性的交往,许多男女学生在一起活动,或者是一个人与很多异性学生都很要好,好像第一次走进花园,感觉每朵花都那么可爱。二是交往对象的多变性。这个时期有的男女学生之间不再是一种普通的交往,而是初步建立了异性友谊。即使这样,交往对象也还很不稳定,今天和这个很要好,明天又可能和那个成为朋友。这个时期的交往特点,主要表现在初中阶段。
第三,模仿性初恋期。随着性心理的进一步发展,男女生开始在共同愿望和理想的基础上建立纯真的友谊。与此相伴随的,是异性朋友之间带有情感依恋的相互交往。由于对友情与爱情认识不深,于是,有些学生可能进入了模仿性的初恋期。这种异性的交往还说不上是恋爱,与正式的成熟恋爱不可相提并论。
这一阶段男女学生的“初恋”,有如下特点:一是行动不自觉。读了爱情小说,看了爱情电影,就可能盲目模仿,行为更多冲动性,很少自觉性。二是对象不稳定。这时候的交往对象虽然不像积极接近期那样广泛多变,可能是一对一的,但是,依然很不稳定,很容易就把感情转移到新的对象身上。三是感情不持久。说好就好,说坏就坏,轻率地就会“海誓山盟”,却又很快被扔到九霄云外。于是,给人一种“朝秦暮楚”的感觉,以至时常闹出所谓的“感情不专一”的故事。其实,这是这个时期男女学生交往的特点,没有什么专一不专一。这说明模仿性的初恋虽不是罪过,但的确还不是成熟的恋爱,只是一种相互吸引加上盲目模仿的行为,是一种恋爱的“演习”或“预演”。这个时期的交往特点,主要表现在高中阶段。
第四,成熟恋爱期。随着整个身心的成熟,性心理也进入了成熟阶段。男女青年在相互爱恋的基础上,开始了一对一的两性交往,进入了成熟的恋爱期。成熟恋爱期的两性交往,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彼此对爱情有了责任能力,以缔结婚姻关系为直接目的。这个时期的交往特点,主要表现在中学毕业以后。
其次,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初恋还不是成熟的恋爱。
模仿性初恋期的恋情,也就是我们说的初恋,是学生最难把握的。我们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善待自己的初恋情怀。这是因为年少时的初恋情怀还不是成熟的爱情,中学时代还不能担起爱情的重担。
第一,中学时代的身体还没有真正成熟。在这一时期,虽然身高体重增加很快,甚至与成人相差无几,第二性征也已经开始出现,但在身体机能上仍然与成人有着不小的差别。
第二,中学时代的心理远远没有成熟。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往往落后于身体发育。比如,虽然身高与自己的父母可能差不多,甚至可能超过父母,但在心理成熟度方面,不得不承认与父母还相差很远。再有,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极不稳定。比如,可能刚刚在学校与同学就某个问题进行过一番争论,显得很理智;可回到家中,却又会和父母撒娇,显得很幼稚。又如,明明对异性交往有兴趣,但碰到异性朋友却脸红手抖,说不出话,缺乏基本的社交经验与技巧,不知如何是好。
其三,中学时代对爱情还没有深刻的理解。由于缺乏知识和社会阅历,中学生所接触的人和事都比较少,对社会的复杂性缺乏切身的体验,看问题容易幼稚偏激和冲动。因此,对爱情,中学生还难以深刻理解,还难以领悟真正的爱情必然以婚姻为目标。中学时代还难以担起爱情的重担。还有的学生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经常错把友谊当成爱情。
最后,中学时代还无力承担爱情的责任。成熟的爱情意味着责任,成熟的爱情要走向婚姻,这首先需要起码的物质保证。中学生还没有从事职业活动,没有经济来源,还没有能力担负这样的经济责任。再有,男女结合建立家庭不仅仅是男女两个人的事,而是一种社会行动,要承担社会责任。中学生还没有真正长大成人,还承担不了这样的社会责任。因此,在无力承担责任的时候,把初恋当成熟的爱情担在自己身上,怎能不压坏了身心?
总之,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懂得,初恋的故事没有什么该不该发生,对初春的生命来说,曾经经历过,就是初恋之情的全部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