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约
2018-05-14
走到5周年的“设计上海”正在为全球设计界一场春天里的约会。《安邸AD》在展会现场特别策划了5组设计对谈,大师与新锐,东方与西方,同台交流、彼此启发,这种真诚、开放、平等的精神不正是当代设计的魅力所在?
Michael Yong x张周捷
“我爱David Bowie!”在“设计上海”展览现场,设计师MichaelYoung却和我们聊起了音乐,坦言自己深受追求“返璞归真”的嬉皮文化影响。当他面对成长于数字时代、被虚拟技术围绕的中国青年设计师张周捷时,二人却在短短几句熟络后,发现双方意外地有着相似“信仰”:只有大自然里才藏着“终极”的创造与美。以此为初心,Michael选择让材料随化学反应自然而然地开花结果——就像他与设计画廊Gallery ALL最新合作的MY Dynasty花瓶,熔融的铝材在高温下被气体注出孔形,“再造”的中国古花瓶尽显材料自然变化之美;而张周捷“另辟蹊径”,于近期创立全新品牌EndlessForm,将自己对自然造物的敬佩借助计算机进行转化,他用近百把数字化座椅展示了计算机算法自然形成的多元与复杂。在这两种不同的创造背后,相同的是坦然接受人类的“渺小”,心怀谦逊、不断探索的精神。
AD:你们平日最常关注怎样的设计?
Michael Young(以下简称MY):我从不看设计资讯(笑),我认为“设计”一词消解了创造过程中的不确定和自然性,过于强调技巧与方法论。真正的“好设计”需要时间与心力的积累。我喜欢像这样与人们聊天,更能带来启迪与养分。
张周捷:我也很少关注。毕竟时间有限,光是钻研手上的事情就要很多时间了,我更多关注自己的创作方向。
AD:你们如何看待手工艺与技术的关系?
MY:我并非痴迷高新技术的人,我更相信人性。技术能提供便利,同时也带来大量稍纵即逝的“无用之物”,混乱了人的欲望。我喜欢20世纪50年代的工程学,专注解决人们的生存问题;我也喜欢砥志研思的日本匠人,他们的创造方式充满诗意。这次我与Gallery ALL合作的花瓶虽非手工艺品,但铝自然成孔变化的过程就是一种美。无论技术还是手工艺,只要遵循自然规律、回归事物本质,在我眼里都能诞生美。
张周捷:手工艺是工业革命之前人们用来改造自然的方式——那种人手触碰、改变材料的过程是一种遵循自然变化的过程。没有任何人造能力可以超越大自然的创造能力,正因如此,最终我在计算机上找到一种可能性,计算机演算反而可以无限接近自然造物的力量。我想问Michael,在你眼里“最终极”的设计是什么?
MY:我认为是“快乐”吧!为人们创造能带去快乐的设计,远比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要复杂很多——人的心灵是最难被琢磨的。设计师自己要保持长久的激情与爱也不易,世界一直在变,我们要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应万变。不过,我想,只要我们保持谦逊,活到老,学到老,还是可以接近理想的结果的。在某种程度上,这与你相信计算机的能力是相同的吧!我们终其一生依旧所知甚少,也是因此,我们应当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汲取、挖掘自己的潜力。
Tord Boontje x冉祥飞
看着光照下泛着通透米粒形状的瓷器,荷兰设计师Tord Boontje忍不住惊叹“这实在太美了!”这是中国青年设计师冉祥飞刚刚发布的创新玲珑瓷品牌“新米”的产品,也让Boontje想起自己童年时祖母家里“不让随便碰”的米粒镂雕咖啡杯。这是Boontje首次出席“设计上海”展会。他已与Swamvski施华洛世奇合作长达15年之久,此次在限量设计馆带来了Luminous Reflections系列水晶灯饰,它一反水晶材质通常的璀璨光芒,展现出一派“柔光”。“我的灵感来自投射在湖面上的跳动光影,我想借此为水晶材料创造更多可能性。”相比初来乍到的Boontje,常居景德镇的冉祥飞已经连续5年参展“设计上海”,这次他除了发布“新米”品牌,还带来了新作“微风”瓷器系列,它也是取自微风吹过水面的景象——没想到,这两位背景、年龄迥异的设计师竟着迷于同样的自然意境……
AD:你们个人对哪方面的设计感兴趣?
