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衣新话

2018-05-14李茜LiJun

安邸AD 2018年1期
关键词:干邑轩尼诗塔楼

李茜 Li Jun

在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庭院深处的7座塔楼 总能引起经过的参观者的好奇。走近后你就会发现,塔楼上,这儿伸 出了一只毛衣袖口,那儿又垂下一只裤腿……这正是长期以旧衣物 作为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尹秀珍的最新作品《七》。

不同于尹秀珍过去的织物装置,这7座塔楼缘起于一次法国干 邑区的旅行。去年春天,轩尼诗X.0邀请包括尹秀珍在内的、来自古 代丝绸之路上7个国家的7位艺术家来到品牌诞生地,观摩了白玉霓 葡萄的采摘、酒液的蒸馏、橡木桶的手工制作,乃至生命之水的陈 酿、调配等传承逾250年的匠心技艺。这段旅程令尹秀珍深感震撼: “这是很神奇的一次旅行,是艺术与文化上的全新探索。我希望以视 觉呈现出繁复而和谐的味觉体验,并将更多文化的元素融入其中, 让观者不仅能领略感官的冲击,同时也能从中有所领悟。”

轩尼诗X.0O的七重感官体验更新了尹秀珍对干邑的认知,也带 给她创作上的灵感。“‘七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数字,它代表了一种多 元而和谐的状态。”尹秀珍解释道,“一周有七日,彩虹有七色;人有 七情,乐有七音。而轩尼诗X.O的七重感官体验,譬如入口的甘甜、涌 动的热力、诱惑的辛香、悠长的余韵……每一层感官体验同样是既 纷繁复杂,却又和谐相融的。‘七的丰富性打动了我,它好像一个孵 化器,可以调和出很多东西。”此外,犹如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一 般,从中国北京到法国干邑区,因轩尼诗X.O而产生碰撞的中西方文 化也激发尹秀珍的深入思考。为此,她收集了丝绸之路上多个国家 与地区人们的旧衣物,亲手缝制了7座织物之塔。

这也沿袭了她20多年来的创作习惯——一开始使用自己的衣 物,后来收集亲戚、朋友的,再后来开始收集陌生人的衣服做作品。 “我小时候,在服装厂工作的妈妈经常拿些小块布料回家,拼起来给 我和姐姐做衣服,穿破的衣服还要打补丁继续穿。我们很少买新衣 服。但现在人们都在快速购买和淘汰衣服。是什么原因驱使大家这 么做呢?我慢慢就对旧衣服感兴趣了。”对她来说,这些被人穿过的 布料记录了复杂而真实的信息,携带着原主人的气息,保留着一段 珍贵的个人记忆,同时也反映着彼时的生活状况、社会背景乃至价 值观。“我认为收集旧衣物就是在收集人们的经历。旧衣物犹如一种 社会皮肤,我把它们重新缝制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集体。”织物之 塔底部的另一个意象“旅行箱”则可回溯到尹秀珍持续发展的作品 系列“可携带的城市”。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她同样大量采用旧衣物 作为材料,缝制成不同城市的建筑形体,再把这些“建筑”放进旅行 箱这个容器之中,暗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在不同城市间辗转停 留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常态。

在尹秀珍最近创作的大型装置《缓释》中也同时体现出她对旧 衣物和容器的兴趣。2016年10月,一颗直径为4.5米、长度为12米的巨型 红白两色“胶囊”出现在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中,这也是她迄 今所创造的建筑形式系列作品中体量最大的。胶囊表面依稀可见衬 衣、T恤、短裤……这是尹秀珍和助理们用从莫斯科当地收集的衣 物打造的。她还邀请观者走入“胶囊”,感受艺术的疗愈之效。这件充 满人文关怀和精神寄托的作品也不由让人回想起尹秀珍早前另一 件进入式作品《内省腔》。观众可以进入帐篷形态的建筑内部,随意 倚靠在柔软的粉色靠垫上,聆听轻柔的流水声,试图唤起人们在母 体内的记忆。尹秀珍说:“人类最初的状态就是在母体的羊水中。现 代人太累了,有时有太多的追求,以至于可能会迷失了方向。我觉得 这时人应该回到最原始的地方,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真正的需求,或 者也可以躺在我的作品里,什么都不想。”

疲劳的状态尹秀珍也不时会经历。她坦言:“我也会有没有想法 的时候,不光是创作上,就连生活有时也会让我感到窒息。”对她来 说,最好的放松是回归自然。在她与同样是艺术家的丈夫宋冬位于 北京郊外的家中,有一个种满蔬果的菜园。“每当疲劳时,我就去种 菜、浇水,自然能让我得到完全放松。”这正如她在轩尼诗X.O位于法 国干邑区的葡萄庄园内所见到的场面一样,遵从自然的规律,聆听 内心的呼唤。制酒如此,创作同是,生活亦然。圈

本頁 1.粉色的作品《内省腔》邀请观众进入体会回归母体的 感受。2.尹秀珍2008年创作的《可携带的城市:深圳》。3.尹秀 珍用1000条围巾创作的装置《不能承受之暖》。4.由Snejana Krasteva策展,尹秀珍创作的大型装置《缓释》于2016年在莫 斯科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现场。

猜你喜欢

干邑轩尼诗塔楼
马爹利推出尚·马爹利干邑琉光生肖系列虎年限量版
塔楼和猫
如何靠一次展览晋升干邑玩家?
一份干邑,与天使共享
轩尼诗 数字化拓展中产阶级市场
逃狱
多塔楼结构设计概述
无法量化的轩尼诗
轩尼诗V.S.O.P音乐梦想盛宴
干邑