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气蓬勃

2018-05-14

安邸AD 2018年5期
关键词:诗意设计师设计

随着年度设计盛会“设计上海”的举办,由《安邸AD》联袂“设计上海”共同举办的“中国设计新锐平台”也再次在上海展览中心亮相。这个致力于扶持中国本土设计力量的平台已连续举办四届,成为不少年轻设计师的伯乐,诸如陈福荣、Benwu Studio、蔡烈超等不少往届参选设计师如今已在国内外设计舞台上相当活跃。

本届评选从去年9月开始,经过多轮激烈海选,10组“中国设计新星”脱颖而出,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展“设计上海”。同时,我们也邀请专业评审团,在其中评选出一位2018“中国最佳设计新星”。除了自己以往的作品,新锐设计师们还分别展出了另一件根据《安邸AD》命题特约制作的作品。今年的命题是“中国新诗意”:在中国文化里,审美趣味历来是与日常生活、人生理解结合在一起的,“诗意”更是人们向往与追求的理想生活境界。在现今全球化与互联网化的时代里,中国本土设计师们大多既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中成长,又受到西方思潮与审美的影响,他们将如何诠释符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以及当代生活的“诗意”?选手们在收到命题后,只有短短三个月时间来完成从设计到制作的全部过程,这不仅是对年轻人设计能力的考察,更能看出他们快速应变的能力。

今年的评审团由4位业内权威嘉宾组成:善于将异想天开的设计与现代材料和技术结合的荷兰设计师Tord Boontje、钟情于竹与天然材质的美籍华裔设计师石大宇、《安邸AD》编辑总监王旭以及“设计上海”创意总监Ross Urwin。从现场作品来看,不少设计师都致力于材料研究,这也是不少评委的关注重点。“欧美很多学校已经设立了材料设计的专门学科,通过材料,设计可以扩展到更大的领域,解决更多的实际生活问题。”评委Tord说道。央美毕业生陆柳青以咖啡渣为主要原料制成生活用品让在设计营销方面颇具经验的评委Ross颇为激动,他主动提议愿意帮助设计师与星巴克总部洽谈合作。杭州DEFRONT工作室的茶具套组“HEI”还引起国外评委的强烈好奇心,热爱喝茶的评委石大宇向Tord仔细解释了关于中国茶的泡法。“评选绝对是设计师与评委相互上课的过程!”《安邸AD》编辑总监王旭有感而发。

听完所有设计新星的陈述,就到了“十里挑一”的时刻,没想到这一届评委的意见相当一致,都毫无犹豫地投给了来自杭州的DEERONT工作室。评委们对于好的设计作品有着一致的见解:具创意亮点、完成度高、功能性强、细节精致,使用体验良好。如果能够融合新材料的设计研发以及不同领域的科技与设计,则让人更加印象深刻。DEFRONT工作室的茶具套组“HEI”和特约作品“LUMIA”灯具系列几乎满足了全部标准。这两件作品分别基于中国人的饮茶文化和年轻家庭用灯习惯的研究数据进行设计。“她们的工作方式非常系统化,调研全面、科学。她们很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评委Ross称赞道。《安邸AD》编辑总监王旭更是对这盏灯的设计赞不绝口:“从外型上看,这盏台灯设计现代、灵巧,比例、颜色、材质都无可挑剔。当中间部分发出的一个光点打在外围的金色圆环上时,光产生反射,不仅光感增强,还产生了一种宇宙感,小小台灯的气场一下子被拉到了宇宙无穷大,感觉特别棒!而光的强度还可通过其中小的支杆手动调节,当下一次开启时,通过电脑芯片的编程记忆,自动回到上次光的强度……设计与科技、感性与理性在这里被结合得恰到好处!”

尽管大奖只有一位,评委们对于本届设计新星的水准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Ross在总结发言中说道:“今年设计师们给我的总体印象是很注重细节,并恰到好处地在作品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他们的设计水平绝对高于年轻设计师的平均水平,而且每一位都很友善。相较于往届比赛,今年的作品更具多元化,让人看到了不同文化和背景之间的更多融合。中国设计正日益强大,说不定,不出5年就会达到世界设计界的领先水平。”这个欣欣向荣的愿景无疑也是“中国设计新锐平台”所致力的目标。