Tord Boontje{以下简称TB):我对产品、家具、装置尤为有兴趣,希望用设计带给人们温暖、人文与浪漫的感受。不久前,我和施华洛世奇合作了圣诞主题的作品,也激发了我对此进行延展,独立绘制一本插画童书。这是一个有关动物们在森林中寻找星星的故事。情节和插画都由我自己搞定!
冉祥飞:我的专业是工业设计,从读书起就对材料和技术很感兴趣。毕业后,我选择从陶瓷入手,是因为它相对成本较低,但我也一直在试验包括金属、亚克力等在内的其他材料,不过目前都还不具备系统性。
AD:你们怎么看待手工艺稻技术的关系?
TB:我很喜欢自己动手,画画、做模型……这能让我直接思考,了解作品,寻找各种可能性。我在家里也用了很多自己做的家具。我鼓励学生们离真实的东西越近越好,而不是只看计算机。比如你想设计一把椅子,你就应当做一把出来自己体验一下。至于技术,它可以给予手工艺很多支持。
冉祥飞:我也不排斥技术,它和手工艺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很多人认为手作更高级,其实机器和手工生产只是不同的成形方式,两者都有不同等级的工艺水平,这才是值得关注的。我的品牌“一样一生”的产品,通常前期使用机器生产,后期再用手工完成。这样既能降低成本、实现批量生产,又能保证产品的独特性。在创作新品“微风”系列的盘子、花器時,我就先用计算机建模出纹波浪,再用CNC技术做出模型、翻制陶瓷模具量产,最后经过手工打磨和刷银等处理,保证每一件作品都是独特的。
AD:设计师未来最需要关注什么?
TB:我认为设计不仅事关功能,也有文化的意味,好的设计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愉悦。设计的这个属性,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重要的。此外,无论何时,设计师都应当充满激情,甚至有点儿固执,要相信自己,享受正在做的事情。
冉祥飞:在我看来,未来更需要关注可持续性,也就是如何把有限的材料有效利用起来。比如,我们对产品有很严格的质检标准,为了获得最好的产品,淘汰了很多只有一点点瑕疵的器物。我经常思考,这些次品是否能被更好地利用?除了产品本身,我认为环保的包装也是设计师们需要关心的。
在为“造作”设计之前,法国设计师Noe Duchaufour-Lawrance还从未与中国品牌有过合作。在“设计上海”现场,我们见到了他设计的“秋露”沙发(Dew Sofa),自然、有机的流动型外观赋予了座椅露水般的形态。这位法国设计师更为人熟知的是他与Ligne Roset、爱马仕、Ceccotti、Zmotta、圣路易等品牌的合作。在他的作品中,往往可以见到流畅的线条、轻盈的外观和优雅的配色,一切仿佛浑然天成,散发出一种浪漫气息。同样曾在法国留学多年的中国青年设计师、2017“中国最佳设计新星”得主钱苘茼则将她对色彩的迷恋运用在自己的品牌Minimaist上,各种形状可人的陶瓷花器奄不曾涉足瓷器设计的Noe Duchaufour-Lawrance对她的作品也心生好奇,甚至向她推荐自己欣赏的巴黎花艺师日后合作。这种面对面的真诚交流,可能正是“设计上海”在作为商业平台之外,更为深层次的意义与能量所在吧。
AD:你们个人对哪方面的设计感兴趣?
Noe Duchaufour-Lawrance(以下简称NDL):在产品设计方面,我只和包括“造作”在内几个固定品牌合作。我现在更愿意研究限量设计产品,它们就像创作雕塑一样,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我也需要时间好好钻研材料和工艺。我现在和一家意大利画廊合作,了独自开发一些作品。
钱苘茼:我的专业是服装设计,我对色彩和材料很感兴趣。除了创作色彩丰富的陶瓷,我也计划在下半年尝试将色彩延伸到绳编、布料印花等方面。
AD:你们认为未来人们需要怎样的设计?
