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竹低产林改造的技术措施探究

2018-05-14邱科群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技术措施改造

邱科群

摘 要 昭平县位于广西东北部的桂江中下游,属山区县,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毛竹的适生地。由于经营管理的粗放化,如过度采伐、采伐不当、长期失管等,致使大部分毛竹林林分质量显著下降、产量低、经济效益差。随着力建昭平生态旅游长寿县的推进,政府部门加强对毛竹低产林的保护和改造,基于此,从昭平毛竹生产现状、毛竹低产林类型及成因、毛竹低产林改造途径和技术措施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使昭平县毛竹林普遍达到高产,显著提高竹林生态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 毛竹低改林;改造;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795.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5.027

1 毛竹生产现状

昭平县现有毛竹林面积为4 582 hm2。在水平区域分布上,主要分布在文竹镇、仙回乡、昭平镇、五将镇、马江镇、富罗镇、北陀镇。在垂直分布上,主要分布在海拔200~650 m范围。

由于经营管理粗放,林地为杂灌丛,林相不整齐,大径竹少,小径竹多;立竹年龄组成比例失调,壮龄竹少,老龄竹多,大径竹明显减少,中小径竹较多,单位面积立竹蓄积量少,每667 m2平均立竹70~80株。据昭平县林业部门统计,1995年生产毛竹110万根,2005年生产毛竹70万根,近几年的产量约35万根,毛竹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1]。可见,开展毛竹低产林改造,探究推广毛竹丰产经营技术的任务十分艰巨。

2 毛竹低产林类型及其成因

2.1 竹木混生低产林

该类竹林主要分布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群众管理度不高,导致杂草、灌木入侵,主要呈现杂草、灌木和毛竹共生,相互竞争的特点,难以产生新竹,长此以往而形成的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顶级群落中一种自然地理现象。

此外,还有一种以杉树、松树为主的人工林,由于造林保存率低,天然的毛竹及群众栽种的毛竹逐步蔓延成林。但因松树等林木消耗地力大,营养空间变小,导致毛竹林产量不高而形成低产林。

2.2 荒芜毛竹低产林

该类竹林主要分布在交通条件差、劳动力不足的边远深山,林地杂灌滋生呈荒芜、半荒芜状态,俗称“远山荒”。形成原因是长期不经营管理,造成竹林荒芜、自生自灭。这种林地的毛竹林要提高其产量及质量,主要通过承包建场的办法加强经营管理,才能提高产量。

2.3 衰败低产毛竹林

该类竹林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经营活动频繁的丘陵地区。其特征是立竹稀疏,小、老竹占一半以上,郁闭度低于0.5。竹农缺乏经营管理技术,采取掠夺性滥伐经营,过度采挖竹笋和砍竹。例如从1月持续到3月,沿鞭挖笋,一个不留。砍竹不仅过量且专挑粗大的壮竹,把小的、老的竹留在林地当母竹,使竹林越长越差,又不进行施肥管理。长期的掠夺性经营引起竹林衰败,俗称“近山光”。

2.4 立地贫瘠低产林

该类竹林主要分布在山顶、山脊、坡陡、石壁崖上的天然竹林。主要呈现分布不均匀,立竹小、低矮,大小参差不齐,林下杂草丛生,比较荒芜的状态。形成的原因是土层瘠薄、石砾含量大、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不适合毛竹生长。大多数的该类林商品性经营的可能性较小,应作为生态公益林,不必改造,保留其发挥的生态效益作用[2]。

3 毛竹低产林改造途径

毛竹低产林改造最基本的原则是分析造成低产的原因,在适宜毛竹生长并便于生产经营的立地条件下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改造途径。

3.1 竹木混交低产林的改造

该类林的改造着重采取合理混交技术,选择竹阔混交类型,竹、阔混交比例为8∶2或7∶3,选择留取窄冠型、深根系、树干通直,有培养前途,并与毛竹无共同病虫害的阔叶树,采取均勻星散状或小块状分布混交在竹林内。

3.2 荒芜毛竹低产林改造

此类型改造比较容易,恢复也快。主要是强化垦复,坡度在25°以下山地先进行修山清杂,挖草松土,利用杂草腐烂肥地,疏松土壤,促进地下竹鞭复壮。每667 m2立竹少于100株,封山育竹,护笋养竹与垦复同步,林缘和林中空地强度深翻,诱导竹鞭蔓延生长,禁挖冬笋、禁采春笋、只挖退笋,可显著增加立竹度,一两年后即明显见效。

3.3 衰败毛竹低产林的改造

这种衰败类型经长时间的掠夺性经营,林地地力消耗大,养分补偿很少,竹林结构不合理,乱挖冬笋,乱采春笋,断鞭和无效竹鞭较多,改造这类型比较困难。改造的关键是提高立地条件和改善竹林结构,这类毛竹林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化肥、农药),进行合理采伐,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才能收到明显效果。