2018中国最佳设计新星DEFRONT

摘得2018“中国最佳设计新星”的DEFRONT工作室创始人傅丹阳和潘静子,她们创作的茶具系列“HEI”由茶壶、不锈钢温度计、茶杯,磁力连接茶漏组成,基于前期的大量调研和数据分析,精确标记并控制不同茶叶的用量、冲泡温度和对间,用最简单的方式泡出一杯好茶。通常看似复杂,更多是“凭感觉”的中国传统茶道,经过理性的规纳,实现在产品设计中,帮助中国茶走向国际,更好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两人在伦敦的学习,以及在科技行业的工作经验,令她们在开始一项设计工作时,都会以大量数据调研作为开始。在回应《安邸AD》给出的特约作品命题“中国新诗意”时,她们设计了“LUMIA”灯具系列,特别选用菲涅尔镜片,使用者輕轻拨动小支杆,就能通过调节LED灯距达到调节光照强弱的效果。下次开灯时,光圈还会根据“记忆”自动旋转并停留在之前使用的位置,这是因为灯具内含有她们自己编程制作的记忆芯片。没想到,这件使用时缓缓旋转、富有诗意的感性作品,背后却具有相当理性的思考,深深打动了评委的心。”在抽象的感性与具象的理性之间的平衡,剠是我们理解的“中国新诗意”。“灯具与使用者之间的互动也是DEFRONT一直以来实践的方向:相比表态的产品,她们更关注“体验设计”。两位身材娇小的女生视野开阔,充满蓬勃而扎实的创造力,作为中国设计新生力的代表,刷新了中国设计的崭新形象!

陆柳青:废料重生的星光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家居产品专业的陆柳青,在产品设计工作中很着迷于材料的研究。曾在咖啡店打工的她观察到咖啡渣被大量丢弃的现状,产生了以咖啡渣为原料进行材料开发,并以此设计家居产品的想法。她走访了学校附近多家咖啡馆,收集起咖啡渣,由聚氨酯发泡凝聚后,开发出手感柔软并带有咖啡香气的新材料,它还兼具良好的透气性。她的参展作品“凳子”系列颇为松软,咖啡渣和聚氨酯不同的材料配比还会形成不同的弹性。花盆(右图)则具有多种颜色的变化,体重轻盈,具有透气性。对于此次“中国新诗意”的特约作品命题,陆柳青认为,这应当是融合各种中西方文化语言,符合当下生活的。她便用咖啡渣材料做成了“余烬”系列灯具,每一个灯罩都具有如同星球般的独特肌理,令人不禁感叹,咖啡渣重生后,仍有星光。

郭立军:从解决问题出发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郭立军已作为艺术家活跃多年,但他更喜欢自己的另一个身份——设计师。在他看来,与艺术家抛出问题的工作方式不同,设计师关注解决生活中的棘手问题,这也是他自己更喜欢做的。他的参展作品《衣帽架》(下国)从中式酒壶中获得造型灵感,运用CNC数控加工技术,制作成平板材料部件,并以中国传统榫卯结构搭建,让人们可以富有趣味地组装家具,适用于各种空间场景和搬动需求。他的特约作品也运用了同样的技术,以中式提篮为理念,为日常更换衣物甚多的妻子做了一款《多功能衣架》。为生活增添舒适便利,不仅是他理解的好设计,也是他对于此次特约作品命题“中国新诗意”的理解。

尤皿设计:以小见大

尤皿设计由郑少平和马听在2015年于杭州成立,组合的名字颇为特别,“皿”指代细的物件,“尤”是格外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以小见大”是尤皿设计的设计出发点。他们不仅重视产品的装饰性和实用性,也在不断尝试材料和工艺的可能性,他们认为好的设计应当在功能性和材料上有突破,并能够满足工业化生产。他们的参展作品“轨迹”系列(左图)的灵感来源于行星运行的轨迹。衣架上代表行星的圆球可以沿着轨道移动,不仅有装饰作用,还能悬挂衣物。背面发光的浴室镜则在镜前设有轨道,用于悬挂毛巾,平衡了实用与美观。他们的特约作品《一席》椅则以浙江安吉的竹席为原料,利用竹席可以卷曲的结构,结合屏风的功能,设计出一款能自由围合的座椅,适用于各种公共场合。接下来,他们还将继续探索竹席的可能性,希望能用设计对安吉竹席粗加工行业产生良性的影响。

宋明昀:材料与情感

任教于新西兰梅西大学工业设计系的宋碉昀专注于研究如何使用不同材质,通过独具特色与美感的产品设计,建立人与物之间的情感连接,探索激发用户情感的可能性。她的参展作品系列“固化的液体”(右图)是一组多用途硅胶容器,采用富有弹性与延展性的食品级硅胶制成,可通过卷、折等动作来改变容器的容量、形态和功能,除了具有丰富的实用性,更让使用者收获乐趣与惊喜。对于此次“中国新诗意”的特约作品命题,身处异乡的宋玥昀坦言,最为“诗意”的东西便是中国食物。因此,她用食品级硅胶设计的餐具系列“Shh”,在触感上具备中国食物特有的糯软和爽脆这两种食物特性,颇为生动。

