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2018-05-14黄炜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供给侧农产品农业

黄炜

摘 要 在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需要注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调整农业经营方式,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研究农产品的价格变化规律和建立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补贴转型对于相关产业的升级改造、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产品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4.072

甘肃省东西蜿蜒,总面积居全国第7位,全省山地和丘陵占总土地面积的78.2%。各地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向北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高寒气候[1]。由于气候和土地情况差别较大,不同地区的农产品种植侧重点有所不同,从而带来了较为普遍的农产品跨地域流通现象,在农产品流通的过程中,流通环节的增加会使农产品出现价格上升的情况。同时,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背景下,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速度会慢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速度,农业不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加剧,农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的情况日益严重,导致农产品的田间收购价、批发市场价、零售市场价均存在价格不合理的情况[2]。为了使农产品价格能够健康发展,避免出现恶性价格竞争、导致产量过剩,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断改进。

2016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较上年减产2.6%,但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得到进一步扩大,如蔬菜种植面积增加1.98万hm2,增产3.7%;中药材增加2.18万hm2,增产6.7%;园林水果种植面积增加1.42万hm2,增产9.7%。这些情况充分体现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突出成效,但农业经济和农产品价格形成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1 農业经济和农产品价格出现的主要问题

1.1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随着城乡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目前出现的新型农业需求往往属于中高端消费需求。特别是绿色食品、品牌农产品、农产品食用安全等成为了新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增长点,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呈现出优质化和多样化的趋势。但是,现有的农业供给体系的调整升级往往慢于消费需求结构的升级,经常出现农产品供应长期低端固化的现象,导致农业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

1.2 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农业不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加剧

2015年发布的《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中提出了我国农业不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过去对农业生态环境价值缺乏重视和有效的社会评估。

目前,甘肃农业发展的不可持续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部分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行,导致低收入农户、部分农产品主产区的普通农户农业增产不增收,来自于农业的经营净收入出现下降。2)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农产品成本提高,增加了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经营风险。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将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1.3 农产品价格市场竞争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问题日益严重和投入要素价格不断上涨,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也迅速提高。在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农业经营效益明显下降,对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负面影响,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1)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农业补贴政策转型停滞不前,部分农产品过度进口,导致出现农业生产资源浪费问题;2)近年来,国外大型的农业跨国公司进入我国的步伐加快,这些跨国公司对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积极效应值得肯定,但容易控制农业产业链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使本国农业产业组织在产业链中出现边缘化的现象。

2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2.1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补贴的转型

现行的临时收储政策和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政策,虽然在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增产方面发挥了较为明显的作用,但是也扭曲了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妨碍了市场定价发挥其作用,容易形成政府定价误导农民生产的现象。目前,甘肃省在农业生产方面存在主要农产品结构性、阶段性供给过剩和部分中高端农产品供给不足的情况,特别是绿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和品牌化农产品的供给存在着较大缺口,这一情况与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有很大关系。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发挥市场机制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这两个方面。

2.2 推进农产品专业化发展

推进专业化农业生产性服务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出现和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改变,对农业生产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需求不断增加,还出现了对农业生产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需求。这就需要通过鼓励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方不断优质、高效发展,不仅能更好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提供服务,还能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转型升级。

2.3 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鼓励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式农场、新型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在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过程不断成长,通过优先发展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加强这些新型主体的示范带头作用。在促进新型农业的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结合支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激励传统农村经济中的供销、邮政、电信、金融等组织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的能力。建立以普通农户、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通过对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进行不断培育,将培育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激发传统农村经济组织与带动普通农户快速发展结合起来,完善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链的竞争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体系,促使农业发展从传统的生产导向逐渐过渡到消费导向。

2.4 促进农业要素结构优化配置

除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和改变传统农业经营体系外,还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进行农业生产投入要素的结构优化配置和转型升级。政府要引导土地、劳动力、知识产权、科技和资金等投入要素通过深化产权和要素市场改革进行优化配置,用科学技术拉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产业主体的创新能力。深化产权和要素市场改革,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以产业链为延伸,以制度和技术创新为动力,通过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业态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集成要素、整合资源、打造农业中高端市场,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 刘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农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17(1).

[2] 陈锡文.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供给侧农产品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农产品争奇斗艳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