NDL:我想人们将更愿意关注设计背后的真相。在餐饮行业,人们已经开始提倡不要过度消费食物,关注环保和健康问题。设计行业也应如此。互联网确实可以让人们轻易得秷任何东西,你可以很快地购得一把椅子,却也有可能3个月后就把它丢弃。我相信这种过度消费在未来会有所改善。我也认为在家具设计中谈论潮流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家具应当被持续使用。这是拯救地球的方式,也是对设计师的挑战。
钱苘茼:我觉得将来人们更需要设计便利的产品,这也是我的设计方向。我希望可以设计出简单易用,同时又具有优雅和个人魅力的产品。比如,我这次展出的花瓶,在长度、高度和开口上都经过仔细推敲,让人们使用起来很容易,可以在生活中获得美妙时光。
AD:对年轻设计师有什么建议吗?
NDL:很多富有激情的年轻人都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很大成就。但其实你有一生的时间,不用那么着急。我们身边很多人都在奔跑,却经常忘了要跑去哪里。比起速度,方向更重要。我建议设计师们都能享受生活——如果你无法享受自己的生活,你也很难做出好的设计。不过,明白这点是需要时间的。我曾在巴黎拥有很大的团队,住在很大的公寓里,但这导致我总是在赶时间。后来我终于下定决心,放下一切。我现在有一半时间住在里斯本海边,没有团队,只和外部自由设计师合作。我相信,在这个时代,共享与合作比试图拥有一切更重要。
Yabu Pushelberg x陳福荣
“这真可爱!”从业30年有余的设计师搭档GeorgeYabu与Glenn Pushelberg在见到中国青年设计师陈福荣的作品时,丝毫没有吝啬赞美。这对项目遍布全球的设计师总与团队里的各国年轻设计师打成一片,几年前更审时度势地在“专职”室内设计之外建立了产品设计小组。乐于吸收新事物是Yabu Pushelberg多年深受大牌酒店及百货垂青的根基所在。而陈福荣作为《安邸AD》与“设计上海”联合评选出的首届“中国最佳设计新星”得主,近年来不断在自创品牌WUU中寻求突破,从早年文具器物发展到如今的灯具产品,思考用户的切实需要,同时扎根工艺,提升设计的最终呈现。虽然辈分、国籍不同,但他们都对世界的变化相当敏感,并且勇于拥抱变化、改变自己。
AD:你们认为设计师如今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Yabu Pushelberg(以下简称YB):我们生活在一个产品、资讯爆炸的时代,如何建立独特性或许是最难的,心无旁骛地坚持自己是对当下设计师的最大挑战。
陈福荣;如今我们其实已经不缺一个“好想法”了,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地”。我在设计过程中70%的精力都花在与工厂的磨台上,如何让最终成品能尽可能实现设计的想法,同时又能协调价格因素,统筹好一整套产品化流程是现阶段国内设计师面临的最大挑战。
AD:你们怎么看待手工艺与技术的关系?
陈福荣:以我喜欢的电影为例,这一讲述人机相爱的影片充满温情,“人工智能”的女主角并不会妨碍观众对这场爱情故事感同身受。能够打动人心、直击人心的情感可能就是运用高科技的最高境界。技术并非站在富有“情怀”的手工艺的对立面。只要设计师以人为本,关怀人们的内心需求,就能创作出好作品。
YB:技术与手工艺有时可以使此取长补短。就像这次我们为太平地毯设计的Kiso系列织毯,全新研发的双十字簇绒技术将图案中的变幻万干细致演绎。只要秉持创作的初心,借助新技术,更能创造出独特的美。
AD:你们认为未来设计师最需要关注什么?
