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党建和脱贫聚力“摘帽”

2018-05-14马延晨

党的生活·青海 2018年1期
关键词:选派摘帽枸杞

马延晨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都兰县依托“温暖之路”党建示范长廊建设,以基层党建为载体引领产业发展,以生产保障作为脱贫攻坚利器,推动党的基层组织核心优势、战斗堡垒优势,转变为攻坚战役中的发展优势、脱贫优势,集中“火力”使党旗牢牢插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继2016年实现脱贫清零目标后,在国务院扶贫办于2017年11月1日发布的全国26个整体脱贫县中,都兰县跻身其中。

“群众富不富,全靠党支部”。都兰县在举全县之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选择基层组织建设为脱贫攻坚固本强基,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抓手,先让村级党组织强起来。完善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为支撑一核多元的精准扶贫组织体系,集中资金资源持续为脱贫攻坚加大投入,重头解决以往“小而散”“撒胡椒面”的资金投入、项目难以做大做强、扶持效果不明显等弊端。全县为贫困村每村筹措50万元资金设立了村级产业发展基金,以“激励创业、以借代帮、不收利息”的方式,支持撬动贫困村或有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2016年,该项基金支持香日德镇香源村盘活村域内47公顷闲置土地,整治后整体流转用以种植枸杞,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40多万元。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导航”。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为前提,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村村联建的方式形成合力,带领群众攻坚克难。突出问题导向,以破解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缺乏能人、管理机制落后、组织化程度偏低、个体差异明显、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为突破口,结合部分贫困村“区域相邻、环境相似、产业相同”等实际,确定了“抱团取暖、联村并进、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打破村与村之间的界限和单打独斗带来的问题,构建经济发展联合舰队,以规模化经营、集约化运作,带动各村的农牧民群众实现整体脱贫致富。都兰县宗加镇党委以经济强村哈西娃村为龙头,通过推动各村党组织之间的结对共建,联合周边相近的4个牧业村打造“基层互助联合体”,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之路,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产业相近、地域相邻行政村发展差异大的问题。夏日哈镇党委结合夏塔拉村、河南村、沙柳河村种植枸杞农户较多的实际,成立了“枸杞产业联村党总支”,带动各村土地打包流转给企业和种植大户进行枸杞规模种植,集中调配各村劳动力进行枸杞田间务工,村集体跟进建设枸杞烘干线,农户的收入由以往粮油作物种植的单一收入转变为土地流转收入+田间务工收入+村集体分红收入的多元化收入。

“打赢脱贫攻坚,党员干部是关键”。都兰县在建立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帮村、党员干部结对认亲帮户的“双帮”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创新开展亲情捆绑式帮扶,共有30个省州联点单位、30个县直单位和23家驻县企业的970余名干部职工,以1+1、1+N、N+1的形式联点帮扶43个贫困村的1041户贫困户2012名贫困人口,实现了贫困户、贫困村联点帮扶全覆盖。根据中央和省委、州委要求,全縣向50个贫困村和后进村选派78名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社区)工作队,其中省级选派8名,州级选派31名,县级选派39名,铸就一支永不撤离的工作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落实各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205万元,落实各类帮扶资金4323.91万元。通过帮扶米面油、手机、电视、水泥、化肥等各种生产生活物资,形成了多方联动帮扶、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党建+x”模式,激发“脱贫引擎”。都兰县在造血式扶贫中实现多点开花,创新开展“党建+x”模式促富民强村,沟里乡成立“乡村企”联合党支部,依托三个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牧区剩余劳动力等资源优势,成立了金沟里发展工贸公司,以公司+合作社+牧户+党小组的发展模式运行,帮助结对村建立了稳固的经济收入来源,让世代游牧的群众“放下了羊鞭子、拨起了算盘子”;察汗乌苏镇西河滩中村探索实施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村以户为单位单一种植粮油作物、单打独斗的生产经营状况,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香加乡按照“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的联带发展模式,广泛动员引导村“两委”成员和党员养殖技术能人发展专业合作经济,通过帮项目、帮联络、帮资金等途径,进一步做强了特色农业,深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载体。

(作者单位:都兰县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选派摘帽枸杞
是酸是碱?黑枸杞知道
云南宣布3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采枸杞
贫困县摘帽后不得搞庆祝活动
五招挑出好枸杞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建昌县:激发选派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
2017年,约10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岳西:围绕“六句话”抓好“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