3.4 立地贫瘠低产竹林改造

对具备经营条件的林地,其改造措施主要以保水固土为根本,禁止全面深翻垦复,植被繁茂可采取沿水平等高线隔带垦复或隔带修山松土培土,要保护隔离带林下阴性杂草、灌木,伴生树种比例可增加到1/2。通过隔带修山松土培土,增加立竹度和竹林郁闭度。

4 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

毛竹林是无性系森林群体,有其独特的结构,结构状况决定着竹林的功能,是竹林生产力的基础。竹林低产内因是竹林结构不良,外因是经营粗放。经营不合理导致竹林结构不良,更新生长不佳,必然导致低产[3]。因此,低产林改造的技术路线应以调节竹林结构为中心,结合改善竹林生长条件,针对低产林的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按不同的立地和形成的低产原因,实行分类经营,采取配套培育技术,从而提高竹林单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4.1 调节竹林结构

4.1.1 定量留笋养竹

留笋养竹是维持竹林定量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竹林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低产毛竹林应严格护养冬笋、保护春笋、严禁刨鞭采笋,采用开穴采笋,消除退笋。比如,应及早采挖露出土面的小径、弱、浅鞭的春笋;春笋大量出土的中期或盛期,则着重选择大径级健壮竹笋留养成竹,并注意分布均匀和“大小年”,出笋大年每667 m2留养60~80株,小年则选留40~50株,使竹林每年都有一部分竹株换叶,一部分竹株孕笋,以保证竹林新竹的增长量。

4.1.2 合理采伐

毛竹林必须留足1~5年生的三度竹,适当保留6~7年生的四度竹补空,分年采伐6~7年生的四度竹,维持竹林一至三度竹各占30%、四度竹占10%的定量比例结构,以达到采伐年龄的立竹数量来确定每年采伐量,严格实行定龄定量采伐。同时砍伐季节要适当,主要在秋冬季进行,在春夏季适量采伐,其余时间原则上不采伐。就昭平县气候及立地条件来说,每667 m2毛竹应保留毛竹250株左右,每667 m2年采伐毛竹50~70株,严格遵循采老不采嫩、采密留疏、采小留大、采弱留强、照顾均匀、不采林缘竹的原则。

4.2 改善竹林生长条件

4.2.1 林地清理

1)全面砍除林内杂灌木和高草,适量保留林内混生的窄冠型阔叶树及林窗中的针叶树,包括部分幼树,其树冠投影面积控制在30%以下,每667 m2留10~15株乔木,其余全部采去。2)采去雪压、病虫、枯死毛竹及部分胸径6 cm以下的小径毛竹和9年生以上的老毛竹,以改善竹林空间环境,除粗大杂木运出利用外,其余细小枝丫、杂灌必须砍断散布林地,腐烂后成为肥料。

4.2.2 修山抚育

林地全面清理后,每年夏季(6—8月)修山抚育一次,砍除林内杂草灌木,连续修山抚育3年后,根据林地灌杂情况,可隔年修山抚育。

4.2.3 林地垦复

在每667 m2毛竹160株以上、坡度平缓的林分,实行翻垦林地,清除树桩、竹蔸、石头、老竹鞭,以改善毛竹行鞭孕笋的土壤环境。不能连年垦复,以防止水土流失,宜间隔6年翻垦一次,于大年新竹抽叶后的7—9月间翻垦,深度要求20 cm左右,将杂草翻埋土内,并深埋浮鞭。

4.2.4 竹林施肥

由于毛竹林地长期的经营,土壤养分逐年减少,地力衰退,毛竹生长量明显下降。因此,要进行适当施肥。一般每667 m2施尿素15~20 kg或复合肥30 kg。肥料于出笋小年(孕笋年)夏、秋季施入,施肥方法有竹穴施肥和沟状施肥两种。采用株穴施,即在立竹上坡方向距竹基部30 cm处挖施肥穴,穴深20 cm,施入0.1 kg肥料并伴匀,立即复土埋实。采用沟状施肥,即按间距2 m开水平条沟,沟长1 m、宽30 cm、深20 cm以上的长沟内均匀施肥约0.4 kg,施肥后及时复土,每667 m2均匀开沟60~80处。实践证明,修山抚育后每667 m2施尿素15~

20 kg,可显著增加次年出笋量和增粗竹径。

5 结语

本文针对昭平县毛竹低改林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技术措施,以提高毛竹的产量,促进地方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汤晓明,尤晓林,桌春兰,等.景西南毛竹低产林类型划分及主要经营技术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13,54(1):30-31.

[2] 陈存及,董建文,江其祥.福建毛竹低产林成因、类型及改造[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4(4):366-370.

[3] 李晓铁,周海平,唐树生.桂林毛竹低产林形成原因及对策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7):17-18.

(責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技术措施改造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0kV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