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促进黄陂地区薯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8-05-14陈凯斌梅兰芝叶波程胜波梅建幸李彩红钟文新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建议

陈凯斌 梅兰芝 叶波 程胜波 梅建幸 李彩红 钟文新

摘 要 黄陂地区薯尖自2005年开始引种试种,经过十多年的品种改良和市场推广,打造出“江城薯尖”这个品牌,其生产技术相对简单,种植环境要求不高,大田繁殖便捷,生产效益高,切实提高了农户的收入。筆者通过实践提出了今后黄陂地区薯尖发展的方向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 薯尖;产业发展;建议;黄陂地区

中图分类号:S64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5.044

叶用薯也称薯尖,是世界公认的第一抗癌食品——红薯的专用佐菜品种,素有“蔬菜皇后”的美称。黄陂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自2005年开始引种试种,经过十多年的品种改良和市场推广,打造出“江城薯尖”品牌,目前,“江城薯尖”已成为黄陂蔬菜产业一个持续增产增收的传奇品种。2016年,在满足武汉薯尖市场的情况下,木兰天宝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联社先后开辟了省内的孝感、襄樊、鄂州及省外的南昌、长沙、石家庄、南京等市场,黄陂薯尖推向全国已成燎原之势。

1 基本情况

截至2016年底,黄陂区薯尖种植面积近1 300 hm2,年产值约4.08亿元,武汉市场上销售的薯尖品种60%以上都是黄陂区的产品。黄陂区是湖北省乃至全国叶用薯种植面积最大、技术最成熟、效益最显著的生产聚集地,也是蔬菜生产中影响力最大的产业,黄陂薯尖已成为黄陂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典范。

1.1 黄陂薯尖产业发展地位突出

2009年,福薯18薯尖品种全国审定会在黄陂召开;2010年,叶用薯生产技术规程申请武汉市地方标准成功;2017年,全国甘薯产业大会在湖北召开,其中5个现场观摩点有3个安排在黄陂,这标志着黄陂薯尖无论是在种植技术还是在产品质量和市场效益方面都领先于全国各地。

1.2 黄陂薯尖市场竞争优势突出

近年来,黄陂薯尖逐步占领了武汉市叶菜市场的半壁江山,随后逐步补充了省内的红安、麻城、孝感、襄樊和省外的长沙、石家庄、南昌、南京、上海等地叶菜市场空白,薯尖产业已成为黄陂区蔬菜向外埠市场开拓的生力军。

1.3 黄陂薯尖产业扶贫效果突出

薯尖生产技术相对简单,生产投入成本较小,种植环境要求不高,大田繁殖简便快捷,生产效益高,销售资金回笼快,成为帮户扶贫的阳光产业。黄陂区薯尖生产在就近打工、提高生产效益方面,切实提高了贫困农户的收入,每年薯尖生产农工1万余人,人均增收近万元。

2 发展方向

当前,黄陂区薯尖发展基础好,群众认知度高,规模化种植已经初具规模,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十分明确。

2.1 保障质量安全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今后要继续全面夯实薯尖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薯尖生产各个环节严格执行技术标准,把关生产源头质量管控,确保质量安全。

2.2 创建优势品牌

要积极跟进黄陂薯尖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目前薯尖品种单一、性状稳定性差的窘境客观存在,要通过积极组织各类品种品比试验示范,促进薯尖苗种稳定性和多样化发展。

2.3 狠抓技术服务

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制订了《叶用薯生产技术规程》,被批准为武汉市地方标准,黄陂薯尖在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更加规范、可操作,黄陂区要通过深化技术服务,努力实现薯尖标准化生产全覆盖。

2.4 强化政策扶持

区委区政府对薯尖产业发展十分重视,从产业持续发展来看,应在集约化育苗、优势品牌创建、规模化生产、外埠市场开拓等方面出台积极的扶持政策,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3 产业瓶颈

黄陂薯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黄陂区蔬菜的支柱产业,但客观上存在政策扶持重点不明确、种植品种退化、产业链延伸不畅、育苗基础薄弱、植株病毒病严重等根本性问题,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3.1 特色产业政策有待明确

