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通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

2018-05-14全春花

山西农经 2018年19期
关键词:成效措施

全春花

摘 要:以大通县为例,分析大通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并说明取得的成效和工作亮点,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成效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9-004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近年,大通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四个转变”特别是“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村环境增绿为奋斗目标,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指导、分析和研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以深化农业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从而有效促进环保型农业发展。

1 主要措施

1.1 调优结构,提升农畜产品供给能力

(1)调整优化作物生产结构。按照“稳粮食、增马铃薯、增蔬菜”,首先要将粮食作物的具体种植面积稳定好,然后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调整种植业结构。

(2)打造升级版设施农业园区。打造景阳汇丰现代农业观光园,投资2.58亿元,重点发展度假、休闲旅游项目,将农业园区打造成以度假、养生、休闲、旅游的经济园区。目前,当地接待游客已达到26万人(次),设施农业园区实现提质增效。

(3)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大力推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为养而种、种养结合,年种植饲草1万hm2,年产鲜草42万t,推进农牧结合、优势互补、循环发展。科学合理调整农村当前养殖结构,年出栏各类牲畜96万头(只),肉类总产达到3.37万t,种养结构日趋合理。

(4)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2017年,获得无公害产地及产品认证9个,复查换证绿色产品8个;全县累计认证登记“三品一标”农产品70个,比重达到32%,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

1.2 降低成本,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质高产规模化小麦、油菜、马铃薯等粮油示范种植基地18个,面积0.37万hm2;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57万hm2,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38%。规模养殖场达到86个,家庭农牧场达到277家,畜禽规模化养殖不断提高。二是加快推进农业新机具新技术。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力度,示范推广高效无土栽培栽培、高效节水灌溉、农业信息化等技术,重点推广农作物全膜覆盖种植技术0.7万hm2,实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达4万hm2,繁育优质蔬菜种苗1 000万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

1.3 补齐短板,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业。要不断加大对马铃薯以及蔬菜等的生产加工规模,加快其产业化发展。全县修建马铃薯贮藏窖222座19 000 t,蔬菜保鲜库6座14 450 t。二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45家,培育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908个,培育家庭农牧场277家,培育种粮大户90户。

1.4 绿色发展,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1)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化肥减量增效2.9万hm2、化肥综合利用技术0.67万hm2、建立油菜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融合核心示范基地0.73万hm2,建立了1个化肥减量增效综合示范区;推广农作物病虫鼠害绿色防控及植保无人机飞防技术0.07万hm2,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60%以上。

(2)提升耕地质量保护。推广秸秆还田腐熟和粮食作物增施有机肥技术0.13万hm2,增施商品有机肥333.3 hm2,建立精准施肥、有机肥替代无机肥、农机农艺配套施肥、秸秆还田等示范区33个,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78%。

(3)大力回收农田残膜,减少白色污染。目前该县针对作物、蔬菜以及药材种植回收残膜1 500 t。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与处置,力争实现各类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达到80%以上。

(4)加强对畜禽排泄物的治理。随着畜禽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其粪便等排泄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也逐渐严重。因此,必须要将废弃物经无害化处理后可以作为农田有机肥再次利用,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在长宁镇双庙村新建万吨有机肥加工厂,加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

2 取得的成效

該县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目标,认真落实相关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战略,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在农业新动能上取得良好效果。

(1)农业生产稳步推进。蔬菜产量32.37万t,增长1.2%;肉产量3.37万t,增长6.65%;蛋产量0.437万t,增长15.6%;奶产量5.23万t,增长3.6万t;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8.69万t,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油料作物总产达4.49万t,增长0.67%。

(2)农业产值逐步增加。完成农业总产值28.64亿元,同比增长5.56%,实现农业增加值14.54亿元,增长5.12%。

(3)农民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 443元,同比增长9.16%。

(4)农业科技推动支撑能力提高。推广农作物全膜覆盖种植技术0.7万hm2测土配方施肥4万hm2、繁育优质蔬菜种苗1 000万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实施保护性耕作0.53万hm2、机械深松整地0.67万hm2,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66%。五是品牌效应明显得到提升。成功打造“老爷山”牌绿色蔬菜、“绿草源”牌牛羊肉、“雪域纯”绿色豌(豌)豆、“大通马铃薯”“大通牦牛”等大通特色的农畜产品品牌,农产品多次亮相“农博会”“绿博会”“青洽会”“城投会”等大型交易会和引起广泛关注。

3 结束语

(1)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村经济新亮点。①打造休闲观光田园综合体。园区以农业观光园为主题,深耕植入“归田心情、开阔农庄”的亲情休闲元素。将旅游、餐饮、休闲、娱乐集成一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丰富西宁市及其周边地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构建高原特色的现代农业生态田园综合体,促进该县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②打造田野风光观光示范带。依托乡村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发展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成功打造了逊让乡万亩油菜花观光区、乡村花海农庄,受到广泛好评,带动了全县旅游业的发展。

(2)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与扶持工作迈上新台阶。近年,该县紧紧围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这条主线,积极培育家庭农场,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社,农业生产要素进一步集聚,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为进一步做好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培育工作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解决管理权责不明晰的问题,该县农经局起草的《大通县农民专业合作社5A级评定标准及扶持意见》获得县政府批准,该《意见》的出台,将对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和示范社的评定提供了标准依据,促进该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3)重点新技术推广应用引领农业新发展。在加大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的同时,不断推进农机新机具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延伸,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农田深松、无人植保机、机械化耕种收、秸秆还田等重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饲草、马铃薯、油菜等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推动农业新发展。

猜你喜欢

成效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