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甘于吃亏
2018-05-14唐宗礼
唐宗礼
清代文学家、书法家郑板桥曾说:“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于彼,外不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继平且安。福即是矣。”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吃亏是福。”
俗语说:“吃得亏,坐一堆;要得好,大做小。”意思是一个吃得亏的人能够交到很多朋友,就会赢得人脉资源;一个人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就要放低身段,尊重别人。相反,如果处处想占别人的便宜,谁又愿意与你打交道,聚拢在你的周围呢?一个吃不得亏的人,能力再强,本事再大,再巧舌如簧、左右逢源,也赚不来别人的高看与信服。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员干部要赢得群众的尊重,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增强影响力与号召力,把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就必须甘于吃亏。党员干部只有愿吃亏、能吃亏、常吃亏、多吃亏,才能始終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从而有所奉献、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彰显高尚的人格魅力。假若见好处就争、见荣誉就上、见困难就躲、见危险就跑、见麻烦就推、见矛盾就绕,势必失去民心,与人民群众离心离德,干群关系必定就会成为油水关系而难以融合。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中有段《吃亏歌》:“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少是非,肯吃亏自然有权威,常吃亏才会有作为,多吃亏才能有跟随;能吃亏、肯吃亏、不断吃亏,工作才能往前推。”这首《吃亏歌》值得党员干部学习、传唱与践行。
前不久,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在给党员干部上党课时说:“比一比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前仆后继的革命烈士,能够平安活着,亲眼见证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变化,享受到今天和谐安康的美好生活,就是最大的沾光,最大的幸福,活着的人吃点亏又何妨呢?”一次党内警示教育活动中,正在服刑的一名腐败分子现身说法,他说自己在职时,就是因为吃不得亏,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什么便宜都想占,什么好处都想捞,最终,贪婪之心不断膨胀,在贪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滑入罪恶的深渊,失去了人身自由之时才深深懂得“吃亏是福”的深刻道理,但为时已晚。
可以说,吃亏是党员干部的应有修养与境界。甘于吃亏,应该成为党员干部的座右铭和行事准则。
不义之财不伸手,得到的是清廉美誉与心安理得,赢得的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良好形象。“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一身“清”才会感觉一身“轻”。不贪不义之财,能够睡好安稳觉,心里更踏实,避免诚惶诚恐、心惊胆战之忧,从而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好地集中精力谋长远、谋大事、谋发展,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任务面前不推诿,多干一点,既劳力又劳心,看似在体力精力上吃了亏,多付出了劳动,实则是增加了工作历练、培养了能力、锤炼了本领、创造了业绩、充实了人生。劳动是光荣的,也是美丽的。任务面前多干一点,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更好地赢得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点赞。
困难面前不退缩,多流一点汗水,多费一些心血,培育的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为困难所吓倒的勇气;磨练的是敢于冲锋陷阵的坚强意志和敢于胜利的坚定决心。由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任何困难都难以阻挡其勇往直前的铿锵步伐。
矛盾面前不绕道,多付出一点精力,多碰一点钉子,给自己多找一点“麻烦”,收获的是正确认识问题、辩证分析问题、妥善处理问题的技巧,积累的是应对和驾驭更加复杂局面的实践经验,能够学到书本中根本学不到的排解矛盾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己独当一面的能力。
荣誉面前不争抢,看似比别人少了一些美丽的光环,但收获的是不计得失的宽广胸襟,体现的是不图名、不图利的谦逊品质与高风亮节的人格情操,如此,更能赢得群众的美誉与口碑,这比几张奖状、几块奖牌的含金量会更高,这样的人生光环会更美丽、更闪亮、更持久。
职责面前不糊弄,多较真一点、多尽责一点、多用心一点,践行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征程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大道,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领导干部必须有强烈的担当精神”的教导,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充分体现,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成,是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应有的政治本色。党员干部都必须把组织和人民赋予的职责记在心里、握在手中、扛在肩上,真正做到“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挡”,不畏首畏尾、不瞻前顾后、不患得患失,做自己该做的事,走自己该走的路,尽自己该尽的责,真正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使人生更充实、更壮丽。
(作者单位:江苏油田油气生产服务中心组织人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