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5-14李飞

财讯 2018年18期
关键词:连片贫困地区农户

李飞

文章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金融扶贫的政策背景和六盘山连片贫困区的金融扶贫情况,其次叉以甘肃省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区为例介绍了金融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成因,深入挖掘在金融扶贫过程中更深次的矛盾。最后根据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s改进金融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包括构建脱贫攻坚的金融“造血机制”,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金融服务配套保障机制,多种扶贫模式共同发挥作用,提高脱贫攻坚资金的可获得性与有效性,尊重市场运行规律等。

金融扶贫 存在问题

成因分析 对策建议

引言

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甘肃六盘山片区脱贫攻坚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仍然是全国脱贫攻坚难点中的难点、短板中的短板。也面临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带动能力弱、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低等突出困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必须给予更加集中的支持,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开展更加有力的工作。

为了聚力片区脱贫攻坚,确保实现整体脱贫,甘肃省研究通过了《甘肃省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6-2020年)》,在脱贫攻坚的各项举措中,金融扶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结合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金融扶贫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发现一方面产业扶贫专项贷款工程等政策对于部分农户增加收入和脱离贫困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通过一些调查来看,在金融扶贫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也很多。本文基于以上背景,将——介绍金融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与改善金融扶贫的对策建议。

金融扶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和观念问题

此项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部分贫困家庭还没有把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当成“经营投入”,而是看成是“福利收入”,认为这是政府的钱,而不是银行的钱。给多少就花多少,基本没有想到将来需要还本付息。通过我们的调查可得,他们所贷款的钱基本都用于日常生活开支和医疗教育等方面。既然是“福利资金”,那么,自然在使用当中就完全有可能不追求效率,许多贫困区农户将这些投入变成“消费基金”。二是部分地区对政策的解读不到位。金融精准扶贫倡导的是常态化的脱贫致富效应,然而实际推行过程中发现,以往的扶贫模式在一些地区、一些干部心中已根深地固,曲解了金融精准扶贫的主导思想,影响了信贷资源的精准投放,集中表现在:部分县、乡、村政府对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理解和宣传存在过度解读,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申请5万元以内,3年期贷款”的扶贫政策,有的干部甚至把解决贷款当成脫贫标准。

(2)粗放式的金融扶贫效率缺失

一方面是政策上的“全覆盖”与现实需求有很大距离。甘肃省有农村贫困户97万户,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所有农户都有发展资源和条件,只有部分农户有基本的发展条件。根据省政府金融办的初步调查发现,目前在甘肃省的农村贫困户中,只有40%左右的农户有贷款需求,而60%的农户基本没有贷款需求。但是,现行政策又是“全覆盖”,显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另一方面粗放式经营与工匠精神不一致,“大水漫灌”式并不适用。从多年来的扶贫实践来看,众多金融单位定点帮扶、对口帮扶工作虽然经历了30多年,但因农村特困区多、贫困户分散、集中于老少边穷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自我发展能力弱、贫困结构复杂、致贫原因多样等原因,以及监测考核评估的缺失,致使农村金融扶贫成本高,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而且存在贫困村底数不清、环境不清、针对性不强、扶贫见效慢的问题。对具体贫困农户帮扶存在许多盲点,帮扶工作不够深入,扶贫效果不尽人意。

(3)免担保和免抵押增加了金融资金运行的风险

现在扶贫是“大势所趋”,贫困户有没有发展能力和基本条件?有多大的发展能力?以及信贷投资风险的预期值等,在现在的金融扶贫中基本上一概不用考虑。这样一来,就增加了金融扶贫投入的市场风险。而这种风险既有可能是银行风险,也有可能是政府债务。再加上金融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并未形成,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财力单薄,无力为扶贫贷款提供更多的财力支持,导致一些贫困县市要么对金融扶贫风险分担补偿缺乏全面有效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要么扶贫资金有限增信措施(风险保障金)难以对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跟进投入形成有效支撑。

(4)脱贫人口的退出与返贫人口再生的矛盾依然存在

精准扶贫注重的是对扶贫对象的及时监测与考核,重点工作是脱贫人口的及时退出,让需要得到帮助的贫困人口及时进入到扶助群,但目前众多人员返贫导致脱贫人口的及时退出实施比较困难。在如临夏州这样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因灾返贫、因病返贫、因学返贫、因婚返贫等现象十分突出。虽然脱贫人口退出后返贫可被再次认定为新的扶贫对象,但由于退出造成的扶贫帮困中断,要想重新列为扶贫对象难度比较大,存在时空差。返贫人口的大量出现,不仅抵消了前期的帮扶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精准扶贫的总体进程。因此,在当前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亟待厘清并解决脱贫人口的及时退出与返贫之间的矛盾。

(5)扶贫模式单一,贷款总量不足

我国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扶贫模式,但主要以金融扶贫为主要手段,而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模式多采用贴息贷款。首先我国大多数贫困地区经济落后,政府财政收入较少,地方政府没有过多资金用于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就形成了一种依靠中央的贴息贷款发展经济,贫困地区缺乏资源和资金投入,短期资金投入难以实现收益,而国家每年投入资金总量有限,这就使得能够获得贴息贷款的农民企业有限。其次扶贫资金的是一次性投入,针对贫困地区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支持。再次贴息贷款政策在贫困户的选择和认定上缺乏有效的瞄准机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贴息贷款的使用率,存在贴息贷款向大型企业和非贫困户的转移,这就使得贴息贷款并未实现扶贫的目的。

