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课堂和谐氛围 关注学生自主学习

2018-05-14杨牛扣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杨牛扣

摘要 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在和谐的课堂中,和谐的教育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本文通过“心动”“手动”“口动”“脑动”四联动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创造高效、自主、快乐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人文和谐 自主学习

学习之道在于“悟”。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应该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多想、多交流,在思路点拨和思想方法上多引导,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为此,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就显得格外重要,一节让学生心动而优质的课堂必然是和谐的课堂、自主的课堂、灵动的课堂,是让学生做到“心动、手动、口动、脑动”的自主学习的课堂。心动,是让学生有积极的兴趣,爱上数学课;手动,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口动,是让学生勇于表达,敢于表现;脑动,是让学生学会反思、追思,学会归纳、总结。和谐的氛围,整体的联动,自主的学习,自然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攀向知识的高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营造“心动”的人文氛围,让学生感悟数学

提到这一点,许多教师自然想到教学情境的设置,将有趣的素材用于课堂。确实,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敲门砖。笔者尝试以“丰富课堂语言”和“上好实验活动课”为例谈谈如何营造“心动”的人文氛围。

1.丰富课堂语言。

教师智慧、幽默的语言,甚至一句鼓励、一个微笑都有助于和谐氛围的营造。第一,笔者尝试发挥无声语言的作用,将表情、肢体语言等注入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学生表达时以亲切而带有鼓励性的眼神回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往往能温暖学生的心,传递对学生的爱,消除学生发言时的紧张,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第二,遇到简单易懂的问题,学生一起回答得到答案时,一句幽默的话语——“哦!地球人都知道!”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介绍一些基本几何图形符号“∠、⊙、⊥、⌒、△、//”时,由于它们都是原图形的压缩,笔者的一句“浓缩的都是精华”,让学生忍俊不禁的同时,也让他们深深理解并记住了这些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第三,笔者借助生活画面,融入富有时代的、具体的、人性化的元素,凸显数学学科的魅力,营造一种在现实中“玩数学”的意境。例如:在七年级刚开始教授几何时,笔者利用幻灯片打出了三张人脸,第一张两眼各流出一滴眼泪,第二张两眼流出一串眼泪,第三张满脸都是泪,从而导出了几何的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的概念及相互的关系。

第四,笔者积极利用多媒体语言,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第五,笔者尝试运用游戏语言。有时,一个贴近学生、带有游戏意味的话题,会大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例如,某次测试,班级整体考得不理想,班里的气氛很压抑,笔者在黑板上画个“×”,开玩笑说道,看来都是“××”惹的祸,有谁来对“×”做个解剖?学生自主讨论的热情随即高涨,答案甚至出乎笔者的意料,他们想到了对顶角、邻补角甚至函数图像的大小比较等。

当然,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教师的语言都要严谨规范,尤其在对概念进行表述时,更应做到咬文嚼字。

2.上好实验活动课。

数学实验活动课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常态数学课,丧失了实验活动课的味道,但若用心准备,这一节课就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润滑剂,让学生“心动”,对数学课堂充满期待。首先,在基础年级的时候,可以尝试强化《数学实验手册》的作用,真正带着实验伴着活动上好这一节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力地促進了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例如:《身体素质测试数据的处理》的实验活动课,可提前一周让学生测量好自己的身高、体重、100m跑等成绩,课前可以用体育歌曲渲染,让学生欣赏奥运精彩视频,接下来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汇总,然后整理出全班学生的数据总表以及男女生各项目的分类数据表。通过“七嘴八舌”的自主讨论,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体会中位数、平均数、众数在研究实际问题时的价值。其次,在毕业年级的时候,鉴于升学的需要,教师可以把这一节课做适当转化,改为综合题研讨活动课。上学期可以上主要研究作业上的综合题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研究课,题目由学生点或教师选,最多两题(或两类)。下学期,可以由学生任选一道中考压轴题,不让看参考答案(上课时让学生代表在若干参考资料里选),然后只能借助于常规的工具(直尺、圆规、三角板、量角器)予以解决。这种原汁原味的分析、本真的解题形式、含有游戏的方式,学生很感兴趣。

