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草和鲜花享有同样的阳光
2018-05-14严必友
严必友
一日去公园游览,见一园丁正在修剪花枝,便好奇地问他为何将这么漂亮的花朵剪掉。园丁说,茂密的花枝遮住了底下的小草,我要让它们享有同样的阳光。
多么富有哲理和诗意的语言!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想起了我们的学校、学生和教育。
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由于升学竞争的影响,领导和教师的目光总是盯着少数几个尖子学生,希望他们能在考试中出类拔萃,为学校扬名立万,所以,在座位安排、课堂提问、作业批改、个别谈话以及机会、荣誉等各个方面都让他们享受特殊的待遇。而大多数学生,特别是那些“后进生”,则很少能进入领导和教师的视线。这种短视、功利的思想和行为严重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变得疏远甚至对立。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只有当教师的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把满腔的爱都献给他们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其实,“后进生”的形成固然有其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但学校教育环境,特别是师生关系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远非其它因素所能比及的。正如魏书生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所说的,那些“后进生”既要承担学习上的巨大困难和压力,还要面对来自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呵责、歧视甚至嘲讽,这些身体上、情感上、精神上的沉重负担是一个花季少年所不堪承受的。面对这些学习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我们只有敞开胸怀,用真情叩开心灵之门,用关爱铺设成才之路。
关爱“后进生”,必须是从心底流出的真情,就象关爱自己的子女和弟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给予的细致关怀和融融爱意时,必将激发出强劲的学习动力,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
关爱“后进生”,必须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许是由于太多的挫折,也许是因为太多的酸楚,这些学生的心理总显得比较自卑、脆弱和封闭。惟有真情方能融化师生间的心理障壁,打开心灵的大門,了解他们的真实困难,对症下药,促进他们的根本转化。
关爱“后进生”,必须学会挖掘和发现,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后进生”未必处处都落后,他们在学习之外一定会有各自的优势和特长。而且从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看,有些学习成绩之外的能力和品质远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只要多给他们一些雨露,多给他们一些阳光,让他们也有展现自我的舞台,则一定能唤起他们失落的自信,使迷惘的双眼变得清明,使弯曲的脊梁变得挺拔。
关爱“后进生”,必须满怀宽容和期待,学会赏识和赞美。每一种花草都有属于自己的季节,教师要精心呵护,耐心等待。学生的学习是一次远行,一次经历,沿途既有风和日丽,也会有暴风骤雨。当他们遇到困惑时,你给予一次耐心的点拨;当他们不慎跌倒时,你给予一把有力的搀扶;当他们取得进步时,你给予一句真诚的赞美。当他们走出困境,回首来路,那种内心的丰盈和精神的成长会使他们的生命变得饱满而坚强,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如果是一棵白杨,要让它挺拔参天;如果是一朵鲜花,要让它洋溢芬芳;如果是一丛灌木,要让它缀满绿色;如果是一株小草,要让它春意盎然。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要有园丁一样的情怀,让他们享有同样的阳光。
赵加军,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江苏省语商演讲口才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校长》杂志特邀主任编委,苏州市首批姑苏教育人才。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荣获全国中学十佳校长,全国师德标兵等光荣称号。现为江苏省生态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人民政府责任督学,就职于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