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构主义简介及简评
2018-05-14卫鹿琳
卫鹿琳
关于经济结构及其变迁的新古典框架大多数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亿,企业选择产业和技术的标准一般是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的相对价格,因此,我们就需要一个能够反映禀赋结构中生产要素相对稀缺性的相对价格体系,是为“有效市场”。因此,为了推行这个发展战略就相应形成了压低利率、汇率、能源、原材料价格和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宏观政策环境。
新结构主义
新古典框架 产业升级
新结构经济学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林毅夫基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论。出于对发展经济学的兴趣及对林毅夫教授的尊崇,我于本学期研读了林教授的关于中国经济改革和新结构经济理论的一些著作,现汇报如下。
关于经济结构及其变迁的新古典框架
新结构主义的正式名称为“关于经济结构及其变迁的新古典框架”,我们对于新结构主义的理解就可以从这个正式名称着手,将其分解成三个部分加以阐述。
关键词一:经济结构。主流的经济发展理论都强调经济效率、社会福利和稳态等。这些理论框架确实提供了有关经济发展的许多真知灼见,但却忽略了连续的根本性的技术变迁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性。新结构主义是对“休克疗法”后泛滥的新自由主义的反思,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普遍遵循的结构主义的回归。
关键词二:变迁。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就是该国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而一国的最优的产业结构是由该经济的比较优势决定的。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经济服从比较优势,那么它的产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将实现最强的竞争能力,从而这些产业将占有最大可能的市场份额,获取最多的潜在剩余,资本投资也将获得最大可能的回报,其结果,家庭将会有最高的储蓄倾向,进而导致该国的要素禀赋结构以更快的速度升级。
关键词三:新古典框架。经济增长的关键问题转化为如何确保经济能够按照与比较优势一致的方式增长。大多数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选择产业和技术的标准一般是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的相对价格,因此,我们就需要一个能够反映禀赋结构中生产要素相对稀缺性的相对价格体系,是为“有效市场”。由于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包含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并需要协调。因此,在推动经济跨越不同阶段时,政府必须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既要提供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信息,也要协调相关产业的投资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总而言之,强调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性是新结构主义与其它主流经济发展理论的最大区别,比较优势是新结构主义的立足点和内核,新占典框架是实行新结构主义的理论指导和原则。
支持新结构主义的一个证据:中国经验
林毅夫教授是通过观察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崛起过程来萌发、发展和完善他的新结构主义理论的。他与人合著的《中国的奇迹》阐述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发展绩效差异及原因分析,其中已具备了新结构主义的雏形。
他认为,中国传统经济体制的逻辑起点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选择,虽然这一发展战略满足(旧)结构主义的设定,但是它与我国当时是资本稀缺的农业国家这一现实相矛盾,即重工业优先發展战略是违背比较优势型发展战略。因此,为了推行这个发展战略就相应形成了压低利率、汇率、能源、原材料价格和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宏观政策环境。为了确保在扭曲的价格体系下把稀缺资源配置到国家所要优先发展的部门,实行计划手段来配置资源。为了防止企业侵蚀利润和国有资产,剥夺了微观经营单位的自主权,实行企业国有制,为了便于实行农产品低价统购制度,又实行了农业经营的人民公社化。这些政策导致了产业结构失衡、技术效率低下、劳动激励不足的严重经济后果。
基于企业和人民公社生产经营缺乏效率,生产者缺乏积极性,1978年年末.开始的改革是从微观经营机制人手的,试图通过建立劳动激励机制诱发出劳动者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如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实行以放权让利为中心,就经营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综合和专项改革。由此推动资源配置制度从计划手段向市场机制转变,宏观政策环境的改善和价格体系作为向导性指标功能的恢复。
中国的经济改革带来了高速的经济增长,经济激励和经济效率的改进,扭曲的经济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矫正。而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发展战略的有限转移,改革开放后的某些产业结构上是遵循比较优势型的。
一些评价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安妮·克鲁格教授在肯定新结构主义贡献的同时,着重指出了新结构主义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控制政府失灵。她认为公共部门同样面临信息不完全的问题,因此他们也不知道多快的升级速度是合适的,也不知道外部性的程度有多大,即使在信息完全的基础上,既有利益集团的存在,也不能保证经济按照与比较优势一致的模式发展。政府的作用必须辩证的来看,一个以谋求经济发展的中性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积极的。
另一派对林毅夫教授的批评着眼于对比较优势的讨论。林毅夫认为政府的发展战略应该是服从比较优势而不是抵制它,不过,一些学者却认为很多实现经济腾飞的经济体的政府政策的预期效果是诱使企业做出违背比较优势的选择。林毅夫教授认为无论是中国还是亚洲四小龙的发展经验都表明了比较优势战略的正确性,对比较优势的偏离,并不会有利于经济体的增长和发展。不过由于双方对比较优势的衡量标准不一致,很难确定谁对谁错,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来评判理论的准确性。
我将林毅夫及其理论归纳为中间综合渐进派。中间即中庸,即既要坚持“看不见的手”,也推崇“看得见的手”,折衷的思维模式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它的代价就是同时招致左右两派的批评。综合即是对现有理论的糅合,因此新结构理论具有牢固的理论根基,不过这也就决定了林毅夫教授很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诺贝尔经济学奖是鼓励理论原创的。我们衷心希望他及其他的新结构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能开花结果,既让世界看到中国经济学力量的崛起,也能让中国经济学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林毅夫.林毅夫:五大类型产业如何转变?[J].财经界,2017,(第9期)
[2]杨洋,尹宽.林毅夫张维迎产业政策观点的评析[J].中国包装,2017,(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