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经济多元化模式研究
2018-05-14王自云
王自云
摘 要: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主导思想发生了一定改变,由原来更多重视总量扩张和高速增长转变为更多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概念,这使乡村振兴赢来多元化的发展局面。以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存在的挑战与对策进行分析,旨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乡村振兴;地方经济;多元模式;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9-0021-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1.32 文献标志码:A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与国内经济的发展,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要想在市场经济中保持良好的竞争力,同时保证自身内部企业经营正常运转,要针对全球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查找自身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突破之径。在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经济多元化模式之前,要对当前存在的经济挑战有正确的认识。
(1)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经济发展信息交流速度不断提升,经济数据组成更加复杂,也就是说,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地方经济多元化发展,应该将经济数据分析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深层次发掘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断深入,地方经济发展面临挑战不再局限于本省或者国内,而且要面临国外行业快一步抢占市场的危险。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经济中一些传统信息处理弊端就显现出来,例如经济信息处理缓慢、对于地方市场发展规划预估不足等,因此地方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发现和研究更为有效、准确的处理经济信息系统,为今后进一步的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信息基础。
(2)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经济结构面对研究挑战。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要不断提升经济流通与生产要素规模,这也就使得不同地区的产业活动也不尽相同,进而出现区域分工。而我国大部分农业地区长久以来都是经济结构都比较单一,缺乏新型、高精尖产业,不符合乡村振兴背景下经济发展规律,因此在后续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应该转变传统的产业结构,形成多元化、阶梯型的经济产业系统,为地方经济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引导作用。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多元化模式实现的途径
2.1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
乡村振兴背景下,各个地区由于基本情况不同,多元化模式发展面临的选择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应对措施制定过程中,应当看到自己的不足,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首要决策思路。以我国中原地区地方经济多元化模式发展为例进行讨论,具体来说基础建设应该分为以下3点:第一,加强本地区与周边农村地区的基础建设合作关系,实现区域基础建设效能最大化。第二,完善地区交通设施建设,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都要加强管制重点建设,以此提高区域经济贸易运输服务,为多元化经济模式建设提供交通基础。第三,建立与沿海地区的合作,尽可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对口通商,加强对外投资贸易,对内也能开拓出内陆的经济贸易通道,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能力。
2.2 实现信息化动态监管
随着当前整个社会不断发展,一些安全生产的措施需要不断被制定出来,制度先行才可以有效保证措施的有效性,也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新的问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能够保证对各个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当前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不断应用,这些对于安全监管来说属于一种创新途径,因此政府要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
2.3 提升多元化人才培育力度
乡村振兴背景下,各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互相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南部沿海区域为例,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关键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对周边城市的发展也起着带动和辐射作用,所以周边地方多元化经济要围绕它展開人才培养举措:第一,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学习发达地区办学特色、办学优点,将其融入到本地区高校的建设当中。第二,努力培养高技术人才,建立数量充足、学科知识面广、高素质的科研队伍,使自身科研技术水平能够大大提升。第三,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的环境氛围,推出引进高科技人才的政策措施,实行一系列奖励措施,建设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高地。
3 结束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得出,地方经济要想实现多元化模式发展,必须要对自身的经济发展优势有一定了解,同时摒弃以往单一的经济发展思维,营造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可以说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经济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注重经济专业人员的能力提升,也要注重经济战略的制定。希望通过研究讨论,能够使相关人员了解到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经济多元化模式发展需要的条件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其经济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