二、搭建“手动”的操作平台,让学生主动建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的抽象概念借助于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动手操作主动建构,自然地体现数学的生活性,学生也能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1.“动手做”解中考题。

借助典型题目,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做”解中考题,突破平常的解题思维局限。学生在收获答案的同时,获得学习的乐趣,更从中领悟了自主学习的真谛,学会了思考和创造。例如,2009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数学第26题,将矩形纸片ABCD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BE(如图①);再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BE上的点D′处,折痕为EG(如图②);再展平纸片(如图③).求图③中∠α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把视野放开阔一点,从“机械的算”改为“动手做”,即按照题目中的操作步骤动手折叠,每叠一次,理清其中的数理关系,通过两次操作很容易得∠α=22.5°。再如,在教授“认识概率”这节课时,教师可准备若干个标有数字的乒乓球、硬币、扑克牌和骰子等,让学生动手感知可能性。

2.动手画思维导图。

画思维导图的高效之处在于,学生通过一边思考一边“涂鸦”,图文并茂地把思维过程进行了可视化的展示,能有效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创设“口动”的表达讲堂,让学生有所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理解效果最佳的方式是表达出来,讲给别人听。大家熟悉的“学习金字塔”模型的最底端,讲给别人听,就是学习效果最佳的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的课堂,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让更多的学生勇于表达、敢于表达。

1.要让学生“敢说”。

课堂上,学生假若都不敢开口,怎么办?作为一线教师,相信都曾经碰到过这样的尴尬:课堂上一个问题提出后,本指望会有学生举手回答,可就是没有学生举手,最后不得不自问自答。不举手的背后,就有着学生不敢说的原因,而课堂上学生敢不敢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同学的态度。所以,和谐的课堂氛围很重要。

2.要激发学生愿意说。

可以变换提问方式,把习惯性的提问“谁会做这一题”,改为“这一题你是怎么想的”。因为原来的提问偏重于结果,变换后的提问关注的是过程,学生只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无需考虑对错,容易放得开,也就更加愿意开口说了。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创意,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能够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这样,学生自然愿说。教师还应创新激励方式,不管对成年人还是对学生,激励的功能是很神奇的。初中生正值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争强好胜,我们可以充分抓住这一心理,尝试采用加分升级的方式:组建学习共同体,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予以加分统计,每月根据成绩进行表扬并重新分配小组。

3.要鼓励学生“数学地说”。

学生敢说愿说,并不等于会说,更不等于会“数学地说”。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复述”專项训练,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一种表达示范,自由发挥,强化学生数学表达的意识,夯实学生数学交流基础,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能力。例如尝试“听说教学”训练:学习空间图形时,可将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学生从一堆数学模型(圆柱、圆锥、长方体、三棱锥、五棱柱等)中任选一个(不给第二组学生看到),第二组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如这个几何体有几个面、几条棱等)要求第一组学生回答,并据此猜出第一组学生所选定的是什么模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几何体的构成。活动的顺利完成必须基于学生对这些空间图形的透彻理解,同时也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四、巧设“脑动”的典型情境,让学生完善提升

这里所说的“脑动”,主要是指引导学生在动口、动手的基础上,积极动脑,学会反思、追思,学会归纳、总结,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多角度思考,有效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例如:有关线段的最值问题,八年级学生初学时普遍感到很困惑。在复习课上,可精选这样一题: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EA平分∠CAD交CD于点E,P、Q分别是AD、AE边上的动点,求PQ+QD的最小值。在学生感到茫然,不知如何求解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从常见的基础知识点入手,不断追问:知道了角平分线,联想到哪些结论?已知A、B两点均在直线l的同侧,如何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最短?已知直线l外一点P,如何在直线l上找一点D,使得PD最短?一系列的追问得到学生的一致回答后,教师再分析该题中的条件,确定定点、动点的关联,思考归纳出“转移—共线—垂直”最值问题解决的三步法,答案也就很快跃然纸上了。学生在动手画,画中找,兴趣自然倍增。这也为引导学生走出平时解题过程的惰性区做了很好的提醒,进而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处处为学生着想,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他们才能做到独立思考,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