金融扶贫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

客观而论,金融精准扶贫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巨大成效,但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发现部分地区存在急功近利的情况。事实上,贫困问题长期困扰着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其有着多种因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贫困程度较深、困面较大的许多地区,脱贫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发放一笔扶贫贷款就可以解决问题。

(2)“普惠”型金融扶贫体系不健全

连片贫困地区具有集中贫困的重要特征,在实施金融扶贫过程中,需要有着完善高效的“普惠”性金融扶贫体系作为重要支撑。但是在六盘山连片贫困地区,金融扶贫只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的银行发放扶贫贷款这种方式单一的扶贫,并且出现了扶贫贷款大量被用在企业和项目贷款上,而忽略了一些处于社会最底层那些贫困攻坚户,没有建立完善的普惠型金融扶贫体系,虽然地区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但是低收入人群由于始终无法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生产生活得不到有效改善,仍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

(3)金融服务产品缺少创新性

连片贫困地区金融要素积累先天不足,金融机构分布密度相比较城镇地区很低,创新型金融服务产品的缺失远远不能满足贫困地区的多元化需求。例如在六盘山连片贫困地区,政府在对农户进行购买机械农具补贴的过程当中,只是简单地对农户购买这一行为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而缺少对农户租赁这一行为金融产品创新。机械农具的购买需要大量的成本,而农户只在一年之中很短的一段时间才会用到这些机械,通过接受一定补贴购买机械的贫困农户少之又少,金融扶贫陷入效率低下的局面。金融服务产品的单一,不仅造成金融扶贫效果不佳,而且难以调动贫困农户接受金融服务的积极性。

(4)金融生态环境不佳

连片贫困地区往往是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处于政策法规传导影响的末端,各种法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社会征信状况的制定和实施相比较城镇地区都处于滞后状态,这就造成这些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长期不佳,难以对金融资源的集聚形成吸引力。例如在六盘山连片贫困地区,在实行金融扶贫过程当中,很多的金融扶贫资金遭到截留,能够真正用在贫困农户和惠民项目上的资金少之又少,相当一部分资金被接近权利的人用来投资自身的商业或者挥霍上。这种状况往往造成当地银行的不良率持续积累,难以化解,金融扶贫可持续较差。

对策与建议

(1)构建脱贫攻坚的金融“造血机制”

一是找准商业性金融参与产业“造血机制”切入点。结合区域内资源禀赋将商业化经营目标与扶贫开发的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为商业性金融参与扶贫产业“造血机制”提供切入点和可能性。二是以政府为主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设立金融扶贫产业基金,专注于贫困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动建立符合当地特点的产业扶贫模式,为金融

“造血机制”提供扶贫产业基础。三是发挥好金融“造血机制”中贫困农户的作用。深入研究扶贫资金到户机制存在的現实障碍,认真研究贫困农户资金需求特点,将金融脱贫攻坚产业“造血机制”与贫困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股份合作、保底分红、二次返利以及财政投入形成的资产量化到户等方式,示范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为贫困农户增收实现“造血”良性循环,提升精准扶贫效率。

(2)“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

在贫困识别上更加精准,针对贫困户识别评定公示流于形式、扶贫和低保交叉导致识别不准确等突出问题,结合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无遗漏的摸底核查,严格执行贫困识别程序,加强数据共享和数据分析,不断完善建档立卡工作,真正做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在帮扶举措上更加精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坚持以户为单元,紧扣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措施、帮扶举措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确保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

(3)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金融服务配套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完善高效精准的金融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引导、示范和警示作用;明确金融扶贫政策配套支撑措施,这些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基层能落地。二是建立完善金融扶贫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金融扶贫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的目的是要促进金融扶贫信贷的增长,其前提是必须实现借贷双方信息对称以及承贷主体的信用增进。对于信息对称,重点是要加强各类非金融信息的整合共享,实现信用还原。对于信用增进工作,要发挥好政府信用补充作用,不断扩大扶贫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规模,对贫困人群实施外部增信,撬动更多信贷资金流向贫困地区。

(4)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多种扶贫模式共同发挥作用

为了实现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目标,要进一步丰富金融扶贫模式。首先对于贫困地区企业的引入要兼顾经济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共同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采用“低碳扶贫”模式,一方面可以为扶贫注人资金,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和廉价,企业在贫困地区经营可以减少人力资金的投入,贫困地区的人民也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产业雏形进一步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其次我国贫困地区大多生态环境良好,有的是山区和老一代革命基地,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金融扶贫的目的是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扶贫机构通过对当地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估和规划,适度开发当地旅游和人文资源,带领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我国当前扶贫模式主要是金融扶贫,在我国现行扶贫模式探索中还形成了财政扶贫、产业化扶贫和整村推进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等各种扶贫模式。金融扶贫模式的实施应结合奇特扶贫模式,提高扶贫的精准率,有些地区的人民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较低的地区就要采取文化扶贫模式和科技扶贫模式,是金融扶贫发挥出更好地效果。

[1]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年第6期

[2]么晓颖,王剑金融精准扶贫:理论内涵、现实难点与有关建议[J].农银学刊,2016

[3]文良旭.构建县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研究[J],西部金融,2016年第8期

[4]苏畅,苏细福.金融精准扶贫难点及对策研究[J].西南金融,2016年第4期

[5]张莎贫困地区实现金融扶贫有效治理的路径探析[J].理论观察,2016

[6]周孟亮,我国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扶贫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04):15.

猜你喜欢

连片贫困地区农户
比亚迪集团扶贫
春的嫁衣谁裁剪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