黄陂区薯尖总产值已超过4亿,黄陂薯尖已成为黄陂区特色支柱产业发展的成功典型,区政府尚未针对薯尖制定专门的产业扶持政策,不利于产业发展和打造区域农业发展品牌。使薯尖种植大户和新型主体在生产基础设施投入、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上各自为战,存在一哄而上、杂乱无章的现象,不能抱团取暖和均衡发展,在产业发展布局上尚未形成规划、在生产规模调整上难以有效把控、在标准化生产推广上不能统一步调、在产业链延伸上缺乏引领机制、在应对产业发展风险上难以形成合力。

3.2 生产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1)薯尖脱毒苗种繁育基地建设滞后。由于薯尖属于喜温作物,苗种繁育多在当年10月至第二年3月的低温季节,因此产业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完善育苗基础设施建设,黄陂区用于薯尖苗种繁育基地建设十分简陋,还没有能开展脱毒苗繁育的基地。2)薯尖标准化生产应用需要积极推进。新品种选优生产示范、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薯尖苗种越冬栽培等急需配套设施建设。3)市场开拓要强化冷链物流建设。黄陂薯尖走向外埠市场,缺乏标准化冷库和配置冷藏车,开拓外埠市场乏力。

3.3 连续种植导致品质下降

2013年“七万亩大棚”建设项目实施后,薯尖生产转变为大棚保苗,大棚生产的形式,薯尖种植土地不便于轮作和休耕。由于薯尖生产效益高,各基地基本上所有的棚都种满种足,根本没有轮换的空间,在同一块耕地上多年的连续生产,1)作物生长中的重茬效应明显,产品品质下降趋势明显;2)长期种植导致品种出现不同程度退化;3)商品性急剧下降,产品表现为产量低、叶片薄而瘦小、口感脆而不绵。产量下降直接影响农民生产效益,质量下降影响市场竞争力,薯尖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3.4 苗种更新失衡潜在威胁

2006年以来,“江城薯尖”以其产量高、效益好、病害轻、简单易种而深受广大农民喜爱,生产规模从而迅速扩展。但由于种植品种单一和连续种植时间延长,近两年在黄陂区薯尖种植地区普遍发生甘薯病毒病。此病由虫、粉、叶蝉等刺吸式害虫吸食薯尖汁液时而将病毒带入而感染,导致植株叶片皱缩、发黄、花叶、越长越小,无商品性,无法进入市场销售。另外,扶桑棉粉蚧等疫情对薯尖生产也存在极大威胁。据调查,黄陂区所有薯尖种植基地、分散种植农户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毒病侵染情况,2017年4—5月黄陂区薯尖种植面积同比2016年增加20%左右,但预计产量不到2016年同期的一半。

4 有关建议

面对病毒病严重和多年连作的现状,建议黄陂区政府加大产业的专项扶持力度,强化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按照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要求,对薯尖育苗及产业发展进行立项支持。

4.1 完善产业发展规划

健全完善黄陂薯尖产业发展规划要从长远着眼,按照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结合黄陂农业发展实际,把黄陂薯尖定位为全国叶用薯示范基地,在种苗生产、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品牌创建、市场开拓和产业布局等方面全方位制定全国领先的蓝图,为黄陂薯尖发展指明方向。

4.2 制定专项扶持政策

建议区委区政府列支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按照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将 “七万亩大棚”建设资金用于支持薯尖等特色农产品集约化苗种繁育的连栋大棚补贴,连栋大棚建设标准按照《武汉市7万亩设施蔬菜基地连栋薄膜温室建设技术规范》规定执行,财政与新型主体在建设资金投入上按照7∶3配套进行补贴。

4.3 强化病虫害防治措施

鉴于病毒是刺吸式虫害传播途径、种苗带毒而土壤不传毒的特点,建议加大物化投入从两方面避免病虫害的发生:1)利用薯块繁殖方式和组培薯尖脱毒种苗,保证种子资源的纯洁性;2)在冬季大棚保苗期间和第二年大田生长期间,利用黄板、杀虫灯和生物农药作好虫害的防治。

4.4 破解连作重茬难题

长期连作重茬主要是导致土壤中同一元素被消耗过量,带来作物长势不良,品质下降,产量降低,连作重茬还能带来病害的加重。建议延长叶用薯种植耕地的休整时间,加大薯尖种植有机肥的施用补贴。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建议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