YB:任何被批量生产的产品,其影响力都不容小觑。设计师未来应当更加注重产品的“环保性”,不做有害环境的设计。我们也应拥抱LGBT、各种族等多元人群。我们自己的团队中就有中国人、中东人,很多重要职位由女性担任。我们甚至拒绝为带有种族歧视的客户做设计。
陈福荣: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非常重要,此外或许还有一层——“社会关怀”。未来,我们应当更多思考人的情感,让家具像个朋友,能令人会心一笑或抚平沮丧……
Humberto Campana x周宸宸
HumbertoCampana风尘仆仆地来到“设计上海”展会,兴奋地与我们分享了一张在上海街头抓拍下的电线照片:“杂乱却充满天然的形式感,有趣!”这令我们想起他与弟弟Fernando用废弃电缆、金属、木片等材料创作的经典作品,也是在“无章”中透露出趣味。兄弟俩喜欢使用独特的材料进行手工创作,这令他们的多数作品一开始很难量产。这番经历也令Humberto在看到设计师周宸参展“设计上海”的新作Combo沙发时,很快便理解了这个中国年轻人的“坚持”:持续突破、优化现有工艺,甚至是最大化“消解”社会条件对设计落地的限制。Humberto来自巴西,当地制造业状况与中国相似,正面临着从代工制造向原创制造转型,而他与弟弟正因自己在国际设计界的影响力,推动着这样的转型。周宸宸也持续致力于以设计师的角度,帮助国内工厂提升制造能力。这对“忘年”设计师无疑都心怀支持家乡行业业变化的抱负。
AD:当下设计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周宸宸:对我来说,如何在现有的技术、社会条件限制中寻求突破,找到最恰当的“出路”始终是挑战。与中国设计师并进的是正面临转变的中国制造业。中国有不少能力不错的制造商,但他们缺乏独立研发与打样的能力。对此,我们不能只是一味抱怨或批评,而是要与他们一起在现有条件下去尽力协调各方力量。比如,每家工厂可能只擅长一两种工艺,设计师就要能够整合这些资源。
HumbertoCampana(以下简称HC):宸宸作为设计师,非常了解这个职业所处的社会位置,这种务实的态度很棒!设计师不能闭门造车,这个角色与社会其他环节密不可分。像在巴西,我们虽然较少受到政府支持,一些政治历史遗留问题也令我们无法太信任官方,但这反而让我们更愿意凭一己之力,与画廊、工厂、作坊等社会机构一起努力改善现状。
AD:可否举例说明你们如何解决制造问题?
HC:當我们于1993年尝试将220米长的绳索编绕成Verde座椅时,丝毫没有考虑过它能在未来变成一件产品。直到家具品牌Edra在一本书上发现了它,提议将这把“奇怪”的椅子变成量产的产品。我弟弟拍下了我编织绳索的每个步骤,将视频发给意大利的工匠,从而进行制作。我并不抗拒量产,这能让你的作品进人更多人的生活中。但这需要一个负责任的、耐心的、目标一致的制造商。如今我们与巴西制造商沟通时,也尽可能地解释清楚我们的想法。
周宸宸:比如我这次推出的Combo沙发新作,结合了若干种软包、缝边工艺,每项工艺都由一家擅长于此的工厂进行制作。这对我来说是一项挑战,也是该作品的重要意义之一。要在一件产品中整合不同供应商的材料与工艺,背后需要设计师绕筹、把控全局的能力。我认为,设计师不以只聚焦“美”,也应当了解市场和商业,这样你的作品才有可能被更多人接受、为更多人服务,也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周宸宸:作为设计师,你是否有过自我怀疑的时刻?
HC:我想和你分享一个故事。在我和你差不多年纪时,我还丝毫不清楚未来会如何。那时我是一名律师。在那份看似前途无量的工作中,抽空做些小雕塑才是我最爱做的事。直到有一天,弟弟尝试将我的那些雕塑变成可被使用的家具……从此我们告别了丝毫“无感”的工作,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现在它成为我们会从事一生的事业。我相信,只要遵循自己的内心,保持对自己的诚实,不欺骗或敷衍自己,任何一刻的自我怀疑都将在未来某一时刻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