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象服务在“三农”服务中的优势分析

2018-05-14陈琳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气象服务三农优势

陈琳

摘 要 气象服务对于“三农”产业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个完整良好的气象服务能够让农民提前做好灾害规避,减少损失。气象服务的出现,使我国“三农”产量大大增加,促进了我国“三农”经济的发展。基于此,如何让气象服务在“三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话题。

关键词 气象服务;“三农”服务;灾害预防;优势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4.096

对农业破坏最为严重的因素莫过于自然灾害,每年因为自然灾害而导致的“三农”损失不计其数。我国粮食主要生产地是经济实力薄弱的农村,我国农村因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落后的缘故,在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较为欠缺,而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气象灾害,则会导致严重的农作物损毁及人员伤亡等情况。

1 气象服务对“三农”的重要性

气象服务的出现,大大地降低了因灾害导致的“三农”经济损失,且良好的气象服务能够提前做出灾害预报,让农民在灾害来临之前做好防御措施。因此,“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气象服务相关联,而如何为“三农”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农业进步的一大问题[1]。

2 “三农”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气象预警意识不高

“三农”产品一般都种植在偏远山区或者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的农村,而管理“三农”产品的农民学历普遍较低,灾害预防意识薄弱。很多农民在生产活动中仅仅关注种植和收割两大方面,对于气象预警等方面没有相关意识,一旦气象灾害到来,这些农民往往是受灾害最为严重的一群人。

2.2 农业气象服务种类单一

在实际应用中,针对农村的气象服务仅仅停留在粮食方面的气象预警,对于一些新生的,如林业、经济作物、特色农业等方面的气象服务非常欠缺。由于农业和气象服务在利益上没有直接挂钩,导致很多服务于农业的气象服务停留在自发阶段,而对于农民比较关心的倒春寒、干旱、暴雨、冰雹等天气,气象台并没有给予到位的气象服务。

2.3 农民获取气象信息的途径不通畅

气象信息一般只能通过电视、收音机、手机、网络等方式进行传播,但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要想通过网络、手机等方式获得气象信息略显困难。

3 提高“三农”气象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3.1 树立现代化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意识

因为农业与气象服务业在利益上没有直接挂钩,导致农业方面的气象服务较差。因此,作为气象部门,应主动增强“三农”气象服务意识,主动为“三农”产品开发更为完善的气象服务种类,对于暴雨、大雪、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需要作出及时准确地预报。同时,当地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为当地农业设立专业的气象服务观测站点,购置现代化气象服务设备,形成农业—气象化服务一条龙。当地政府还可与当地农业气象局形成气象服务联盟,即通过形成联盟会的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2]。

3.2 开发农业气象服务生产潜力

由于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非常严重,因此,应开发气象服务在农业方面的潜力,如将自然灾害影响分析也纳入气象服务体系之中、强化农业气象服务的灾害风险评估力度、增加对农村资源的评估等,从而最大程度上挖掘农村土地资源的潜力。

3.3 将农村“三农”经济收成直接与气象服务挂钩

可通过建立气象服务与“三农”经济挂钩的方式,如“三农”收成气象奖励等方式,来促进气象局在“三农”工作上的改进。同时,可通过引入社会商业资金的方式,利用市场的能动性来促进气象服务在“三农”经济上的服务水平[3]。

3.4 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即使气象局能够及时准确地发布相关气象灾害信息,但如果这些信息没能够及时地告知农村中的每一位农民,这样的气象预警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应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在农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气象预警到防灾、减灾的运作机制,确保在灾害来临时能够及时、稳定地将减灾、防害等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农民身上。不仅仅是农民,也应该对当地的企业、政府部门、学校等机构进行灾害预警培训,并在当地建立起一支专门应对气象灾害、救灾减灾的高素质队伍,以在气象灾害来临之际能够及时地指导当地有关部门进行相关工作。

此外,应加强农村气象灾害信息预警渠道,可利用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传播方式进行传播,甚至可以开发出一套类似于防空警报式的气象灾害预知途径。

3.5 细化政府机构在“三农”气象预防工作上的工作流程

3.5.1 细化当地政府组织职能

气象预警服务在我国类似于自发性的服务,没有建立起一套规范完整的运作机制,这种带有主观计划的行动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不利于气象预警、防害救灾工作的进行。基于此,当地政府应制定相关措施,以使气象灾害到来时,各部门、各机构、各组织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相关工作。

3.5.2 提倡针对性研究

每一地域都有自己不同的地理特征,在研发气象灾害预警、防御工作运行机制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可以脱离实际,死搬规则。当地政府应该成立专业的气象研究队伍,对当地实际地理情况、土地资源、人为因素等情况进行分析后,再建立针对性、完善的管理机制。

3.5.3 加大对“三农”气象服务方面的资金投入

农村“三农”气象服务之所以一直落后于其他类气象服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没有资金的投入。基于此,政府应通过財政拨款、引入社会资金,或者将“三农”经济收成与气象服务挂钩等措施,加大对“三农”气象方面的资金投入,从而引进先进、准确的自动化监控设备,在资金和设备双方面的推动下,“三农”气象服务水平必然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常志刚,曹丽静,宋宇岐.“三农”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2):51.

[2] 余小平,胡怀坚,周俊,等.“三农”气象服务与专项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2):252-256.

[3] 杜尧东,陈新光,王广伦.“三农”气象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广东气象,2016(4):1-4,29.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气象服务三农优势
赞分盐镇裕牛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画与话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浅析气象服务需进一步融入农业生产必要性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