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技术与造林管理措施探究
2018-05-14李积鑫
李积鑫
摘 要 植树造林是当前改善环境生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植树造林期间,要重视把握时机,而且在造林结束后,要重视对树木的管理、做好抚育、重视对病虫害的防治,以及防火的落实,才能确保植树造林工作能真正发挥成效。基于此,简要阐述植树造林的相关技术,提出造林管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植树造林;树种;造林技术;造林管理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5.030
植树造林可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肥力的基本作用。在植树造林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技术方式,同时重视落实栽植前的林木整地措施,以便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增加植被土壤的透气性。然后在林木种植以后要注意管理和养护,以便促进苗木生长,并安排专人进行长期管理看护。
1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我国森林面积小、资源少、分布不均,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我国森林面积1.246亿hm2、人均0.107 hm2,但全球森林面积约
40.19亿hm2、人均0.8 hm2;我國森林覆盖率12.98%,远低于世界森林覆盖率31%的数值;我国森林蓄积量
91.4亿m3、人均8 m3,全球森林蓄积量约3 100亿m3、人均72 m3。我国林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要想在2020年实现森林增长目标任务较为艰巨。当,前森林“双增”目标前一阶段完成较好,森林蓄积增长目标已完成,森林面积增加目标已完成近60%,但森林面积增速放缓,森林面积增量只有上次清查的60%,现有未成林造林地面积比上次清查少396万hm2,仅有650万hm2。同时,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0%,质量差的多达54%,且2/3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成本投入越来越高,见效也越来越慢,如期实现森林面积增长目标还要付出艰巨的努力。同时,我国森林资源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大量的森林资源处于粗放经营的情况,目前仍旧属于低产值、微效益的阶段,加剧了森林资源的消耗,还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植树造林是需要迫切解决工作之一[1]。
2 植树造林技术措施
2.1 前期准备
1)根据种植区域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良好的品种会影响林木的成活率及质量。坚持因地制宜,以本地树种为主,选择适合栽植,便于实现林木结构层次优化的树种,确保苗木生长健壮、无根系病虫害。
2)在种植区域整地,在初期进行细致规划工作,清理造林地,翻垦土壤,清除造林地上的杂物、杂草、灌木等。选择春季或雨季之后造林,在造林前一年的雨季平整土地,根据种植区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一般使用火烧、割除、化学药剂等方式。
3)选择合适的造林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主要是为了防止阳光曝晒后苗木受损,在下午造林,加上一夜的时间,能有效提升苗木存活率[2]。
2.2 植树造林的技术方法
2.2.1 直播造林
这种方法是将苗木直接播种造林,省去了林木育苗工序,便于大面积造林。这种技术方式工艺要求低,但对造林地条件要求严格,造林工作完成后需要良好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这种方法适合粒大、种源充足、发芽较高的树种,并且适宜于偏僻且人烟稀少的区域。
2.2.2 分殖造林
将树木的根、枝、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式即分殖造林法,其操作容易、技术简单、成活率较高、节约了育苗时间和费用,初期的生长较快,能保持母本的优良品性,但对于立地条件要求较高,分殖造林材料受母树数量、分布的限制,多用于营养繁殖的树种种植。
2.2.3 栽植造林
栽植造林技术中使用根系完整的苗木造林,其对于造林地的条件要求相对较低,适宜于生长稳定、可有效抵抗不良环境病害问题,这种栽植技术必须先育苗,但可以有效节约树种,在造林时苗木根系可能出现受损、挤压变形、失水的情况,这种方式作为最为广泛的造林方法不受树种、林地条件限制,在造林过程中应优先选用原生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并确保造林后苗木维持水分平衡[3]。
3 造林管理的主要措施
3.1 封山育林的管理
天然树种灌木丛、采伐荒山、荒地,可通过人工辅助手段封山育林使其成为灌草植被或森林。采用封山育林的好处较多,其生态效益较好,用工成本低、绿化速度快,并且采用封山育林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土、保持水土、保护珍稀物种、防治病虫害。对于已建成的林区,多是多树种混交复层林,封山育林可以极大加快绿化,培育大量森林资源,各地应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实施,加快封山育林步伐,贯彻封育结合、以封为主的原则进行管理,若只育不封会缺少供林木繁衍的适宜环境,若只封不育无法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3.2 幼林抚育的管理
幼苗抚育是造林后的主要技术措施。新造幼林一般要经历缓苗、扎根、生长,才能逐步过渡到速生阶段。因此,对于幼林抚育是个关键的转折阶段,在林木生长过程中非常重要,与其以后的速生关系极大。这个阶段林木的主要矛盾是与外界环境的矛盾,这部分时间中,幼林基本上处于散生状态。幼林抚育的根本就是满足其对水分、肥料、日照等方面的需求,以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促使其速生、丰产、并提升自身品质,使之迅速生长达到较高的成活率、保存率。幼林抚育管理的内容主要应从土壤管理入手,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对林木本身进行必要的调节,通过外部进行松土、除草,排除灌木对幼林的竞争,做好杂草间苗、平茬、修枝等工作,使之健康、迅速地生长为成品林。过去主由于对于人工幼林抚育的意义认识不清,并受到当时的经济条件限制,幼林抚育管理水平低,缺乏及时、有效的细致抚育,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效[4]。
3.3 退耕还林的管理
根据前期规划,停止土地耕种,减轻水土流失,采用退耕还林方式对易出现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耕地,恢复林木资源,以便更好地涵养水源。从国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应着眼于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工程,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已经突显,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必须重视植树造林工作的实施,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目标,在植树造林工作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并引进先进的植树造林技术和管理理念,确保植树造林工作的整体成效。
参考文献:
[1] 乔轶华.如何正确掌握造林方法与技术[J].现代园艺,2017(22):231.
[2] 周承华.荒山植树造林新技术的应用初探[J].现代园艺,2017(20):222.
[3] 安洁琼.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1):91.
[4] 张桂玲.研究林业工程造林的管理原则与方式[J].农民致富之友,2017(21):118.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