谭志鹏:内心趣味王国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谭志鹏虽然学的是工业设计,却对中国传统失蜡浇筑工艺很感兴趣,并以此与现代家居产品融合,来探索与思考工艺、艺术、空间之间的可能性。毕业不久的他得到限量设计画廊Gallery ALL签约,作品被带去全球各地的艺术设计展,受到不少藏家的青睐,这也促使他不断思考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自称颇为幸运的他认为,艺术家或设计师的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好的作品必须是发自内心的,与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相符。在此次特约作品“谭谭”系列中,他以和自己同姓的3个胖乎乎的小人组合作为元素,构建出一个有趣的王国,在不同的故事场景中,小人们构成了不同功能的家居产品。比如,3个搬运的小人就成为一张咖啡桌,被气球拉着飞起来后又成了壁灯……这也体现了他从设计角度出发,对于功能、成本和生产的充分考虑。

李天:极简的温度

居住在深圳的“90后”设计师李天喜欢运用简约的点线面构建设计,但这并不意味着冷冰冰的产品。他主张“设计越简,情感越多”,在设计过程中,对于材料和造型的选择保持多元态度,但坚持作品必须真正带有设计师的想法和情感,并且能让观众产生共鸣。他的参展作品《等候》落地灯(上图)只用两个圆盘和两根金属管组成。他希望灯具可以满足不同的生活场景,金属管上可以用来放书、衣物,令使用者感受到线条简约的产品中暗藏的心意。而他的特约作品《涟漪》屏风借由中国山水的意向,用三面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屏风代表山脉,可以转动的圆盘能产生水波涟漪的投影效果,简单的线条勾勒变现了虚实之间的诗意。

黑光:晶莹剔透间

黑光(BLACK LIGHT)是北京清艺有限公司旗下的家居设计品牌,由设计师王振在2013年于北京成立,设计师熊贺于2015年加入。艺术家背景的王振毕业于清华大学玻璃艺术专业,他醉心于用钟爱的玻璃为主要媒介展示设计,讨论空间内外以及与人的关系。参展作品“内外”系列《左图)致力于对内部空间的研究,玻璃的透明属性颠覆了人们对空间边界的认知。家具平面外空间与玻璃内空间交互和错置为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特约作品“89年”系列则旨在集中体现玻璃在高温液体状态下的流动属性,灯光和玻璃结合后,展现了王振童年时的美好回忆——“我小时候生活在北方,当听到这个题目时,就想到了小时候家乡冬天屋檐上的冰柱和它滴答融化的样子”,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柔软。

挑畤工作室:紫砂的诗意

挑時工作室(TELLS Studio)由设计师党心宇和何佳于2015年成立,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多材质的结合运用,并以工艺、材质研究为基础,平衡设计与功能的关系。在杭州生活和工作的两人对于宜兴紫砂这一传统材料十分感兴趣,并在田野调查过程中了解到,除了常用于中国茶具、广受人们喜爱的紫泥,紫砂泥料其实具有多种色彩。此次回应“中国新诗意”这一主题,他们就用被人忽视的各种灰度的紫砂为原料,烧制成800多片紫砂片,通过自上而下的排列,串联成屏风帘部分,同时用不锈钢作为屏风主结构,并搭配大理石边桌,设计制成了兼顾传统与现代的《雀屏风》(右图)。这件作品不仅展现了两位设计师心目中烟雨朦胧的西湖诗意美景,更通过实验性的设计制作,试图讨论紫砂这一传统材料在现代生活中的可能性,并希望因此对宜兴传统泥料以及制造业产生影响。

衍物:拼贴的魅力

衍物工作室(YEN OBJECT)由拥有建筑背景的台湾产品设计师颜文豪与衍物计划主持人王少菲共同創立,现居北京的他们希望能够基于中国美学重新思考器物的意义,他们的参展作品“衍中式”系列(上图),尝试突破旧有新中式家具的设计观念,借由“衍生”的方式,将既有东方元素与观念抽离,采用重新拼贴的手法,构成新的意义与形式。设计师拆解了具有代表性的5种中式家具:几、凳、桌、箱、架的造型,利用拼贴的拆解与随机性,重新排列组合并放置于西方的外框中,使之成为一个既具功能又具展示性的新中西式多宝格,为东方创作增添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诗意设计师设计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我是小小设计师
永恒
冬日浪漫
BUBA台灯设计
创意设计师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天才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